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阁老:……
周恪和沈游顺顺利利的等了一个月,拿到了上任文书,点齐了人手,拜别了周府众人。
他们是按照流放犯官的路线走的,说实话,光是路上行进就都两三个月。
这一路,俩人都没闲着。
他们都有赴任的需要,但是两人都默契的时常停靠,一则是需要多多观察沿路城市,二则也是为了根据实地情况梳理计划安排。
沈游手下的人手除了方柳和陈富贵等人先行跟着沈游同去之外,其余的暂时留守金陵,从四月份开始潘素、傅越等人就一直在带新人、开拓新的路子等等。
如今也不过七月份,三个月的时间暂时还不够他们稳固人手。沈游决定让他们等到明年的春季再动身赶来。
那时候他们手下的第二届学生也已经培养出来了,慢慢的可以开始顶门立户了。
本来计划的很好,但是真正上了路,沈游才发现她可能等不到慢慢来了。
他们的车队共计也不过五六十人,一个丫鬟婢女都没有,全是周恪的护卫和沈游的人手。
最开始离开金陵的时候尚且还好,周遭还是良田。结果一路行进之下,沈游看到的荒地越来越多。
荒地也就算了,她甚至开始看到了零星的灾民游荡。等到了临川,路程堪堪过半,灾民的队伍却开始扩大。
“临川原本应该是个人文荟萃的富庶之地,可偏偏今年夏天雨水极为丰沛,估计秋季的收成会不好”,周恪坐在马车上,神色极为平静。
沈游掀开了车帘,看着外头灾民们下意识的避让马车、不断跪地叩首,那些人瘦如柴骨,双目混浊无光,佝偻着脊背,身形低到了尘埃里。
沈游整个人都是沉默的。
她来了这里三年多,从大同到金陵的路上不是在养伤,就是在伪装自己温柔贤淑,哪儿敢掀开车帘。
况且三年过去,情势越发恶劣了。
这是沈游第一次走出相对富庶的金陵看看人间万象。
她像是怀揣着巨大的悲怆,面对着满目疮痍的土地和在这片土地上艰难求生的人。
半晌,她开口道:“仅仅只是今夏雨水多,导致的是秋季收成不好,百姓家中尚有存粮,何至于此?”
周恪摇摇头,“临川是藩王的封地,大齐宗室百万,其中这位临川的藩王堪称臭名昭著,家中田产高达八万亩,有皇帝赏的,有农人投效的,还有自己侵占的”。
沈游强压着愤怒,她不会去问“没人弹劾过吗”这种傻话,必定早就有人弹劾过了,奈何没用。
她问的是,“临川之后是不是更凄惨?”
问完了,她没等周恪解答,自言自语。
“以后只会更凄惨”
周恪叹了口气,给她倒了杯水,颇为不忍的劝慰她,“即使没有宗室,也会有别的大族”。
沈游摇了摇头,“别的大族至少在道义上是不占理的,可皇帝和宗室却不同,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着百姓的奉养却不需要付出任何东西”。
“周恪”,沈游端端正正的喊了他的大名,“我同意了”。
周恪点了点头,一点也不惊讶。
沈游也没继续说。在普普通通的马车上,他们平静的决定了要去做争夺天下、限制皇权这件事。
第66章
沈游放下了车帘,灾民太多了,假如她一时心软施舍了粥饭,周遭灾民必定蜂拥而起,她不能冒这个险。
“等出了临川,灾民少了,可否放下一些米粮?”
周恪“嗯”了一声,“到了琼州之后我们安顿下来了,才能够救助他们”。
沈游点点头,换了个话题,“你手下的人全是护卫吗?”
“绝大部分是,还有一些是管事、账房、大夫等等”。
“那你每年是固定买人吗?”
周恪摇摇头,“倒也没有固定人数,只有要的时候才会添置人手”。
沈游笑了起来,“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些人的教育问题?”
“你想接手?”
周恪颇为疑惑的看向沈游,她居然主动提出试图插手他的势力,真是难得。
沈游笑道:“不是想接手,而是既然决定要合作,那么你我双方的人手在教育上总要趋向一致,总不能你教你的人四书五经,我教我的人实用之学”。
“这倒没错”,周恪赞同,“既然如此,你可有想法?”
“我希望主要能够以实学为主,佐以你的四书五经,但是这些经书必须经过删改,去除掉各类糟粕”。
周恪一愣,“你知不知道擅自改动圣人言论可是大罪?”
沈游也懒得装了,直接问道:“谨之,你我何必装模作样?”
我就不信在丁家村你监视我的时候会不知道我在教什么!
周恪笑了起来,“可那时候你只是教授了部分四书五经,多数是充足品德培养,如今却要将四书五经批判性教授,甚至要让学生们主动的来批判其中的糟粕。你觉得合适吗?”
沈游斜睨了他一眼,“难道你不厌恶所谓的经书八股吗?”
“是是”,周恪连连点头,“所以你希望我来教授删改过后的经书?”
沈游摇了摇头,“假如可以,我更希望你帮忙找人”。
周恪愣了愣,迅速反应了过来,“你是说琼州一地的犯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