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5页
    通过特殊的生物电刺激实验体脑域,促使精神力发生变异,获得突变的新能力。
    封青被送去接受的,是一项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
    ……
    俞堂把那份文档的内容从头至尾看了一遍。
    穿书局下辖无数个平行世界,在许多星际世界里,原本就有精神力的相关设定。
    人类可以操控精神力、可以用精神力攻击,或是因为精神力的变异而拥有了异能。
    由于精神力的存在,这些世界的维度会比他现在所在的这种世界稍高,能够获得的宇宙资源也更多。
    用特殊生物电刺激人体脑域,的确有可能导致精神力变异——但因为这种行为实在太过危险和残忍,早就被伦理审查彻底驳回,在联盟官方是被严厉禁止的研究项目。
    即使有势力在暗中庇护,也只有在这种边缘的小行星带,才能建立起这种丧心病狂的实验室。
    这个实验室已经存在了几年,大部分实验体都相对成功,有人变得过目不忘,有人拥有了超强的心算能力,甚至有记录出现了能用精神力隔空移物、透视、依靠精神力进行攻击的个体。
    封青的精神力没能在实验中出现任何变异。
    养父母也因此对他彻底失望,终于在封青十三岁那年,再次遗弃了他,把封青退养回了孤儿院。
    封青的年纪太大,已经不能再在孤儿院里吃白饭。
    他边上学边到处打工,晚上就在孤儿院里的孩子的接应下偷偷翻回去睡觉。这样撑了几个月,在一天放学时,忽然被人拦在了楼道里。
    他认得这个人,对方是比他高一年级的学长,姓钟,叫钟散。
    钟散的父母是他养父母的邻居,在他小时候,钟散去他家给他补过课,封青还悄悄送了钟散一个小木头人。
    后来钟散一家搬走,两个人就没再见过,没想到中学居然又分到了一个学校。
    他被钟散强行拽回了家。
    钟散的父母常年出差,家里只有钟散一个。钟散就把客房收拾出来,让封青住在家里,自己弄饭给封青吃。
    钟散的性情冷清,话也少,对他却很温柔。
    封青的成绩还是不好,钟散也不强迫他学习。
    封青喜欢做手工,擅长拼图和积木,对空间架构有超乎寻常的敏锐,钟散就手把手教他怎么用电脑软件建立出三维模型,再用3D打印机打出来。
    封青趴在钟散的书桌上,兴致勃勃地摆弄电脑,又悄悄抬起头看。
    他看见自己小时候送的那个木头人,一直都放在钟散的桌角。
    ……接下来的故事,和大部分故事里为人所熟知的发展没有什么不同。
    钟散和封青顺理成章地一起上学,一起长大。钟散顺理成章地喜欢上了封青。
    然后封青死在了十七岁那年。
    死于那次改造的并发症。
    ……
    到这里为止,就是俞堂当初没能通过的那场实习考核的全部内容。
    也是被终端机恶意隐匿下的全部内容。
    实习期间,员工会被屏蔽所有原始记忆,不记得自己是谁,不记得自己的过往,完全代入角色、经历角色的人生。
    俞堂是真的作为封青死过一次。
    俞堂接手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被困在了别墅里打游戏。他到现在也不了解,封青是怎么活过来、怎么失去名字变成13号,又是怎么被当做商品交易给了这本书的主角的。
    俞堂甚至都不知道这本书的主角叫什么:“有主角的人物小传吗?”
    系统刚提交了索赔申请,翻出主角设定,在光屏上打开。
    俞堂和系统一起凑在光屏前:“……”
    ……
    这是个来自命运无比恶意的玩笑。
    这本书的主角,是成年后的钟散。
    钟散的父母都是联盟警署的搜查员,封青死后的第二年,钟散的父母也在一次调查任务中被灭口,只来得及留下了一部分绝密的调查资料。
    钟散从这些调查资料里得知了一切。
    之所以一直有成功的变异者出现,却没有引起联盟的任何警觉、没有导致任何动荡,是因为这些变异者根本就没有被投放回去。
    被放出研究所的,只有像封青这样迟早会死亡的失败品。
    实验成功的变异者,都被投入了一款大逃杀游戏。
    这是一款除了活下去之外没有任何既定规则的游戏,在这种没有秩序存在的混乱小行星带,有得是寻求刺激又一掷千金的人,这些人通过暗网观看、下注和打赏,游戏的幕后庄家的资产早已经不可估量。
    ——或者说,这个因果顺序原本就该反过来。
    正是为了这场游戏,才会不断有暗中的人口交易、奴隶买卖,才会把人送进实验室接受生物电刺激,以催发这种变异的出现。
    “可这不是玩火自焚吗?”系统想不通,“电影里都是这样的。”
    系统和海豚号一起看了不少电影,很熟悉这种情节:“实验室任意改造人类,最后变异出一个超级厉害的主角,毁掉了整个邪恶实验室……”
    俞堂摇了摇头:“在这里不会。”
    系统不解:“为什么?”
    俞堂:“因为这个星际里,有人和虫族的操纵者做了交易。”
    系统愣了下。
    俞堂已经理顺了整件事:“这本书里被隐藏的剧情,补全了我们目前逻辑的最后一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