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比照之前沈墨的历次出征,他每一次对付敌人的时候,都是最多一两个月就能结束战斗。
哪怕就像上次那样,金国完颜守绪率举国大军,连同蒙古部队一同袭来,沈墨也都是飞快取得了胜利。
这些官员当然不会知道,这跟沈墨军队极其强悍的战斗力有关。同时四年前通州的后勤和弹药情况,也绝不允许沈墨的通州军打上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这才是几年前通州军每次作战,都要速战速决的主要原因。
可是现在,眼看着第四个月都要过完了,那支通州军还是渺无音讯!
这时朝堂上的许多大臣都已经把心彻底放到了肚子里,在他们看来,沈墨兵败身死似乎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结局了。
现在已经没有人怀疑沈墨出征失败的事实。毕竟在这之前无论是汉代还是唐朝,中原大军北上攻打游牧民族的时候,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从此失去了踪迹。甚至在死在哪里都不知道的例子,在历史上都成了再平常不过的事。
所以此刻的大宋朝臣,时时刻刻都在脑海中构筑着一个美妙的场景。就是沈墨被草原上的蒙古部落追杀得狼狈不堪,最终死在了一个连名儿都没有的地方!
同时他们也在等着,从北方传回那个确凿无疑的消息。
而在这期间,官员和朝廷势力对于通州一系势力的反攻倒算计划,也开始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他们一边研究着如何买通通州势力中,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一方面还招兵买马,不断收买江湖上的奇人异士。想要把通州一系里那些忠于沈墨的死硬分子,全都用暗杀的手段清除掉。
第2955章:从来毁誉伴英雄、世相蒙昧、独吟心声
与此同时,他们在朝堂上将沈墨的名声彻底搞垮的行动,也在筹备之中。
在这段时间里,这些朝堂上的“倒沈派”已经达成了共识。他们要把沈墨之前所有的功勋全部推倒,瓜分到自己人的头上,然后将沈墨彻底扳倒打成反叛逆贼。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收割沈墨留下来的庞大财富和地盘。同时还有沈墨的军队、武器、技术力量和工业设备等等,凡是能够创造财富的东西,都在这些贪婪的家伙瓜分之列。
如今的林沅姑娘非常清楚,这些阴谋到底是由谁策划的,还有那些上蹿下跳的小丑背后究竟都是谁。
她将这些东西全都一一具体写在情报上,准备通过情报网交给统帅。
如今的林沅姑娘当然知道,统帅不但这一次北伐大胜而回,而且正在率军返回临安的路上。
等到他真正驾临临安之际,那些欣喜若狂的朝廷官员们面临的,恐怕就不仅仅是大失所望而已了,而是深深的绝望!
等通州军大举进城之际,他们这些人脸上的表情一定精彩得很!
想到这里,林沅姑娘娇嫩的嘴唇上抿出了一丝笑意。她手上纤细的狼毫笔,也在纸上跳动得越发欢快起来。
……
这时在御街保佑坊槐树桥,张天如的报社里,这位临安日报的报社总编正气得脸色发青。
多少天以来,临安城内的各家报纸全都在干着一件事,就是不停推测着沈墨军队败亡的地点。
有些真不真假不假的消息,没得到验证就被那些报纸所刊发,弄得临安百姓和官场上,似乎人人都信了通州统帅战败的事。
到了现在再有人对这件事提出异议,甚至会有人说这些秉公直言的人不是心怀叵测就是傻。以至于他报社中的某些编辑都产生了动摇。
所谓三人成虎就是如此,报纸这样的东西说的多了,难免会有人将它上面的内容当成现实。
因为在古代,实际上能够印发的宣传品是相当少的。所以当一个人的文字印被印在书上或是报纸上之后,立刻就会被笼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那上头所说的内容也会被当成是真的。
在这种情况下民间议论纷纷,其实都是那些报刊对消息来源不加考证,对刊登出来的东西不负责任造成的。
从张天如的角度上来说,以他对通州和沈墨的了解,沈墨若是率领大军主动向北面攻击,就绝不可能在那里被打得全军覆没。
因为沈墨在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统帅,别看他在战术上往往神出鬼没。可在军事战略上,其实他是极少冒险的。
而另一方面来讲,哪怕就是单纯从实事求是角度上来说。未经证实的消息随便刊发,也违背了张天如办报的初衷。
其实真正让张天如愤怒的并不是民间的风评,和自己报社编辑的信念动摇,而是朝中那些大臣幸灾乐祸的态度。
他们真的是眼睁睁看着自己坐的船咕嘟咕嘟的漏水,还在拍着巴掌傻笑的一群大傻子!
且不说没有了通州沈墨,大宋的国防根本就是个千疮百孔的筛子。就单单从战略上来讲,整个临安官场上也没有几个明白人。
根据张天如的了解,如今即便是金国挡在了蒙古人的进攻路线面前,成了事实上保护大宋的一道屏障。而且金国本身也是衰弱不堪,正在苦苦支撑。却依然有人在朝堂上大声疾呼,说要联络蒙古的铁木真大汗南北夹击,共同覆灭金国。
这些人的做法有多荒诞可恨,这就不必去说了。张天如心中也明白他们并不是纯粹的痴傻,而是目光实在是太过短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