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2页
    林婆子一口气闷回肚里,她看了眼在院子里傻玩的七苏,这孩子真能考上进士当官吗?
    想到族长说这孩子天资聪颖,她心里难免多了一丝奢望。
    林文和跟他弟说话的时候,偷偷用眼尾打量他娘,见他娘没跳出来反对,心里暗喜:看来他娘对他话上心了。也是,虽然七苏现在不是她唯一的孙子,但是他能有好前程,他娘没理由不喜欢。为了七苏,她也会改掉抠搜的臭毛病。
    事实还真如林文和想的那样,她是真的想改变村民们对她的印象。
    她甚至还无师自通,想学隔壁村地主婆的作派,说话斯文有礼,不再随意发飙骂人。
    林文和心里一高兴,又给了林婆子一锭银元宝。喜得林婆子见牙不见眼,连连向他保证,“娘为了七苏的前程,一定会改好。你们就等着吧。”
    林文和忍俊不禁。一家人提着一筐樱桃走了。
    林婆子看着樱桃就如同看着钱,见他们一次就摘那么多,心疼得不行,可想到自己刚刚保证不再小心眼,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他们走后,林婆子就去通知村子人帮忙开山,按照刚刚说的,不包吃一天三十文工钱。村里壮劳力们抢着报名。
    林文贵则在琢磨怎么把樱桃卖贵。
    林文和为了考验他,没有将前世的方法告诉他。但是林文贵从过年过节送礼上面学到一点。
    他们可以编个小筐,然后将樱桃做成礼盒送出去。
    说干就干,他立刻让他爹帮他编小篮子。在这个家,男人女人都会编,但要说谁手艺最好,当属林老头。
    林老头就是个老实头,儿子想卖樱桃给家里添笔进项,他自然只有支持的份儿。
    当下按照四儿子说的,编了个小篮子,只是编完后,他有些迟疑,“这筐也太小了吗?咱们村小孩子打猪草的筐都比它大?”
    村里孩子六岁就能下地割猪草,那筐子少说也能提个十来斤。
    可这小篮子太迷你了,只能装半斤。
    他觉得筐子小,林文贵却觉得这筐子太大了。理由也是现成的,他们家只有一棵樱桃树,撑死了也只能结七十来斤果子。被祸害十多斤,三哥一家又摘了十斤,还剩下五十斤。
    用这种筐子也只能卖十回,那哪行?
    林文贵说把筐子做得再小些,一个小篮子只能装一斤。
    林老头照着又编了一个,这次确实很迷你,也就比成年男子手掌大那么一点点。
    林文贵越看越满意,让他爹帮他再编五十个。等下一批樱桃成熟,他就拿去县城兜售。
    林文贵等了七天,才等凑足十篮子樱桃。带着媳妇和山货一块进城卖货。
    之前卖野猪那家一直在林文贵这边拿山货,也是他唯一认识的有钱人。
    他极力推销樱桃,并且还大方抓了一把让对方品尝。
    管事吃了之后,果然很满意。
    樱桃也是能做菜的,不一定非要经过管家,他后院管事照样能买。不过做菜自然不可能要很多,他只要了一篮子。价格就按照林文贵要的给了两百文。
    林文贵收到钱,还有些不可思议。三哥说最低卖两百文一斤,还真就卖到了。
    这让他又添了些信心,他原本想去大户人家兜售,但是他根本不认识管事。倒是经过酒楼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姑娘拿着花篮在酒楼兜售,他福至心灵也跑进去。
    春风楼管严,他根本进不去。他进了上品居。
    酒楼小二刚开始也拦着,林文贵给他塞了几个铜板,对方就乐意了。
    小二还不放心,“机灵点儿,要是有爷不高兴,你就赶紧闪人,要不然叫咱们掌柜看到,你吃不了兜着走。”
    林文贵连连点头应是。
    能进酒楼吃饭都是有钱人。樱桃又是稀罕物,尤其林家种的樱桃跟别家还不太一样,呈暗红色,果实硕大,看着就很诱人。
    有好这一口的顾客就买了一篮子,林文贵故意要了三百文一斤,毕竟这些大家公子自己不采买,对行情不太熟悉。
    有人听了价钱暗暗咂舌,也有人面色如常,并不觉得贵。
    林文贵笑道,“我们家的樱桃不甜不要钱。”
    那顾客让小二洗了,然后请同桌一块品尝。
    其他人好奇张望。
    付钱的这位顾客一看就是爱吃樱桃的,率先品尝,顿时眼前一亮,“我也算是吃过不少樱桃,还是头一回吃过这么甜的。果肉坚实又多汁,入口甜美。值这个价!”
    同桌被他这话吸引,也争着拿一颗,尝后果然都说好吃。
    当即就有个男子买了两个篮子,“我家老太太也喜欢吃樱桃,我买两篮回去尽尽孝心。”
    其他人也都不甘人后,每人要了两篮子。
    其他顾客听他们好评如潮,也想买,林文贵只带了十篮子,他刚刚进来兜售只带了两篮子,听到这么多人要,连连摇头,“我们家只有一颗樱桃树,这次只带了九篮子。卖不了那么多,不好意思。”
    他将剩下八篮子樱桃卖给率先提出要买的客人。收了钱,喜滋滋就要出酒楼。却被酒楼掌柜叫住。
    “你们家的樱桃还有吗?”
    林文贵点头,“现在还没有成熟的,再过几天应该就能红了。”
    掌柜提出要买,他刚刚尝过这家的樱桃确实比市面上卖的要红,口感也更好,而且不容易破皮。那些公子哥喜欢得不得了,正是商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