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03页
    所以依照沈墨的推断,真实的情况应该是如此……
    项嫦儿不知是因为什么,或许是因为范德俊老将军打算出使西夏,或者是沈墨准备率军北伐这件事,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总之是有一个契机,引得项嫦儿忽然就对皇帝李晛动了手。
    首先那个李晛肯定是非自然死亡,那家伙就跟他上一任皇帝李德旺一样,一定不是病死而是他杀,而且动手的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项嫦儿。
    沈墨在看信时候,他不由得心中产生了一丝疑惑。
    按理说这个李晛性格暗弱,更是从登基开始就处于元灵儿和项嫦儿的掌控之中。
    所以李显这个傀儡皇帝,基本上不会对项嫦儿统治西夏产生任何的威胁才对,所以原本他是没必要死的。
    可是项嫦儿不知道为什么却突然弄死了他,而且还扶了一个小皇帝上位!
    这件事作为沈墨心中的一个疑惑,咱们先把它放下,再往下看。
    ……
    信的后面,沈墨又看到了后边西夏皇族作乱,结果先是皇族相互联合起来,就差那么一丢丢就夺取皇权成功。然后中间又产生了内讧,互相间打得血葫芦相仿。
    之后在他们相互消耗得差不多之际,又是一个晴天霹雳般的迅猛打击,把最后的胜利者李宱和他的势力一夜之间给干掉了。
    在沈墨看来,这件事里阴谋的味道,实在太明显了!
    ……
    这显然是一个连环计,首先是元灵儿故意示弱引蛇出洞。然后在皇权的诱惑下,这些皇族先联合起来作乱,差点成功了之后,又被人挑唆得产生了内讧,开始自相残杀。
    之后唯一的胜利者,果然又被人轻松地干掉……这套连招使得非常干净利落,将西夏皇族的心理和行动预料得一丝不差,明显是个高手所为。
    此时的沈墨心中暗道:这个人要不是项嫦儿,我就把这封信拿起来,“稀里咔嚓”吃下去!
    ……不过他幸好没吃,当他继续往下看的时候,却发现后边的内容,比前面的还要惊悚!
    ……
    当时的范德俊老将军,也被这西夏的这一连串动乱弄得摸不着头脑。
    当他终于进入到中兴府,在皇宫里见到那个年轻貌美的太后元灵儿,还有那个今年才五岁的西夏小皇帝李沉的时候。
    老将军在金殿上一抬头,就觉得脑海里“嗡!”的一阵轰响……他立刻就明白了,在这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或者说,这位范德俊老将军一下子就懂了,为什么西夏国内会发生这样一场惊天动地的内乱。
    因为那个小皇帝的样子,按照范德俊老将军所描述的,竟然跟沈墨的长子沈巍,简直一模一样!
    当时的范老将军,饶是一辈子经多见广,意志坚如磐石,也不由得差点失声大叫出来……可以想象这位老将军,当时他的心里该有多震惊啊!
    他心里一定在抓狂的想道:沈墨这小子……他到底是咋种上的啊!
    在这之后,这位小皇帝和太后元灵儿对老将军大加勉励抚慰,还给范德进老将军赐下了不少东西作为礼物……据范老将军讲,其中有一件东西却是异常奇怪。
    当范德俊将军下了金殿,回到自己居住的驿馆,打开那些礼物时,发现里边不伦不类的放着一把扇子。
    这把扇子在各种金银宝玉之中很不起眼,由此反倒显得极为突出。
    当他打开这把扇子时,就见白绢扇面上写着一行龙飞凤舞,墨迹淋漓的草书: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同时在下面还有一行小字:甲申年榴月十二,龙渊居士写于兴庆府贤觉圣光寺!
    第2819章:种玉蓝田万里遥、谁家龙种、何人承祧
    当范德俊将军一见这上面的字体,就认出这正是统帅沈墨那一笔淋漓酣畅、狂放肆意的草书。
    老将军立刻就知道,自己在金殿上看到西夏幼主的时候,心里的那些猜测……竟然全特么是真的!
    这位西夏小皇帝……他姥姥的十有八九是统帅沈墨的亲儿子!
    至于这位年轻貌美的太后元灵儿,沈墨是怎么把她给弄出了孩子的,这期间的过程和技术难度,范老将军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反正他一看扇子上的留字日期,再减去西夏小皇帝的年龄,差不多正好等于九个月,就知道这事儿准错不了。
    在老将军的料想中,沈墨这小子神出鬼没,常有惊世骇俗的手段,什么火轮船、热气球都是闻所未闻,堪称是神仙技艺。
    所以他觉着,沈墨说不定真有那种万里之外,侮辱西夏皇后的邪道本领也不一定,于是范德俊老将军立刻决定如实汇报。
    ……
    在这之后,就是正常的外交程序了。
    范老将军向着西夏朝廷这边通知了,通州统帅打算北伐蒙古的消息。并且将西路军大致进军的路线和时间告诉了西夏,以免西夏国内因此产生误会。
    并且范老将军还将沈墨写给元灵儿的书信,代为转交了过去。其实老范出发时,上一任西夏国主还没死。而沈墨交给这位昔日的皇后、如今太后的信里也同时封存着另一封信,是沈墨写给项嫦儿的。
    之后的第二天,范德俊将军得到了西夏朝廷的回复,说他们大夏跟蒙古北虏仇深似海。这次通州沈墨去攻打蒙古,大夏朝廷举双手赞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