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72页
    天子依旧回宫,沈墨也把他办公的地点设在了御花园……就是当初枯魂草一案的所在地。
    那里和大宋皇宫是分开的,就是钱王祠附近那座庞大的花园。
    ……
    等到禅让大典结束之后,大家纷纷散去。祭坛周围的史官和礼部官员们则是哭丧着脸,完全不知道今天的典礼应该怎么往青史上写。
    没过多久,就在他们中间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华夏诸朝的天子之中,应不应该算上元首这么一位。
    这里面有人说元首接过了印绶,随即焚化还政于天,所以元首不应该按照天子来算。
    而另一帮人则是激烈的反驳道:哪怕就是一弹指的功夫,大宋天子将印绶奉于元首,再由他转手交付于上天,元首也应该算是一任皇帝。
    他们这帮人吵吵嚷嚷,有的人说将元首在青史上写成皇帝,只怕是有违他本人的意愿,而另一些人则是激烈的反驳道:
    “今天这次禅让,应该算是元首拿到了皇权,才又重新将天子之位交给了赵氏。若不是天子之重,又有何权限能做这样的事?”
    所以在场的史官,一部分坚持认为元首应为圣帝,即使他只是当过这么半盏茶时分的天子,也是不争的事实。而另一部分人则是继续激烈地反对。
    可能有人会问了,像这样的事,为什么不直接问沈墨的意思就行了?可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在历史上的史官修著历史时,他们的权限其实是高于皇权的。
    这里有一个事例可以证明:在春秋时期,齐庄公与大臣的妻子私通,大臣设计杀了齐庄公。
    之后这位大臣担心自己会因为“弑君”的行为,被记入史官的竹简上,随后当他查看史官的著述时,果然上面写着他在何时何地,某某弑君!
    第3052章:九州四海尽翻腾、帝国元首、力推新政
    大臣很生气,派人杀掉了这位史官。可是因为当时史官职位是世袭的,所以史官的长子立刻继承了他父亲的史官职位。
    大臣命他把这段历史修改掉,长子不从,于是又被杀掉了。
    这时史官的二儿子又担任了史官,大臣命他修改这段历史,史官的二儿子不从,于是也一样被杀。
    直到史官的三子担任史官,大臣又命他修史。三子不从,大臣便威胁说:“你父亲和两位哥哥都被我杀掉了,你难道不怕吗?”
    三子却说:“我一家头颅可断,青史断不可改!”
    随即三子又在竹简上记录“何地何时,某某以下犯上、弑君夺位。”大臣看后虽然暴怒,却终究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当时因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所以这位史官一家,也因此千古留名,至此改姓为“左”。
    这也是中华姓氏之中,“左”姓的由来。
    所以在这件事上,就连沈墨也没有发言权,只能让史官自己说了算。
    由此,元首沈墨到底算不算当过一任皇帝,也成了大家长久争论的一个话题。
    ……
    在这之后的次日,沈墨这位大宋元首开始执政。大家千万双眼睛都在看着,他第一天打算做些什么。
    此刻的临安上下从百姓到官员,从民间到朝堂,都在观察着这位元首要如何治理国家。
    不出意料,沈墨次日开始理政时,果然是一副新气象!
    原本的御花园变成了新朝堂的施政地点,沈墨也并没穿着冠冕朝服而是一身军装,他召集朝堂上的新旧文武官员,开了一次会。
    在这次会上,沈墨第一件事就宣布了对于大宋皇室的优待条款。
    首先就是大宋皇帝保有临安皇宫,将那里作为他家族的永久居所,皇宫中所有的财物都归赵与芮本人所有。
    其次就是赵与芮作为皇帝,仍旧可以保留天子仪仗和礼仪,当然在这里边不论有多少花费,都是皇家自负。
    然后赵宋皇家可以将皇位世代传承,永葆皇室尊荣。而且赵与芮还有权颁发爵位,以表彰那些为国作出贡献的精英人士。
    最后,每年由国库拨款十万贯,作为奉养赵宋皇室的津贴。以免赵与芮和他的子孙入不敷出,没办法过日子。
    这些条例颁布出来之后,大家当然没有任何反对意见。因为毕竟人家把天下都给你了,所以对赵与芮作出适当的回报也是理所当然。
    当沈墨把这些事宣布完之后,他一抬头,就看到大会议室里无数的新旧官员,都在目光灼灼的看着他。
    沈墨笑了笑,随即开始颁布政令,这就是他新朝廷从组建到施政的核心部分了。
    为了保证政令的执行不造成混乱,所以沈墨并没有打算全盘推翻前朝旧制,而是将他的新制度一点一点的推出,逐渐的执行下去。
    所以在今天他执政的第一天,沈墨就宣布了三条政令:
    首先就是官制:在沈墨组建的新朝廷中,所有官员要通过考试才能任用。地方官要得到地方上百姓的肯定和定期考核,才能连任或升职。
    将临安城内的六部改成部级单位,改路为郡,重新设置郡守(大宋没有路一级的长官)地方上的组织架构,也会在今后派驻官员之时逐步建立。
    取消爵位给予的薪饷待遇,保留爵位荣誉头衔。
    第二条就是军队改制,在全国建立临安、通州、山东、临洮、中原、燕云、广西、成都八大军区,地方上不再负担军队费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