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透过巨大的利益看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危机。这个黄宗羲果然有两把刷子。孙露一边在心中赞赏着黄宗羲,一边点头说道:“恩,黄大人你说的没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金融就是一头猛兽没有相应的链子栓住它是极其危险的。目前我们一方面参照荷兰等国的法规条例制定大明自己的金融律法。另一方面也要根据这几年我们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按照大明的国情加以适当的修改。总之要做到‘有法可依’。”
“可属下怕就算是‘有法可依’。在巨额利益的驱使下依然会有人铤而走险啊。”黄宗羲仍旧紧锁着眉头道。三年多户部侍郎的生涯让这位思想本就激进的书生看到许多以前难以想象的东西。现在的黄宗羲更本不会去相信什么“人之初,性本善”的鬼话了。在他看来还是荀子说得对“人之初,性本恶”。利益有多大一个人的贼心就有多大。
“有人为了巨额利益铤而走险这是正常的。金融贸易本就充满着机遇与风险。利益越大风险也就越大。若是钱真这么好赚,那人人不都成富翁了嘛。但我们不能因为知道它危险,就吓得不敢碰它。毕竟这是大势所趋,如今民间对此的呼声也很高。我敢打赌日后任何一个国家迟早都是要跨出这一步的。”孙露语气坚定的说道。比起黄宗羲来孙露对金融业的风险有更深的感触。虽然她本人并不是金融专业的。可毕竟比这个时代的人多出了三百多年的见识。再不济也算是见识过一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人。
然而就算如此孙露依然毫不犹豫的决定去吃金融这只“螃蟹”。因为这世界上没有一开始什么都会的人。国家也一样,无论成功与否,至少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而金融则是贸易的伴生物,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今的隆武朝经过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新兴地主们发了横财;繁荣的海外贸易,让商人们腰包胀满;就算是刚起步的殖民地掠夺,也使明帝国多了不少黄金白银。于是富起来的人们,希望有一些机构,能帮他们理财、让货币增值;同时,面对广阔的市场、丰厚的利润、无限的商机,没加入的,跃跃欲试,已加入的,想扩大规模,但自身资金有限,迫切需要融资。钱多的要有去处,缺钱的要有来路,还想减少“来来往往”的风险,就这样,明帝国的金融市场水到渠成、呼之欲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有如八仙过海,各显神威。如此的势头又怎是政府想堵就堵得住的呢?
其中道理黄宗羲等几个开明的大臣自然也是懂的。于是黄宗羲不由挥着拳头说道:“是啊。民间的金融市场已成势头。与其放任百姓私下里集资筹资,买卖期货股票。还不如由朝廷出面设立专门的交易所规范交易。这样也好,算是狠狠的打击了那些吸血的地下钱庄和高利贷!”
“恩,这也算是我大明朝廷‘诚邀天下客’,敞开大门,欢迎各路财神一起竞争吧。只不过你们户部日后可要更麻烦咯。”孙露打趣的说道。
“何止是麻烦哦。首相大人你简直是丢了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给我们嘛。”黄宗羲扰了扰头苦笑着半开玩笑道:“咳,说起来也是这些年大明商贸繁荣的结果。”
“其实也不是这几年的事。据我所知从万历朝起我大明通过贸易就吸收了大量的白银。”孙露听罢摆了摆手道:“根据当年澳门总督遗留的帐目记载。光是在崇祯三年由马尼拉输入澳门的白银就达1400万两。这还是葡萄牙人的官方记载,并未算上商人们走私的银两。可是崇祯朝的财政状况究竟如何你我都清楚。这么多白银一进入大明境内就象泥牛入海般消失不见了,连点骨头渣子都不剩。老百姓还是要年年交三饷,前方的将士还是年年那不到军饷。这些白银都到哪儿去了?”
“哼!那还用说当然是都流入贪官污吏的荷包里去了!”黄宗羲咬牙切齿的说道。随着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开始追赃助饷。明朝官吏们丑陋的嘴脸也就此暴露无疑。作为户部侍郎的黄宗羲在接收大顺军投降后上缴的财物中发现了部分追赃助饷的记录。按照上面的记载京城大小官吏府邸抄出的家产多则几十两白银,少则十几万两白银。就连某些号称“清如水,明如境”的清流家里也能抄出几万两的现银。其中也不乏一些黄宗羲曾经十分敬仰的官员。想到这儿黄宗羲更是鄙夷的说道:“可惜李闯当年抄得还不够干净。现在不少漏网之鱼过得可逍遥自在呢。”
“黄大人,皇上登基之时便已宣布对于各官员之前所犯的罪行既往不咎。只要他们在隆武朝不作奸犯科,贪赃枉法,我们就不能翻以前的旧帐。朝廷也是要讲信用的。现在最多只能说他们巨额财产来历不明。”孙露耸了耸肩道。隆武帝登基那年的赦令一次性赦免了大量官员的罪行。就当时来说是巩固了统治,团结了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但正如黄宗羲所言不少老奸巨滑的蛀虫们却得以逍遥法外。
“首相大人,这其中的道理属下明白。属下只是不甘心看着那帮蛀虫逍遥法外罢了。个个都象守财奴似的将银子藏在自己的家里。说实话真希望他们现在能犯些差错,也好让朝廷借机抄了他们的老窝。这么多银子能为百姓做多少事啊。放在那帮蛀虫家里简直是浪费了。”黄宗羲愤愤不平的说道。
“诶,黄大人此言差矣。要想将蛀虫们家里的钱拿出来,不一定要用抄家这种方式的。摆在你面前的不就是一条有效的方法吗。”孙露望着身后的交易所微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