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3页
    老千层底。
    叶英知道这鞋子的好,“才不嫌弃呢。”
    她连忙把这刷的干干净净的鞋子放到一旁。
    曹秀芬倒也没急着走,手一伸。
    “啊?”
    “针给我,我把刺给你挑了。”
    叶英恍惚想到了在草滩上。
    自己也跟曹大姐似的。
    不过她又不像沈清晏那绣花枕头似的,晕针。
    也太胆小了些。
    “疼,啊秀芬姐你轻点轻点。”
    叶英的鬼哭狼嚎惹得曹秀芬的打趣,“这就嫌疼啊,那将来结了婚可有你受的。”
    叶英:“……”我擦大姐,你咋还忽然间开车啊。
    你要这么说我可就不困了啊!
    ……
    再度见到沈清晏时,叶英正在那边棉田里做人工授粉。
    种棉花素来复杂,营养杯、除草、培土、打顶、去赘芽……
    活不算重,但十分繁复,这也是为了种地不赚钱的原因。
    相较而言机械化种植则好得多,劳动效率高。同样机械化种植的要求也高,首先得有采棉机,其次还得需要落叶剂,再者……
    反正那适用于大片的农田,小规模的种植压根没操作空间。
    棉花的种植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这个经济作物的产量不算特别高,但又是关系到每一个人。
    棉麻材质的服饰,因为质地的天然性,很受欢迎。
    当然那也是对日后衣食足的普罗大众而言。
    当下,国内棉布供应不足,不然布票也不至于占据了国民生活三十多年。
    相较于城市,农村倒是不缺粗布。
    毕竟田里头能种棉花,只要有棉花总归是能织布。
    自家的布料不如工厂里的细,但有的穿总归是好的。
    棉花具有鲜明的杂种优势,三系杂交棉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只不过叶英如今却只能用最古老的杂交授粉来育种。
    李秀秀家的小姑娘绵绵过来的时候,叶英正在那里观察前两天授粉的情况。
    “英子姐姐,有人来找你哦。”
    小姑娘细声细气的说,“一个长得好好看的叔叔。”
    李绵绵穿着小碎花的布拉吉,皮肤白皙的小姑娘像是个洋娃娃。
    她被李秀秀照顾得很好,一点都看不出捡到时几乎活不下去的影子。
    “我这就过去。”
    叶英拿出红绳,系在那枝杈上做标记。
    这是河堤的一块田,早前曹秀芬开垦出来种了花生,接连种了两年这花生产量不见长,曹秀芬一气之下在这里种了棉花。
    河堤这边是梯田,上面还有半亩地种的是大豆。
    叶英觉得过段时间就能煮毛豆吃了,她很喜欢吃毛豆。
    盐水煮毛豆,吃过都说好。
    这边略陡峭了些,叶英小心拉着李绵绵往上去,“小心点别滑倒。”
    她一转头,就看到站在上面的人呢。
    自己脚下打滑。
    要不是沈清晏把人抓住,怕不是叶英要滚到下面田里去。
    “你怎么来了?”
    似乎比之前胖了些,脸色也红润了几分。
    到底是平原地区,他刚过来的时候都有点晕乎乎的。
    高原缺氧,而从高原上下来的人还会醉氧。
    沈清晏觉得自己就有点醉氧,“赵政委让我来指导安装。”
    他避重就轻的解释了两句,叶英这才知道这个一直没给自己回信的人,到底是领悟了她信里头的意思。
    ……
    赵政委也来了,正在那边和曹秀芬聊家常。
    “英子啊,挺勤快的,刚来到就修好了我们的拖拉机,她认字多就带着村里的妇女孩子读书认字,这又去棉田里捣鼓了。”
    曹秀芬想起刚才看到的文质彬彬的青年,“首长,那个小伙子是英子的对象?”
    赵政委还在震惊中,“叶英会修拖拉机?”
    “会呀,我们村的拖拉机坏了,就是她给捣鼓好的。”
    曹秀芬感慨万千,“读书多就是不一样,等回头呀得送村里的孩子去读书,像英子似的有文化就好了。”
    这话赵政委没听进去,叶英能修好拖拉机?
    他之前咋不知道这小同志这么大的能耐。
    ……
    从河边到曹秀芬家,沈清晏的脸红的像是落日。
    也不怪他,谁让村里的女人们问的直白呢?
    要不是脸皮厚,叶英都要招架不住了。
    “你们那边工作还顺利吗?”
    沈清晏微微点头,“前段时间搬进楼里面去住了,我最近一直在省里还没回去。”
    在机械厂搞出了这几个发电机组后,沈清晏没有回营地做试验,直接在省城那边进行调整。
    确定没什么问题后,赵政委金口一开两人直接开着车来了黄家庄。
    “这么快?”叶英有些惊讶,不过想想工兵营那群战士们的战斗力,又觉得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能尽早住进去也挺好,过段时间怕是那边就要变天,整天担心帐篷被风刮跑,晚上睡觉着凉还不够麻烦的。”
    她正说着,一拐弯看到赵政委朝这边走了过来。
    叶英还没开口打招呼,就听到赵政委问道:“你会修拖拉机?”
    这掩藏不住的情绪让叶英心头猛地一跳。
    “我之前有给她看过一些机械类的书,她学会修拖拉机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