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42页
    三?皇子虽然有点晕乎,但真?没失去理智——他来堵小姑姑,只是一时热血上头。
    被小姑姑这?么?一说,他脸都红了。
    燃而小明看不上他,也要在皇帝那儿塑造一碗水端平的样子,“你?不是好奇我要去哪儿吗?跟我来吧。”
    跟着?小姑姑纵穿皇宫,三?皇子看到了奉先殿的牌匾,然后?亲眼看着?小姑姑在先帝牌位前振振有词,以及在牌位后?面小心地挖到一株看似兰花的……野花……
    三?皇子瞪大眼睛,果断跪在先帝牌位前,神神叨叨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第二更比较晚,要么夜里更,要么明天上午和加更一起更,相好们明天来看吧。
    -----
    感谢老相好桑亦儒和小小燕子飞啊飞的霸王票,么么哒~~~~~
    第174章 、备胎庶长子8
    这个时代, 皇家人也多?多?少少有?些迷信,尤其亲眼看见小姑姑从先帝牌位后“变”出一株野花来。
    三皇子?断定那不是兰花而是野花:兰花怎么能长在奉先殿里?他可没忘兰花喜阴喜湿润喜肥土!
    他在心里反复说自己这只是偶然,跪在先帝也就是他亲祖父的牌位前嘀嘀咕咕一会儿, 才?站起身来。
    他再回头一瞧,小姑姑已经把那株野花栽进了花盆里。想起祖父在世时有多?疼小姑姑, 他决定什么也不说。
    这盆小花的去向的确不由他做主。
    金城公主在先帝牌位后面拔了朵野花并顺势种了起来, 这消息不一会儿就传遍皇宫内外。
    涉及奉先殿和先帝牌位,皇帝无法不重视,实际上?他也没法儿不多?想:奉先殿他心情不定的时候都会过去坐一坐, 而且是经常过去, 因此他并不怀疑守着奉先殿的内侍和侍卫们疏忽大意。
    皇后此时就在皇帝身边, 她握着皇帝的手?,“父皇泉下有?知, 金城揪揪他老人家的头发扯扯他老人家的胡子,只会一笑置之。”
    皇帝原本面色凝重,听了皇后这话当初破功, “怎么会?父皇只怕会跟小妹说, 乖宝,仔细手?疼。”
    气氛一松,夫妻俩相视而笑:越想越不觉得是坏事, 当然也没有以“祥瑞”或者“吉兆”之名大做文章的必要。
    话说这样说,夫妻俩仍旧顶着月光, 一同前往奉先殿, 并在殿中祭拜了一番。
    这两口子何等火眼金睛, 在殿里细细观察了一阵子,啥也没发现,离开奉先殿干脆又一起去小妹那里坐一坐。
    小明知道帝后迟早上门, 便提前把那盆花摆在了桌子?上?。
    任谁一进门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帝后到来,果然一同看了这盆花一会儿。
    皇后略有些疑惑,“瞧着像是……大雪兰?”
    兰花在这个世界也一样拥有特殊的地位。帝后都称不上?是爱花之人,但都足够博学,若有人敬献珍惜兰花,他们还是会真心笑纳。
    皇帝此时也说:“花……一模一样,但茎叶有些分别。”兰花难养,人所共知,最后他直接拍了板,“既然是小妹你发现的,那就交给
    你?养着。”
    小明咯咯笑出声来,“好呀。”
    这天起奉先殿就成了人来人往的“热门景点”。
    隔了一天,嵇东珩再进宫,到了小明那儿,直接给这种本地特有药材分了个盆。
    从小奸商那里购买本地紧俏的特殊植物培育方法,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
    嵇东珩本人不怎么擅长种田,但因为做任务多了,什么活计都沾过手?,而且在培育方法里这种植物并不算太娇气。
    于是他一举分盆成功,半个月后分出来的这一盆就出现在了皇帝的书房。
    这种植物药效是安神且提神,放在书房里于人益处颇多?。
    皇帝没过几天也觉察出这东西的好处——太医反复验证,确认这东西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龙心大悦之下,给妹妹和未来妹夫赏了不少好东西。
    因为种花有功而再次被帝后留饭,嵇东珩笑眯眯地表示:他一向对这些东西感兴趣,感谢陛下成全。
    被书房里的似兰非兰的清雅香气“薰”得精神奕奕的皇帝现在十足好说话,“人各有?志。你?们小两口好好过日子就是。”
    皇后也笑着接话说:“缺什么,甭管是人还是东西,都来跟我说。”
    她之前还为“小妹搀和到两位皇子?婚事”以及“因为宣家特地上了折子?”这两件事稍微有点心情复杂,现在……感觉自己真是小人之心!
    等小妹小两口相携而去,皇后也跟皇帝坦白了,“金城这阵子跟以前不大一样,我原想着是陛下替她去了王家这个烦恼,她彻底自在起来,后来仔细一想,金城分明是和宣家这孩子见面后才变了样……”
    皇帝笑了,“你?是怕宣家这孩子带坏金城啊。”
    皇后摇了摇头,“宣家这孩子跟齐家司家的姑娘有?那么点恩怨,我担心他借机报复。”
    以前皇帝压根没把齐家和司家的姑娘列入儿媳妇备选名单,皇后哪里会把这点恩怨看在眼里?
    现在“利益相关”,她不得多?想一想。
    皇后对五皇子?真心不假,但特别尽心也说不上?,毕竟只是养子,还可能不是唯一的样子。
    她才三十出头,没有彻底放弃生子?的希望。
    于是皇后进一步承认了错误,“宣家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