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不客气的,定王自来被当成闲散王爷养着,一天正儿八经的帝王之道都没学过,一日朝会都没参与过,更是一封奏折都未处理过。
这种情况,要朝臣如何不担忧,如何真心服他?
将来要么定王像他父皇一样成功平衡朝堂,要么被朝臣架空,做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
且不说京城内定王忙的昏天黑地,脚打后脑勺,事情一件接一件,都需要他去处理,没有时间后悔自己那天冲动之举。
只说锦绣每日收到京城来信,信息逐渐开朗,他越瞧越觉得情况不妙,暗中叫人整合四姑娘山的两千火器营士兵,随时准备出发。
就在此种焦灼的情况下,等来了京城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圣旨。
在全家人摸不着头脑之时,锦绣莫名成了一品稷康伯,且要求他即刻起率领“定王亲卫”火速回京,拱卫定王登基。
信息量太大,一家人愣了好久,还是锦绣最先反应过来,当即吩咐人去准备,然后急匆匆带一家人去内院长话短说:“爹,此次我带谢六一道儿进京,家里就交给您了。”
从怀里拿出一个令牌递给元老爷:“就怕有人趁机作乱,我留下五百人叫人时刻守着,万一有什么事儿,他们都听您的。”
然后转头看了一眼挺着大肚子快要临盆的良缘,蹲下身和儿子黎黎平视:“谢爷爷不在家,爹也要走了,你要听话,知道吗?”
黎黎不明白发生了什么,只觉大人间气氛过分严肃,小脸难得郑重几分:“嗯,我会保护大家的!”
锦绣把人抱进怀里揉了一把:“好小子。”
元夫人见传旨之人已经开始催了,急忙道:“小宝你放心去吧,娘会照顾好你媳妇儿的。”
锦绣无言,跪下给父母磕了个头,起身轻轻抱了抱良缘:“辛苦你了。”
谢六才是最纳闷儿的,一路上吃饭喝水都在马上,日夜兼程,换马不换人,累的半死,偏还没一个准话,找着机会就和锦绣说:“陛下做事自有他老人家的用意,咱不能问。怎的王爷和老爷子也不给咱们私底下透个口风?越这样我心里越紧张。”
尤其是定王好端端的去京城一趟,前后没几月时间呢,听话听音儿,怎的就成了这大周江山的继承人了?谢六至今还觉得不真实。你说你都是当皇帝的人了,提前让人给兄弟透个气咋了?总好过现在没头苍蝇似的不知道进京后去打谁吧?
反正关于这点,他和锦绣的想法非常一致,陛下这时候召他们进京,就是叫他们帮定王撑场面去的,谁不服,就打服呗,总之从龙之功咱们从来不眼馋,但老天都把菜炒好端到跟前儿了,不吃不是人,机会放在眼前,肯定要拼尽全力把人给送上那个位置。
事实上两人想的也没错,锦绣一进京,先是被皇帝召去述职,后又被定王直接喊去帮忙处理公务,忙的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咱们常年不在京中,很多事情都不清楚,因此一些普通又简单的事到了咱们手里就很容易出错,变得棘手起来,你要小心那些老家伙给你挖坑。
现在我是宁肯慢,也不能急,急,易出错。”
定王一副深有感触的样子和锦绣传授经验,锦绣一瞧就知道他这段时间没少踩坑,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要不怎么说经历挫折使人成长呢,这才短短两月时间,定王处理事情的手段就成熟了许多。
锦绣让人将一摞处理过的折子送到定王案子上,又挪过来一摞认命处理,面上很能端得住:“那您可得稳住了,此时就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不仅是他们观察您的能力,也是您观察他们的最好时机,有机会多看看。”
这个道理前些日子皇帝才跟定王说了,今儿又听锦绣说,定王心里还挺感动,但他嘴上不说,只抱怨道:“不听话的让谢六带人上门去谈谈心,现在京中就没人不怕那个的,本来还担心没人可用呢,火器营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有谢六在就放心多了。”
两人嘴上说着话,手底下动作一点儿不慢,眼下事情千头万绪,皇帝身体一日日不行了,葬礼在皇帝的示意下已经准备起来,之后定王的登基典礼再简也要有最起码的样子,此外还有对其余四位王爷的处理,牵涉到他们身后的势力,处理起来也得慎之又慎,没一件是简单的,样样要耗费诸多精力才能成。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那句:“缺人用啊,这帮老东西拨一下动一下,想让他们尽心尽力那比我撸袖子自己上还难。”
这几天锦绣听定王吐槽都听腻了,定王手里能用的都是皇帝留给他的人,这些人换了新的顶头上司,自然需要一个互相磨合的时间,磨合的过程哪有令人舒服愉悦的?互有抱怨实属正常。
他瞧着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估摸着是谢六那边儿的震慑起效果了,今儿打从一早上起,感觉诸位大人的配合度高了许多。”
两人对视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坏笑。
朝臣适应环境的能力非常强,在快速接受了眼下一切的情况下,自然要为他们争取利益最大化。然后发现深受定王信任的锦绣和谢六就是挡住他们青云路的绊脚石。
锦绣已经是稷康伯,背后还有一个大将军岳父做靠山,且与定王有姻亲关系,地位今非昔比,搞不动。
但谢六就不一样,一个小小的国公府庶子,多年前还与国公府几乎断绝关系,身上不过一个五品武将的虚职罢了,听闻在地方上也不改纨绔做派,这么多年没什么建树,这样的人都能深的定王信任,他们凭什么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