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小姑娘有的还上过学,但是小学都没有读完就没有再继续读书了,有的小姑娘甚至都没有上过一天学。
重男轻女什么的也许是有的,但是更多的还是家里穷根本就出不起学费,所以有的小姑娘是没有读过书的。
甚至村里也有少部分的男孩子是没有读过书的,像张程川这样能够上完高中还复读了两年的人是没有的,能够高中毕业都匆匆找工作了,没考上大学根本就不会再继续读。
当然能够上高中,而且还高中毕业的也是凤毛麟角,大家都很穷,初中毕业生都已经让大学刮目相看了,高中那不是谁都可以上的。
陈夏月读过书,而且现在她也经常抱着书看,所以讲故事的时候她是讲的成语故事。她不可能讲什么四大名著的,更加不可能跟她们讲外国名著。
陈夏月很坦然地承认,她更加喜欢中国的故事,外国的名著当年只是学习需要看过,后来根本就没有怎么看。
讲故事讲的成语故事哪里不好?这个年代要是讲外国故事,呵呵,你等着有人背后举报你吧。
成语故事就不一样了,那是华夏传统文化,难道这场运动连成语故事都不让学不让说的?她又没有说比较玄幻的故事。
陈夏月跟小姑娘们相处得不错,这些十岁到十三岁的小姑娘每天都忙着干活,即使不能够干种活却也需要帮忙砍柴、割草、拔草之类的活儿,精神上很贫瘠。
她们很羡慕陈夏月的生活过得滋润,最重要的是陈夏月是城里人,天然地就给她们羡慕的理由。更何况陈夏月读过书,这就让这几个小姑娘更加地羡慕了。
而且夏月嫂子好漂亮,她们更加地喜欢她了——谁说女孩子不可以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女孩子更加喜欢看漂亮女生。
“夏月嫂子,你们城里人是不是每天都有肉吃啊?”有个十一岁的小姑娘问道。
小姑娘不是姓周也不是姓张,是个姓杨的小姑娘,叫杨招娣。她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叫来娣一个叫盼娣。
嗯,听名字就可以得出这家多么的想要个儿子了。说实话,这个年代甚至后面二三十年,这样的名字都很普遍。
招娣、来娣和盼娣这样的名字,简直跟建国、建华一样的普遍。
杨招娣家里对她还算不错,毕竟是大女儿,所以也没有像妹妹一样爹不疼娘不爱的。然而长大了的她就需要干活了,家里家外的能干的活都会交给她。
杨招娣最羡慕的就是城里人,她觉得城里人不用像她一样这么每天都干那么多活儿,城里人能够吃得好穿得好,城里人反正哪儿哪儿都比乡下人好。
陈夏月听到杨招娣的话后笑道,“那也不是,城里人也是要有工作才可以赚钱的,城里得赚到了钱和票才可以买粮食买菜,肉也不是经常吃。”
“肉都是需要肉票的,每个月就那么一丁点的肉票。还得看舍不舍得把肉票用了买肉吃,所以城里人吃肉的机会也不算多,就比乡下的多一点。”陈夏月微笑着解释道。
“那也很好了。”杨招娣羡慕道,她都已经忘了自己上次吃肉是什么时候了,去年村里捉到的那头大野猪的肉她就没吃到,因为她娘怀孕了所以一半留给她娘吃,一半送回她娘的娘家了。
她娘吃是因为她爹娘都认为娘的肚子里的孩子是个儿子,所以得给娘补补,让弟弟长得好、生出来之后会更健康。而给她娘的娘家,是因为她舅舅们想吃。
杨招娣姐妹三个根本就没有吃到肉,她爹娘是疼她这个大女儿,可是相比起弟弟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陈夏月看着杨招娣,再看看其他的小姑娘跟她差不多的表情也明白了什么,这几个孩子只有一两个是家里比较宠着的,但是乡下的孩子宠着能宠到哪里去?尤其是女孩子,更不可能多么的受宠。
陈夏月叹气,但是她也没什么办法,就算她想要改变这些女孩子的命运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她办个小学让女孩子们上学?学费怎么办?女孩子们上学了,家里的活儿谁干?
陈夏月也不是什么伟大的人,她不可能去挑战这些父母的底线,不可能要求他们不让孩子干活让孩子上学。
原来,她也没有自己想的那么无私,自私还是她的本性。
陈夏月转移了话题,继续跟大家找一找有没有野菜,砍砍那些干枯了的树枝当柴禾烧。
陈夏月砍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就砍了一些树叶放在一棵树下坐下休息,她养尊处优久了,干了一个多小时的活儿、还是慢吞吞的都累得不行了。
陈夏月累了,但是那几个小姑娘却还没有,开开心心的摘野菜,遇到长得好的野菜的时候就兴奋地呼喊其他人一起。
陈夏月看着这群小姑娘,抬头看了看蔚蓝的天空,其实六十年代也没什么不好。这里的确是落后,但是也有属于这个时代的幸福和欢乐。
休息了一会儿之后陈夏月就打算走了,她也砍了一小捆的柴禾了,扛回去是不可能扛回去的,一会儿让张程川过来帮忙扛走。
第132章 滚筒洗衣机
陈夏月跟小姑娘们告辞说自己先回去了,然后带着自己摘的一点野菜回家了。她摘的野菜是革命菜,开花像蒲公英的那种革命菜。
嫩嫩的,回去焯水之后再炒一炒也挺好吃的。虽然陈夏月没有那么喜欢,但这也是一道菜,改善改善口味也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