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82页
    霍以暄不仅吃,还吃出了心得,他说,趁热打铁,果然是对的。
    吃归吃,正事儿也少不得。
    收拾了桌子,霍以暄又和温辞说了许久,想得不够周详的地方,还去请教了温子甫。
    一听,思路越发翻涌。
    倒不是温子甫的学问水平堪比大儒,而是,他是旧都出身。
    霍以暄从开蒙到精进,都在京中,平日切磋探讨,思路即便有差异,也是殊途同归。
    温子甫在旧都当了这么多年的官,看的、想的、谈论的,自然与京城里的不同。
    他的一些想法,让霍以暄受益匪浅,很能开拓思路。
    霍以暄带着这些感悟,回去和霍怀定讨论了一番,隔了几天,倒成了燕子胡同的常客。
    增长学识,又能吃到乌嬷嬷的手艺,当真是两全其美。
    只可惜,过两天衙门就要开印了。
    这日,霍以暄起身告辞。
    温辞留了一留,道:“有一事,我昨日去给杜老先生拜年,遇上几位同窗,我总觉得,气氛似是有些怪异。”
    霍以暄一愣。
    杜老先生是京中的名师,书院里出过不少进士。
    他跟前的学生,有几位是要参加春闱的。
    临近考试,不管是先生还是学生,难免紧张,以至于气氛绷着。
    可让温辞特特提出来,恐怕,这种怪异,与寻常的紧张不同。
    第392章 帮个忙
    霍以暄重新坐了下来。
    没有催促,只等着温辞开口。
    温辞垂着眼帘,没有说话,反倒是先给霍以暄添了茶。
    “不是我拿乔,”温辞解释了一句,“实在是,有些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毕竟,感觉这种事情,很悬乎。
    温辞自认不是什么敏锐之人,周围旁人的情绪,他不能第一时间就领悟全部。
    说得通俗些,他没有那么会看人脸色。
    这是弱点,温辞自幼就晓得。
    家里人也清楚,无奈这事儿靠点拨无用,只能自己悟。
    桂老夫人和温子甫便教他,遇事多想、多思量,莫要心急着下决断。
    温辞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一如前回皖阳郡主之事,他就谨记着这些,不下决断,慢慢想。
    一觉睡醒,在一盆洗脸水里找到了答案。
    这一回,去杜老先生那儿拜年,温辞隐隐察觉到了同窗之间的怪异,可直到现在,他都很难解释清楚,那种怪异到底因何而起。
    “礼数都很齐备,”温辞斟酌着道,“没有冷言冷语,也没有阴阳怪气,寻常说话,许是我多心了,他们似是有些排斥我……按说,我不下场比试,与他们并无冲突,大考在前,他们把心思放在我这里,并无必要……”
    霍以暄听明白了。
    温辞这个开口的人,都没有多少信心和把握,因而十分迟疑。
    说到最后,温辞几乎是苦笑着叹息了一声:“我周遭的事情,不该说来叨扰大公子。”
    霍以暄把茶喝了。
    他相信一个人的直觉。
    无论是敏锐还是迟钝,一瞬间的感觉,这事儿很难说。
    善意大抵不明显,但恶意? 却是无处掩藏的。
    霍以暄道:“既有感悟,不妨多留心。”
    温辞道了声谢,送霍以暄出门。
    霍以暄上了轿子。
    入了大丰街? 他挑起帘子? 交代小厮道:“就到这儿? 我先去以骁那儿。”
    住一条街就是这点方便。
    想串门,立刻就能串。
    霍以暄进去的时候,霍以骁正和温宴下棋。
    纵横黑白? 温宴从不是霍以骁的对手? 哪怕她从前就研究过霍以骁的棋路,但受制于实力,赢不了。
    霍以骁下棋慢条斯理? 看着是稳当人? 实则棋风凶悍。
    温宴支着腮帮子认真思考? 想着想着? 自个儿先笑了。
    怕是不行? 最多再几手? 她就得中盘认负。
    霍以骁自然也看出来了。
    手指尖捻着的棋子顿了顿。
    从头开始多没意思,要不然,他后几手给小狐狸放个水?
    让她起死回生,还能继续下一会儿。
    尤其是,发现还有生路的时候? 小狐狸会振奋起来? 很有意思。
    啪——
    一只黑乎乎的猫爪子拍在了棋盘上。
    左右双方皆是一愣。
    黑檀儿光拍还嫌不够? 又抚了两下? 棋盘上的棋子全乱套了。
    这下子,无论是认输的,还是放水的? 都没机会了。
    当然,恢复原样也不是不行,回忆刚刚进行的棋局,对两人都不是难事。
    可前头来禀,说霍以暄来了,霍以骁也就不提这局了。
    霍以骁离开,温宴把棋子收回棋篓里,对着黑檀儿一阵大笑。
    这猫儿,记仇是真记仇。
    除夕夜的仇,记到了现在。
    眼看着霍以骁要大获全胜,就来棋局里捣乱。
    温宴笑盈盈与它商量:“吃鱼圆吗?我让骁爷亲自给你打鱼泥。”
    圆溜溜的眼睛一转,黑檀儿喵了一声。
    另一厢,霍以骁听霍以暄说了事。
    说完了来龙去脉,他看向霍以骁,这人垂着眼,看不出眼中情绪,不晓得上心还是没有上心。
    “骁爷,”霍以暄道,“你大舅哥的仇家也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