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2页
    沈三沈四笑了笑,说沈正章没劲儿。
    大太太没做声,二太太红了脸。
    沈清月皱着眉头,沈三沈四俩哪里是猜灯谜的,分明就是去喝花酒的。这俩爷们儿还没娶媳妇,柳氏又病了,便没有人管,还想把繁哥儿带坏,太不像样子了。
    沈三沈四和沈正越勾肩搭背地走了。
    沈清慧一脸期盼,指望着沈正越给她拿彩头回来,她还不知趣地问沈正章:二哥,家里你最会读书,你怎么不去?她又问沈清舟:舟姐儿,你不想你哥给你抢个彩头、拿一盏花灯回来呀?
    沈清舟道:楼下都是花灯,我想要就用我自己个的钱去买。
    她才不要花哥哥的钱去买。
    二太太抿了个笑,这一对比,她就更喜欢自家的小姑子了,她与丫鬟耳语了几句,叫丫鬟下楼去买几盏灯回来给姑娘们玩,大太太瞧出她的意思,也悄悄添了一份钱。
    五太太没心情看花灯,她起身告了个不舒服,便领着丫鬟走了。
    雅间里一下子清净了下来,沈清月顿觉舒服多了。
    赏灯就该是这样,热闹是该热闹,却不该是聒噪。
    一屋子人的都坐着看灯,店小二很快过来敲门,问他们有没有要猜的灯谜,他们可代为跑腿儿。
    沈大给了两个钱店小二,问他:今年猜得多的,是哪里的灯阵?
    店小二答道:苏州的,咱们这儿的客人都猜呢!不瞒公子说,还有好几位贵人正好要去小的去取灯呢!
    他把手上的纸一展示,上边用馆阁体写着字。
    沈清慧问他:哪里的贵人?
    望仙楼也不是什么私密地方,贵客们之间说不定相互认识,推门出去没准儿就撞个熟练,店小二也没瞒着,就捡了几个厉害的道:永恩伯府,还有两家阁老的公子,也在我们楼里看灯,就和您们对着门儿呢。
    柳氏祖上就是永恩伯府分出来的,永恩伯府是沈家唯一有些干系的侯爵之家,是实实在在的世家大族,也是沈家一直欲结交而一直不好意思去结交的人家。
    沈家人都看向店小二。
    沈清慧隔门望去,三楼大厅那边雅间的门紧闭着,她睁着眼问道:永恩伯府?!你可没骗人?
    店小二拱手道:小的怎么会骗您呢!
    沈大就问:他们猜的哪里灯谜?
    店小二道:都猜的是苏州的,永恩伯府姑娘也猜呢,一会子揭谜的时候,估摸着老爷们都要去厅里,您也猜两个,图个热闹。
    沈大倒真有了兴趣,多给了小二几个钱,叫他去取灯谜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大家关于剧情的讨论我都看了,昨天的作话,我的认知有错误,为避免对读者产生误导,就删除了。古言涉及的东西很广,难免碰到作者的知识盲区,我在输出的同时,也跟着读者们涨知识,挑妾这里过后会修改一下,也不影响主线剧情,不必重头看。
    但沈世兴不会再娶了,有吴氏做例子,吴氏还有孩子,再娶二房家里根本不安生,这不是沈世兴要的。沈清妍和沈正康毕竟还是他的孩子,他还没有到要弄死这两个孩子的地步。
    他顶多纳个妾,希望生了儿子支应门庭,以后他死了,沈清月娘家里还有跟她亲厚的兄弟,她有个依靠。
    而且古代,大部分朝代庶子地位并不低,庶子有继承财产的权利,假如家中只有嫡女和庶子,最后财产都是归庶子继承,而非嫡女。嫡女除了嫁妆,并不能继承所有的家产,这一段有史料可寻,好像是明朝的法律(宋朝亦然),我忘记是什么时候查的,就不贴原文了,由此可以窥见,庶子地位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低,在财产继承上,地位是高于嫡女的。
    古代庶子和庶女,和嫡女嫡子放一起正经教养的情况并不罕见,比如探春就是庶女,这也能说明庶出子女的地位。
    沈世兴当家的时候他会疼沈清月,他死了,孩子们分了家,自立门户,庶子不庶子的,对沈家出身的孩子就不重要了,因为这个身份并不影响他们分到的资源了,以后的发展,关键看个人能力,沈清月如果和有出息的庶出弟弟关系好,就有了依靠。
    读者给我科普的部分观点我是认同的,不过古代社会的风气,其实有些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严苛,比如明朝从嘉靖、隆庆之后,因为手工业工商业的发展,思想上发生很大的转变,那时候内阁有很多大佬都是商人家庭出身,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就是。
    不敢想象,士农工商,商一直被轻视的,而且是在女人要裹小脚的明朝,商人也能位极人臣,朱元璋建国之初制定的一些规矩,什么商人不能穿绸缎之类的,在有些年代,早就被打破了,社会上很多越矩的人(这一段我是在全史明卷上看到的,也懒得贴原文了)
    而且明朝中后期娶妻都非常现实,首先看的是嫁资厚薄,娶有钱的老婆成为普遍状况,然而在以前的朝代,娶妻重利是要被唾弃的。(有具体出处)
    我文案上写着免考据,我也没有以考据为卖点,但是大家跟我心平气和地讨论,我是非常欢迎的,不过希望不要对古言矫枉过正,在xxx电视剧,在xxx言情里看到的这个不算考据,这个不能作为例子和依据。有具体出处的论点,更让人信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