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4页
    “高将军”,焦修冷静道,“不论是秦承嗣还是皂衣军军,均是大势已成。如今的你我就如同夹在两方势力下的蚂蚁”。
    他顿了顿继续道,“无非只有两条路可走”。
    高德义也不是傻子,“投靠秦承嗣是不可能了,要么投靠皂衣军、要么死守,乃至于以身殉国”。
    他们跟秦承嗣打了这么多仗,才维持现状到如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跑去投靠秦承嗣。
    焦修赞许的看了高德义一眼,然后他问道,“高将军是想投降还是想死守?”
    “自然是……”,高德义疙里疙瘩,涨红了脸,老半天才说道,“军饷已经两个月没发了,城中的粮食也未必够”。
    况且秦承章摆明了不是什么英主。
    话里话外,要死守是不太可能了。
    焦修斜睨了他一眼,倒也没点破,方才高德毅热血激昂的说要下去打杀了皂衣军,多半是演给他看的,就为了试探他到底是什么想法。
    “那将军,你看……”
    高德义试探道,“咱们要不要派人去跟皂衣军商谈一番?”
    “商谈?”,焦修低声笑起来,他也不看高德义茫然的脸,而是高声道,“来人,高德义有里通外敌之心,还不快速速拿下此贼!”
    高德义脑子一懵,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已经被人压着跪倒在地。
    “将军,你这是何意?!”
    “有东西送出来了”,沈游低声道。
    一个人头从城墙上高高的扔下来,沈游不认识这个人,但对方死不瞑目的眼神,血肉模糊的面容,都让沈游脸色沉凝。
    城墙上传来焦修的高声嘶吼——
    “城中军民听令,我等誓与此城共存亡,如有投敌叛逃之心,有如此贼!”
    以副统领的性命为震慑,城墙上的驻军一时间人人都绷紧了皮,再不敢想投降之事。
    “如今民心倒是齐了”,马平泰郁闷无比,他刚才还评价说这地方粮草不够,民心不齐呢。结果城上的守将就来了这一出。
    “真够狠的!”
    沈游摇摇头,心知这是一场硬仗。打不下蓼城,就别想去打对面的汝阴。否则一旦进入了淮水,被人两面夹击就完蛋了。
    周恪与沈游能够结成夫妻,约莫是因为他们的运气一样差。
    等到周恪好不容易赶到大散关的时候,才发现这地方的地势无愧于天险之名。
    大散关是关中四大关隘之一,是关中西侧门户,与它相对的就是东侧著名的函谷关。
    整个关中腹地,四大关隘中秦承嗣拿下了北萧关、东函谷,只剩下南武关和西散关还在秦承章手里。
    北萧关不做考虑,就只剩下三大关隘,其中,函谷关位于秦承嗣的地盘内,进攻难度太大。
    唯一可供挑选的只剩下武关和大散关。
    然而武关的形势远比大散关更严峻。武关北依习山,南临绝涧,东西两侧俱是河水环绕,上山的路上又有吊桥,极为陡峭,仅容一人通过。
    大散关也遑不多让,两侧全是高山,关隘就建在峡谷当中。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条峡谷,南侧是秦承章的城池,另一头北部是秦承嗣的城池,两座城池中间仅仅隔了数百米。
    这也是为何周恪选择了大散关的原因,只要打下了秦承章部下镇守的城池,至少也可以防备住秦承嗣的南下。
    况且他们仅仅只拿下了秦承章的关隘,秦承嗣部下还在前面堵着,不至于反扑过剩。甚至极有可能冷眼旁观他们和秦承章部下的战斗,也就不至于让皂衣军陷入两方夹击的状态中去。
    若是选择打武关,一定会引发秦承嗣部下疯了一样的攻击。因为他们是无论如何都不肯让皂衣军拿下一道关隘的。
    数次权衡过后,周恪无奈选择了攻打大散关。
    第209章
    对于像大散关这中占据着天险的关隘,试图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是不太可能的,便是取了几分巧,到头来还是要靠人命堆。
    说到底,现在还不肯投靠皂衣军的,全是对秦承章忠心耿耿的硬骨头。
    大散关的两侧全是崇山峻岭、山势陡峭险要,甚至无法令人攀爬,唯一的法子就是打硬仗。
    实打实的拿人命打赢这场战役。
    此次陈兵于大散关的皂衣军便有两万人。
    慈不掌兵,周恪对这两万人马可没有沈游那么怜惜。就在他急行军到达大散关的当日,便已命三千先锋队先行发起了一波试探性冲锋。
    事实证明,大散关无愧于关中四大关之名。按照情搜科给出的人数预估,这座城池由于建在峡谷之中,其实颇为狭小,最多能够容纳不过两千人。
    可就是这两千余人活生生阻拦住了皂衣军三千人的冲锋。
    要知道由于饮食充沛、训练得当,皂衣军多为精兵悍将,素以能征善战闻名天下。如果只是两方士卒纯粹的肉搏,皂衣军一般可以打出一比二的战损比。
    然而如今,这看上去颇为废物的秦承章部下却可以依靠天险之力,用两千人马活生生将两万人马拦在了关外。
    “大人,昨日冲锋失败”,赵识冷声道,“今日最好重整旗鼓,再度冲锋”。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慈不掌兵,赵识在这中情况下可不会心慈手软。
    他冷声道,“要攻下此等天险,这里少说也要埋进去几千的尸骨。此时万万不可手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