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6页
    如果是沈曦,蒋氏想她一定不会像这次这般因为难堪而被气出病。
    蒋氏是把她被狗从宫中赶出来的罪责归咎在沈菱的头上,虽然她是有听到宫人们说是陛下下令让她离宫,但这在蒋氏看来,就是沈菱蛊惑的陛下,是她对陛下进的谗言,罪魁祸首就是她!当时被那只高大结实的黑狗追在身后,蒋氏是害怕得不行,一想到这里,蒋氏的心就又开始慌了。
    郑嬷嬷听到蒋氏提到沈曦,她抬眸看了看蒋氏,张嘴又闭上,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她的想法。
    说不定是她想多了。
    就夫人疼曦小姐的架势,怎么会愿意让曦小姐进到后宫那个凶险之地?
    这时,后院闺阁楼房里。
    一个穿着浅绿色衣裳的丫鬟拿着一份请帖进来,“小姐,薛小姐给你送帖子来了。”
    沈曦伸手,“把帖子给我。”她打开一看,是一份赏花的请帖。
    “母亲还病着,我这个时候出去赏什么花?”要是放到平时,沈曦当然会去赴会。
    丫鬟,“小姐,奴婢听说薛小姐那里有上好的救命人参......”
    沈曦轻嗤,“人参?府里又不是没有。”她就知道蒋氏那里有一根陪嫁过来的好人参,她小时候看见过,蒋氏还说要把它再交给她做嫁妆,只是最近蒋氏不是“病”了吗?那根人参就被用了。
    沈曦垂眸,掩住里面的暗潮。
    沈曦不知道蒋氏在宫里遭遇什么,陛下后宫中的事情说难打听也难打听,说容易打听也容易打听。
    这次蒋氏进宫的事就属于难打听的范畴。
    沈曦只知道蒋氏在宫里是遇到了害怕的事,所以她才会一回到府就被吓倒在床上,与其说蒋氏的是病,不如说她是受到惊吓而已。
    沈曦照顾蒋氏的时候,有听到蒋氏言语中对沈菱的不满和愤懑,沈曦就清楚蒋氏这一“病”跟沈菱脱不了关系。
    就是不知道沈菱做了什么,才会让蒋氏一直骂她不孝顺,沈菱不孝顺,沈曦就不能在这个关头不孝顺。
    她就是装,也要装得比沈菱孝顺!
    所以这次赏花沈曦只能一脸遗憾的不能去了。
    丫鬟说道,“可是小姐,你最近都在府里没有出去,你烦闷的样子让奴婢看了焦心,你要是去参加这次赏花,一是可以出府散散心,二来可以询问薛小姐那的人参,毕竟薛小姐是背靠着玉真公主府,公主府的好物件肯定多,三来也可以让夫人和京城的夫人小姐们看到你的孝心。”
    沈曦听了很动心,看来这个赏花宴她不去是不行了,毕竟这是一箭三雕的好事。
    真是妙啊!
    第20章 谁的感情错付了
    沈曦整理好措辞她就去找蒋氏,她不会说她是想出府,而是说她是为了蒋氏去找薛小姐的人参求药。
    沈曦趴俯在蒋氏的膝盖处,“母亲,你放心,薛小姐她为人和善,要是知道我找她是为了你,她一定能够帮助我,我看着你整日这样喝药,我很难受。”
    蒋氏的手边就放着郑嬷嬷端上来的药碗,说道,“你这孩子,我知道你孝顺。”
    沈曦眯了眯眼睛,声调不变,“都这么久了,姐姐也该知道你生病的事,宫中御医的医术了得,她要是能派遣几个御医到府上来,你说不定早就好了,都说陛下宠她,陛下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蒋氏脸色不好看,她本就怪罪沈菱,现在听了沈曦这番话,她更是觉得沈菱哪哪都不好。
    蒋氏冷冷的说,“陛下是何等人物,他迟早会认清她的真面目,以后这种话,你不要到外面说,让人知道了不好。”
    人心都是偏的,蒋氏的心就从来都没有偏到沈菱的身上过。
    沈曦乖巧的应了一声,“我知道了。”
    蒋氏提点道,“曦儿,你这次到公主府赏花,言谈要得体,别人要是问起你我的事,你就如实说你是为了我求药,那些人都是人精,向来会揣摩人心,他们知道我进宫的事,他们会把你和她对我病了后的行为做对比。她是进宫当了娘娘,别人的嘴上不会说什么,但心里想什么谁也不知道。在外人眼中,你做得越好,她就越会是一个衬托你的反例,她在宫里我们做不了什么,但别人会怎么想她,那就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事情。”
    沈曦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简言之就是要踩着沈菱来衬托她对蒋氏的孝心。
    虽然沈曦心里隐约的有这个想法,不过现在是蒋氏要求她这么做,沈曦就更是一点心虚都没有。
    只有蒋氏对沈菱越是不满不喜,她在沈府的地位才会越稳固。
    还好没有枉费她这些日子孜孜不倦的在蒋氏面前给沈菱上的那么多眼药。
    沈曦愉悦的下了马车。
    沈曦带来的丫鬟把请帖递给公主府的门房,公主府就有丫鬟来给她带路。
    公主府摆放的花品种繁多,争奇斗艳,一路上沈曦也见到不少千金小姐,她姿态端庄优雅的站在一丛花盆前欣赏,眉眼中流露出几丝忧愁。
    薛蜜儿看到沈曦,温柔的过来打招呼,“沈小姐,你怎么一个人站在这里?”
    沈曦,“薛小姐。”
    “我只是看到这花开得灿烂有些出神。”她欲言又止。
    薛蜜儿挽着沈曦的手,动作亲密,“你是遇到什么难事了吗?要是方便的话可以说出来,说不定我能帮到你,谁让我和你一见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