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简直堪称是一举多得,让苏棠想要低调下去都不行。
赛诸葛几乎是隔三差五地就到苏棠这来喝茶,就想看看她还有没有什么新点子。
苏棠倍感压力,已经重申了很多次,上次只是凑巧而已。
赛诸葛哈哈大笑,“你这一凑巧,不知道帮将军办了多少好事。”
苏棠最近也大概想明白了,所以说送礼不在乎贵,也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能够像是打瞌睡了正好有人送枕头来,送到恰到好处那才是正好。
时值金秋,过了盛夏之后,便是热秋。
秋老虎还虎虎生威,最后一波余热还笼罩着大地,但是勤劳的农民已经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开始忙着秋收了。
这是这个时候,也是北方的异族最躁动不安的季节。
匈奴人不擅长的农耕,他们喜欢从草原上索取食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直都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他们习惯了听天由命,习惯了不劳而获。
不像汉人,在他们的观念之中,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晚餐。
这也是双方无法调节的矛盾所在。
两方互为邻居,但是一方勤劳农作,所以无论什么时候都有一顿饱饭吃;另一方不说是好吃懒做,但也不会想到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自己所需的食物。
互相都有的吃的时候还好,但是患寡不患均,一旦一方没有,而另一方没有的话,那才是真正灾难的开始。
而恰好,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匈奴人作为北地离晋国最近的邻居,但是这个邻居却不是一个友善的好邻居。
现在是金秋,收获的季节。
晋人都在忙着秋收割麦子,辛苦了一整年就等着现在秋收,然后囤积粮食为之后的寒冬做准备。
敖冬,在北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村落的大事。
他们要将一年辛苦获得的收成都化为酬劳,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去换生活必需品,为之后的冬季做准备。
晋人这边就像是勤劳的蚂蚁,一点点囤积粮食,为没有粮食时做准备。
而匈奴那边却是打算不劳而获的流氓,时时刻刻准备着抢粮食。
说是流氓,自然不能指望他们来抢粮食时能有多友善。
匈奴人天生骁勇善战,住在边外文化底蕴没有晋人的丰厚,他们只知道单纯的满足自己的谷欠望。
手段极其恶劣,甚至可以说是丧尽天良。
北地的百姓受尽了匈奴人的欺虐,一旦到了秋季,便是战事频发的时期。
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时常被骑在马背上的匈奴人一抢而空。
到头来,忙碌了一年却是一场空。
这无论换做是谁都不乐意,更不愿意的事情,匈奴人靠着自己的强大的武力让他们不得不服。
所以北地的百姓们,个个拿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那便是的士兵。
养成了人人皆兵的剽悍民风,在北地这也是一道靓丽的民俗风景。
但是,哪怕百姓们已经自强自立,奋力反抗,还是抵不过匈奴人的铁骑。
匈奴人擅长打游击战,他们通常都是小股兵力作战,一旦冲到哪个村子,那么那个村子就倒了大霉了。
这一年的收成就没了不说,常常还可能伴随着人间惨剧的发生。
面对强盗,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和他们讲道理没有用,匈奴人只会屈服于比自己的强的武力之下。
匈奴人已经边境的北地地区,成为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说,几乎是遭到了众人的嫌弃。
可偏偏,这样的过街老鼠却有着强大的武力。
百姓反抗不成功,通常情况下,一旦被匈奴人顶上,那么粮食被抢了还是小事,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匈奴人不仅抢粮食还抢人。
村里部落之中的女人也是他们狩猎的对象,他们抢粮之后,常常伴随着的是屠村的灭门惨剧。
男的杀了,小孩子没用的也杀了,至于女人就带回去供他们玩弄。
匈奴人的名声一臭再臭,也是有这样的存在,所以他们的名声在晋国之中非常恶劣。
北境与匈奴的摩擦一直持续不断,武都这样距离边境最近的大城之中,算是对于匈奴人接受度最高的一座城市。
也是因为这个世上不仅仅是非黑即白,不可能一棍子打死一群人。
匈奴人之中也有好人,就像汉人之中也有坏人。
穆凯要严格来算,身上也有一半匈奴人的血统,但是他现在作为武都城的城主,那也是受万民敬仰的好城主。
武都城之所以对匈奴人接受度那么高,一来是因为穆凯自身的努力,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当初胡服骑射给晋国打下了不少的大大小小的胜仗。
守护住了这一方水土。
就像时越在锦囊之中写到,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抵御匈奴人的铁骑的话,要让匈奴人自己来才最有效果。
苏棠直至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时越的良苦用心。
在武都,百姓对于匈奴人的看法不会以偏概全,他们也能接受匈奴人出现在城之中,甚至能接受与匈奴人一起生活。
也正是因为这样包容的态度,才使得武都成为了一个包容万象的繁华经济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