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0页
    姑娘不那么残忍,不轻易要人性命。但做矿奴也没几年好活,零星受的折磨比一下子要他性命更让人难受。这样的惩罚再恰当不过了。
    周春离开,赵如熙回了内院,她刚换好衣服出来,青枫就匆匆把一封信交给了赵如熙。
    是萧令衍的回信。
    昨日跟系统做游戏,因为要避雷,积分也不能无缘无故地刷给系统,赵如熙便借机问了一下系统,那个郭季同是哪一派系的人。系统回答说是三皇子一派的。她当即便写信告诉了萧令衍。
    萧令衍现在回信就是说这件事,直接把赵如熙夸了一通,完了还送了礼物,是他绸缎坊新出的料子。
    赵如熙作为学设计的人,在现代也是个精致gir,名牌衣服化妆品包包时常购入。
    到了古代,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在头顶,再加上在古代太过美丽是惹祸的根本,她便懒得去捣鼓穿着打扮,都是朱氏给她做什么她就穿什么。最多在在颜色和式样上跟朱氏提一下,简洁大方、符合自己的喜好即可。
    可萧令衍自打开了个绸缎坊,就时常送衣料过来。看到好看的首饰也会买下来送给赵如熙。
    好在赵如熙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又时常出门,自主性很高,这些衣料、首饰的来历还能解释过去。但萧令衍送来的大部分衣料、首饰都被她束之高阁,只穿戴那些不怎么显眼的。
    她不是去上课就是去授课,接触的都是成年男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是想招惹是非呢还是招惹流言
    第511章 乡试
    赵如语有系统的事,赵如熙并没当回事。她高强度复习了一段时间后,就到了八月乡试时间。
    外地的考生,得在县衙、府衙、省城贡院一路地考上去,十分奔波。京城的考生却不必这么奔忙,考试的地点几乎都是固定的。
    考了这么多场,不说赵如熙,便是赵元勋和朱氏都淡定许多了。
    仍是赵元勋送赵如熙到考院门口,看着她进去,方才离开。只留马胜一家带着马车轮流在这里守着,以防赵如熙突然离场、提前回家。
    仍然是老地方,仍然是那么多监考的人数,只是监考的人不同而已。
    有张厉的例子在前面,不说督考官朝廷会经过认真筛选,即便选到跟绥平伯府或赵如熙不对付的考官,也不敢在众目睽睽下给赵如熙使绊子。
    这次被派来主考赵如熙的是礼部侍郎于擎。其他三个官员都是各部抽过来的。
    大家都到齐了,时辰还没到,户部的蒋主事闲着没事,低声问与他交好的工部官员道:“钱大人可见过知微居士?”
    钱大人摇摇头:“没见过。不过听说年纪尚小,才刚及笄。”
    蒋主事就感慨道:“看看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聪明能干呢。我家孙子都十六、七岁了,才刚刚考了个秀才。知道自己才疏学浅,这次都不敢参加秋闱,怕考不上丢脸。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钱大人笑道:“令孙这是追求稳扎稳打呢,像这样沉稳的年轻人可不多见。”
    蒋主事嘴里谦虚着,脸上却有自得之意。
    这时,门外传来说话的声音,不一会儿一个婆子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进来了。
    这女子五官明媚鲜妍,身材高挑。进来后看到他们,她丝毫不见胆怯,朝大家团团行了一礼,开口道:“学生赵如熙,这阵子有劳诸位考官大人了。”
    乡试一场考试就是三天,这三天吃住都在这间屋子里,一共考三场。为了赵如熙的名声,萧圪在选择主考官的时候都是特意选年纪大的。像主考官于擎,今年就已年逾花甲,六十有三了。其他三人也都在五十以上。
    于擎是个和蔼老头。他对赵如熙笑道:“不必多礼,坐吧。”
    屋子倒是宽敞。屋子中间只摆了一副桌椅,那是赵如熙的座位。四个考官的桌椅分散在屋子四角。
    赵如熙走到桌子前坐下。
    蒋主事上前宣读了考场纪律。然后让两个婆子领着赵如熙进了内室,检查身上有没有夹带。
    等检查完毕,看看时辰差不多到了,于擎和钱大人一同出去,领了试卷进来,放到赵如熙面前。
    赵如熙将试卷拿起来看了一遍,发现题目都全,字迹清晰,并没有漏题或模糊不清的情况。她又把题目看了一遍,这才滴了水到砚台上,开始磨起墨来。
    磨墨的过程,就是构思的过程。
    大晋的乡试基本考策论,而这策论里,有考对四书五经理解方面的,有夹杂着算学和律法方面知识的。
    比如这次题目第一大题,就选取了《大学》里的一句。让你对此加以论证。
    你首先得熟悉四书五经,知道这句话出自哪一本书,回忆联系上下文,方可理解题意。当你正确理解题意了,才能针对此意写文章进行论证。
    这写法跟明清时候的八股文有些相像,但更注重实际论证而不是八股的形式。
    再比如题目的第五大题,是有关赈灾方面的。说某县遇洪灾,灾民几何,县里存粮几何,具体情况如何,如你主持赈灾,该怎么办。
    这里不光要算粮食是否够吃,还要熟悉朝廷在赈灾救济方面的律法知识,以及面对灾情如何应对的策略。
    如果说,童生试、院试考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性的东西。乡试则着重考察政事处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