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会让他出征,只是绝非主将,也非前锋,更非主力。”
“因为朕这一次要的不是襄阳,不是益州,不是荆州,更不是扬州,京口,而是建康。”
“为何?你不听我的?”
“因为他与朕毫无血缘,而你,只有你,与朕血缘相连。”
………
“只有你,我的亲弟弟,我唯一的弟弟,阳平公苻融。”
萱城震住了。
他的心从来没有像此刻这般激动过,突突的跳着,唿之欲出,苻坚唯一的亲弟弟,这短短的几个字太煽情了。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苻氏不像鲜卑慕容氏那般子女众多,枝繁叶茂呢?慕容廆有子11人,相当于慕容皝有10个同父兄弟,慕容皝有子20人,相当于慕容俊有兄弟19人,而慕容俊有子9人,相当于慕容韡有兄弟8人。为什么,为什么,上天是嫉妒苻氏一族吗?明明同为少数民族,为什么鲜卑族可以子孙繁茂,而他们苻氏一族却稀少呢?
为何苻坚只有一个弟弟。
可是他们的伯父苻键却可以有12子,为何他们的父王苻雄只有3子呢?而他们的亲娘却害死了唯一的异母兄长苻法,一想到此处,萱城心头忿忿不平,这就是他一直对他们的亲娘荀太后没有好感的原因。
不想了,不能再想了,越想下去,萱城怕是对那个死去的荀太后怨恨至深了。
第三百一十五章 再辩一场
“朕的心里,把一切的局都布好了,你,唯有你,我唯一的弟弟,可以担任此次伐晋的主将,而朕,将与你同行南下建康,我们一起去建康,去秦淮河,去观赏那十里牡丹,去东山,去鸡笼山,去却月楼,去听那吴侬软语,去品那江南烟雨,……”
萱城流泪了。
可是,他还能挖苦一句,“也许,不是建康,是长江,我们只能走到长江。”
他苦涩的笑了,泪笑结合,分外凄惨。
原来这历史,真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
唯一能改变历史的人,从来都不是他。
而是真正的主人,苻坚。
只有他成为苻坚,才能改变历史。
可是很不幸,他前世研究的淝水之战,他研究错了对象,他同情的苻融,那个不该成为主角的主角,他无法因为一己之见去改变历史。
他永远不可能成为其兄。
历史也没有赋予他这样的重任。
苻坚轻轻依上前来,抬起手来温柔的替他擦拭掉眼泪,又用那温柔的声音说,“不要哭,我的好弟弟。”
他笑着吻掉萱城脸上的泪水,“我们过了长江,不就是建康吗?你信我,我会带你到建康去。”
“也许是淮河呢?”萱城继续自嘲。
苻坚道,“过了淮河,就是长江。”
萱城笑了,“好吧,我等着这么一天,我们越过淮河,渡过长江,到建康去。”
建康,那真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那是萱城的家。
每个人都要为了回到自己的故乡而奋斗一生。
“皇兄,也许我真的无法说动你,无论是你倾全国之力伐晋,还是任命慕容垂为主将的事,但是我还是想要凭着一己之力去为你做一些事,你和太子,张夫人,平原公,道安都辩论过了,这是你最完美的时刻,你胜过了所有人,但是我想说的是,那都毫无意义,因为他们与你辩驳只能代表他们不懂你,他们不想你去伐晋,他们不懂你有一颗怎样坚决的心,既然我是你的弟弟,今日我也想与你辩上一辩。”
苻坚吃惊的看着他,“哦,你也要同朕辩驳?”
萱城道,“我知道,你是最佳辩手,无人能敌。”
“你都说了,他们与朕辩驳,是不懂朕之心?”
“我同你辩,却是我懂你之心,正是因为我懂谁都阻止不了你发动这一场战争,所以今日我与你辩驳的主题很直接,也很现实,当然,也很残忍,就是这场战争的成败问题。”
“成败问题?”
“是。”萱城推开了他的手,与他远离了一些距离,端端正正的坐在地上,用无比坚定的目光回应道。
苻坚楞了楞,笑了,他正衣袍,端正坐姿,“好,朕与你辩。”
萱城抛出此次辩驳的主题,“成败问题,一是成,二是败,成功的原因,失败的原因,成功的结果,失败的结果,第一,如果此次战争成功了,你将如何,我族将如何?汉人将如何?”
“此战若成,朕君临天下,在建康称帝,北上泰山封禅,返回长安,我氐人一族将成为统治者,汉人、匈奴人、鲜卑人、羌人、碣人,包括西域各族百姓,和平共处,天下大同。”
“如何成功?”萱城反问。
“朕举国伐晋。”
“不,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举国伐晋并不能代表着成功。”
“你也没有抛出正确的问题,朕说过,不论成败。”
“好,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残忍的谁都不愿意面对的结果吧,如果失败呢?”
“朕只想成功,不想失败,也没有失败。”
萱城道,“你还是在逃避我的问题?你在怕什么?”
苻坚顿了一下道,“你知道的。”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萱城被他如此郑重的回应惊了一下,可是一下子他就平静过来了,他曾经说过的,要萱城一起去跟他完成那些可能会死人的愿望,即便他知道有征无回,逆天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