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45页
    她只知道姚夫人一直与何夫人作对,但难道李氏就不曾嫉妒过何夫人吗。
    徐太后开始后悔,她没有在刚刚成为皇后的那一年,命人好好地查一查当年事。
    现在很多年过去了,蛛丝马迹都没有了。
    偏偏这些旧账再一次被翻出来了,而且是被安定侯府的人无意间提起的。
    安定侯府的人提起徐家高价求购灵符之事,徐太后一时生了气,想要查一查晋国公府到底在这些鬼神之事上洒了多少钱。可没想到这一查,竟查出陈年旧案。
    老太君求购的当真是驱鬼符,是因她多年前害死的一个姓何的妾室,此后时常噩梦连连睡不安稳。老太君信佛,一心以为是那姓何的妾室在索命,故而这么多年了,年年都要驱鬼。这就是她手底下的心腹们打听出来的消息。
    徐太后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念头可不是怀疑李氏。
    相反,她怀疑的是安定侯府!
    她想,这一定是安定侯府设计构陷李氏、目的就是挑拨她们母女。但徐太后这个人,她不相信安定侯府是一回事,实则她连晋国公府都不信,她只相信自己的耳目。
    她很快遣了更多的人暗中去查,她要亲手翻开这桩案子。
    可查出来的结果却令她不敢相信。
    安定侯府的人没说谎。那个老和尚、现在是老道士了,当真被她给找到了。
    这个既当过和尚又当过道士的老骗子,这么大年纪了竟还活着。徐太后把他全家都捆进宫,又查他八辈祖宗,查到了他一辈子的人生,确定他当真给晋国公府卖过驱鬼符。
    徐太后这会儿不得不怀疑李氏。
    再进了晋国公府、亲眼瞧见了满屋子的驱鬼符后,徐太后再也忍不住了。
    人心隔肚皮啊,哀家毕竟不是太夫人亲生。徐太后叹着气道。
    李氏哭得如一滩烂泥,国公爷跟着软在地上。
    也罢,也罢。徐太后站了起来,挥手道:哀家要回宫了。
    太后娘娘!李氏和国公爷一同哭叫起来。李氏拼命地爬起来,扯着嗓子喊冤枉。
    太夫人应该庆幸这件事情还没查清。太后冷声道:若是哀家能笃定当年那件事和太夫人是有牵连的,那这会儿不光是太夫人,整个晋国公府也都不会再存在了。哀家虽怀疑你,可惜没有更多的证据,这事儿就到此为止。
    说罢,徐太后提步向前,扔下了最后一句话:日后,你们好自为之。
    说罢传了轿辇前来。
    李氏和国公爷两人都傻了。
    好自为之
    太后的意思他们明白了。这件事没完啊!太后的疑心已经种下了,李氏和太后再也不能做母女了!
    太后娘娘是君主。君主若是有了疑心,除非臣子自证清白,否则都是没辙的。
    不需要铁证,不需要定罪,只需要这么一点儿疑心就足够割裂徐太后和李氏的情分。
    国公爷只觉浑身无力。
    母亲是冤枉的,他能够肯定当年的事他不曾亲眼见证,没有资格评判;但今日的事,那一屋子的灵符一定是有人陷害,他是亲眼看着母亲命人把平安符挂在了大少奶奶的屋子里,从没贴过什么驱鬼符啊!
    可太后娘娘不相信啊。
    国公爷无助地跪在地上。眼前的太后上了轿子,再也没有回头,一路走出了徐家的正门。而她的身后,李氏绝望而悲切地惨叫一声,彻底晕了过去。
    ***
    国公府老太君患病的消息在三日之后传了出来。
    比起国公府妻妾内斗的戏码,这样的消息索然无味,也没有多少人去关心。只是晋国公府上下可是吃尽了苦头。
    国公爷从来没有如现在这样惶恐焦虑过他从前犯错、被圣上或太后责骂,虽然也曾惶惶不安,却始终有一份底气。他是太后的亲弟弟,是皇亲国戚,皇室不会为难他的!就算徐家败落,他凭着这一份亲缘也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体面来!
    可现在,他失去的是太后娘娘的信任。
    徐家是名门望族、底蕴深厚,又是在本朝立下军功的,根基牢固。但国公爷明白,太后娘娘才是徐家的顶梁柱。
    若没有太后,徐家早就被圣上扣个罪名随手扔下去了!功高震主、子孙不肖、不修内闱、结党营私、恃宠而骄,五样做臣子的禁忌,自家都占全了!
    若是连太后都不再庇护徐家那他还有什么啊。
    太后这一回是动了真怒的。他宠妾灭妻坏了名声,这不算什么;徐荣吃喝嫖赌冒犯皇室,这也不算什么;林氏红杏出墙被逐出宗族,全天下人都伸长了脖子看他家的笑话,连圣上和太后的脸面都伤了,这都不算什么;可牵扯到了太后生母的死因
    太后这个人,举目无亲,她一生中唯一真正看重的,怕只有何夫人了。
    这究竟是哪个杀千刀的,敢拿着何夫人来陷害徐家啊!
    国公爷又气又怕,几日下来又瘦了一圈,险些也跟着病倒。可他到底没倒下去,因为整个徐家,只能靠他撑着了。
    徐荣和徐敏两个废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母亲李氏被徐太后吓得肝胆俱裂,病重在床;国公夫人薛氏被徐荣那一剑伤及心脉,都躺了好几个月,日日拿人参吊着,虽不死也差不多废了。偌大一个徐家,到头来还要指望他这个身体虚弱、年迈伛偻的国公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