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9页
    “还有就是先富带动后富,比如我之前呆的秀林村富了,带动了周边不少的村子,集镇繁荣起来。现在府城更富了,连带着下面几个县也更着受益,只要时局稳定,这些都是能朝着更好的局面发展,到那时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各种学院自然也就拔地而起了。当大家都能吃饱饭了,就会有更高的追求,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拼这份追求。”
    说完许一芯停顿了下,继续说:“当然不是说现在不能办学院,而是现在开办的意义没有局势稳定后来的大,毕竟有教无类是鉴于大家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才会实现的。不然有几个能做到贴钱也要有教无类,大部分早因生存问题改收有钱有家世的学生了,那些没钱付学费的底层人士也养不活一个有心教育他们的先生。”
    “所以……什么都比不上先富强,再民主,然后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一口气许一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了个齐全。
    如果说最开始还是抱着听趣事的心态,但随着那几个价值观依次出来的时候,他是被震惊到了,因为从来没有人能这么简短又精辟的把一个治国理念给总结出来,尤其这里面有个很多观念集合了诸子百家的特点。
    闻之先生大受震动,就算一直跟随许一芯这么多年的穆弘则也有点不敢置信。
    但想到这些年虽然她没说过,但她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这些理念里。
    原来不是她怪异,而是自己从来没有真的看清过她。
    那一刻,在座的三个人都感觉这个年轻轻轻的女孩子身上发着光,一个不属于这个时代但又让人心生向往的光。
    她所构筑的世界,是他们想过但从未见到过的理想世界。
    她将要做的事情,是他们想过但从未付之行动过的困难之举。
    她人小小的,年纪轻轻的,但她的心是大的,能容百川能纳万水。
    这样一个壮举,她一个女人都敢踏出并实施,他们这些自诩有才之士又如何能袖手旁观。
    那一天,他们观局势谈机遇,讲现在说未来,直至夜晚时分大伙才意犹未尽的各自散去。
    雕花的拔步床上,第一次许一芯能心中有安的睡去。
    有了闻之先生的加入,现有的格局即将有了变化,而她也要真正的开始逐鹿中原。
    第125章
    17岁, 许一芯亲自带兵用了三个月拿下了州府,同年她拿下了省城,也就是这一年她宣布正式起事, 她所带领的这支军队也被任命为革命军, 旗帜鲜红为底, 以金色日月图案为标志。
    旗帜没啥别的意思, 就是全程照抄不好意思就把图案换成了天空的另两个物体。
    但是没想到这个标志却被他们解读成光明磊落,崇高伟大的志气。
    而同一时间由闻之先生带领的文人按照她她制定的计划,掌管各州县的民生;由周伯华管理她的生意,掌管她的专属钱袋子;由孟奎带着墨家弟子研制她的半吊子配方, 掌管她的工业进度。
    没有错穆弘则的师兄、闻之先生的弟子——孟奎,他不仅是一个贤士还是墨家第二十三代钜子,在知道许一芯有各种稀奇古怪但信息残缺的配方时,立马召集所有的墨家弟子。
    不但潜心研究,还承担起学院技术学科的专科先生,墨家兼爱的理念, 在许一芯治理的州府各县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继承。
    而最早跟随她身边的穆弘则,则成了她的军师,一直陪着她打到她登上了那个众雄追逐的位置。
    25岁,许一芯成了一代女帝,但刚即位她就宣布成立内阁, 由六位大臣组成,遇事由讨论后投票决定,若平票再由君主定夺,其余决定君主只需要过目即可,但在国策上君主享有一票否决权。
    而行政权由国家六部担任,地方分三司, 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
    许一芯除了在君主权利淡化上做了改动之外,在当官考核上也做了相应改动,硬性规定不论是谁担任高层次职位时,一定要在低其两层以上的职位上担任过两期职务,一期为三年,并且均无过错。若每期考核都得优,可跳级一次往上升。
    而想要当官最低标准你要拥有一张国家承认的学府所出的毕业证,但需要试用三个月,若在学习期间表现优秀者,可享受免试用直接进官僚体制工作。
    功勋所获得的爵位可以世袭,但世袭对象需有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要拥有国家学府毕业证,一个什么也不会的纨绔,国家没必要还养着。
    第二只承认嫡系子女,男女均可,以优秀论资格不以年龄大小来继承。任何妾生子均不认可,这是许一芯为了潜移默化让大家从根源拒绝妾这种产物。
    她也想颁布一夫一妻,但在当时完全不现实。
    第三世袭最多三代,且逐代减弱。
    连续三代还不能靠自己挣的家业,也说明这个家族没有荣耀下去的必要了。
    至于在男女平等这方面,虽然许一芯已经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现阶段女性能做的工作还是偏少,尤其官场高职位上只有两个,一个是桃花嫂担任正二品院使,主要负责伤患养护护理。
    另一个是打仗后期遇到的一个官家小姐,被她爹送给一个起义军头目,后面头目死了自己拉着队伍,跟许一芯交手失败后,直接跟着许一芯干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