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4页
    他很快将一份书信交到了韦兴手里,让他去送到兵部尚书兼内阁次辅商辂的手里。信的内容他也不向韦兴保密,当场就打开给他看了。
    韦兴勉强上过一年多的内书堂,文化学得很稀松,倒是勉强认了些字,那封信上的字都是工工整整的正楷,他看了一遍大体懂了,不禁皱眉问道:“小公公,这能成么?这上头连个署名都没,商大人能搭理?好歹你去求怀公公给署个名儿也好啊。”
    汪直笑道:“师父署了名不就成了公务了么?我也不必找韦哥哥你帮忙了。”
    “那倒也是。”韦兴不禁点了点头,怀恩派出的差事哪还轮得到他过手?
    他近日也在为万贵妃犯案着急,极想找个机会帮上忙,既能解救靠山,又能向靠山卖好,正是两全其美。汪直的主意他看着不是很可靠,但也还是不愿放过机会,想去试一试。
    “再说信上都是真话,纵是商大人不为所动,不愿帮咱们,咱们总也不担心会为此牵累,总归是对咱们没什么坏处,你说是不是?”汪直劝说着,“韦哥哥你比我精明,到时怎么说话无需我教你了。娘娘这回能否脱困,可就指望你了。”
    韦兴挺起胸脯道:“好,承蒙小公公你如此信得过,我还有什么可说的?都包在我身上!哎,小公公,这信是谁执的笔,可否告诉我?”
    “我呀。”汪直说得轻描淡写,心里还挺奇怪,我交给你的信不是我写的还能是谁?
    韦兴却大惊失色:“你?你会写这么多字,还写得这么好!”
    很奇怪么?汪直不能理解。我又暴露了什么超人技能?明明几年前师父就教我认字写字了啊。
    韦兴勉勉强强可以阅读,拿张白纸给他写,他连自己的名儿都只会写一半,繁体字的“兴”可不好写呢,所以看比他小一半年纪的汪直能写一手端正的楷书,真就像是超人技能。
    *
    这天晚间商辂从兵部衙门下值回家,才刚换下官服坐下喝了杯茶,晚饭都未摆上桌,便得到家人奏报,有位宫里来的公公求见。
    商辂虽然也算是高官,却是内阁里的二把手,说起来总显得有点半瓶醋的意味,若说司礼监的大珰有要事相商,都没有绕开首席辅臣彭时来找他的道理。所以一听说有宦官求见,商辂直观猜测,是御马监里有人为与兵部相关的公事而来。
    文官们再如何瞧不起宦官,面上的工作却大多做得完美。加上个“宫”字便无人怠慢,商辂当即又换上官服,在家中的正厅接待了韦兴。一看是个生面孔的年轻公公,服色品级看起来也不太高,商辂猜不透他的来意。
    韦兴表现得十分谦恭,商辂请他上座,他都坚辞谢绝,站在堂下将那封书信递了上去。
    商辂展开书信,习惯性先去看署名。匿名?宫里人送一封匿名信给他干什么?他瞟了韦兴一眼,去读信的正文,神色渐渐肃穆起来。
    信上字句直白简明,讲述了自去年起柏贤妃的种种特异言行,列举了几件典型事件来说明柏贤妃如何一步步发疯,如何威胁到了皇次子的安危,周太后如何插手才拨乱反正,柏贤妃反而迁怒万贵妃,在宫中指天大骂万贵妃。
    叙述的过程中还清楚列明了每一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甚至写明了某些见证的下人名姓。对此汪直有着考量,他提及的都不是那些暗地里透给他们隐私的下人,而是一猜就知道事发当时一定在场的旁观者。这样即使事后官方去找这些人问话也更像是正常司法程序,而非那些人出卖侍长。
    可既然是铁定的见证者又何必多此一举要写出来呢?因为写明了时间地点人物的事件才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取信于商辂。
    而且信上写的都是宫里人几乎人尽皆知的事,有关柏贤妃指使某嬷嬷在仓库动手脚的事只字未提。
    别看宫里宫外就隔着那几道墙,消息却隔了好几层。在看这封信之前,商辂真就丝毫没有听说过柏贤妃发疯的事,反倒是听多了万贵妃善妒、有意谋害柏贤妃母子的传闻,看了信,他才知道还有这么一桩隐情。
    对其真实性,商辂并不怎么怀疑。什么塞香块、缝钢针,这些已经传出来的案件细节都禁不住推敲,除非万贵妃疯了,不然才不会使用这么低幼的手段谋害皇子。外臣们,包括那些最近已经在上疏弹劾、逼皇帝处置万贵妃的外臣,都不见得真心相信万贵妃的罪行属实,他们不过是看着万贵妃多年专宠,延误皇嗣出生,盼着能扳倒她、让皇家血脉延续回归正轨而已。
    对此商辂并不看重,有柏贤妃能生下皇次子,就说明万贵妃也没有把持圣宠那么严重嘛,何况皇上这一脉子嗣不丰又不是特例,没必要都归咎在万贵妃身上。
    这封信里的前因后果写得有鼻子有眼,商辂也交结着几个内臣,再去稍作打听,也便可以确定真实与否了。
    他抬头问韦兴:“既然这位公公送信给下官,又因何不愿署名呢?”
    他认定了写信的人必定是个比韦兴年长且位高的贵珰,至于信上的字,他认为是写信人不想流露出本来的笔迹,才刻意写了笔法稍显幼稚的正楷。
    韦兴道:“大人明鉴,那位公公是看不过万娘娘身受不白之冤才仗义出手,但顾忌着身份,才不便署名。”
    商辂点了点头,微微含笑道:“那么,那位公公又为何选中了下官呢?商某何德何能,被那位公公委以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