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想走,您就走呗。虽然我傻,但是我也知道留不住你。”
听到了杨妙真的这番话,沈墨的心里也觉得有些不忍。
就见他伸出手来,笑着拍了拍杨妙真的胳膊。
“既然你管我叫了声师父……”这时,就见沈墨缓缓的向着杨妙真说道:
“别说是完颜陈和尚,就是全天下的和尚都来跟你为难,你也死不了!”
说完,就见沈墨负手而去,一边走一边还气哼哼地说道:“……也不知是真傻还是假傻!”
“回头我就去找赵平去,我还不信了,他还勾引不了你这丫头!”
……
这时的杨妙真看着陈军师渐渐远去,她慢慢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然后姑娘鼓着圆圆的腮帮儿,怅然的呼出了一口气。
世上就是有这么一种人,你甚至都不知道他是谁,却依然能感觉到他对你的善意。
她这位老师就是这样,杨妙真相信在自己最危险的时候,他一定会挺身而出,过来帮助自己!
……
时间就这样又过去了二十来天,眼看着就进了四月。
山东大地的四野里开始泛出郁郁葱葱的绿色,天气也变得越来越暖和。
完颜陈和尚的军队渐渐有了有蠢蠢欲动的迹象,眼看着这一场大战就要慢慢逼近。这时候的沈墨又接到了一个新的消息。
根据草桥镇那边的商业负责人杨延彬,亲自过来向沈墨密报的消息,说是远在海州的李全派来密使,向着商团这边透露出了合作意向。
按照李全的说辞,既然草桥镇的这些商人意在收拢更多的流民,那么远在鲁东一带的流民其实也很多。但是他们却很少有人能跨越数百里,一路去到草桥镇。
因为这些贫民往往是没有隔夜之粮,才会选择逃荒逃难的。所以他们身体极为衰弱,难以长途跋涉。
所以按照李全的话来说,如果要是草桥镇的商人愿意在北海设立一个交换地点。他愿意为这些商人提供场地和保护,并且代为收拢大量的流民。
当然了,只要这些商人愿意给他提供粮食就可以。
沈墨听到汇报之后,他稍稍一想,就知道了李全此举的用意。
李全占据了鲁南之后,虽然极力扩充军队,但还是受到了粮食不足的影响,难以收拢更多的部下和人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全要想飞速发展,像杨妙真的红袄军一样获得一个飞跃式的进步,他就要首先解决这个粮食的问题。
所以李全毫不犹豫的就想要学习杨妙真发展的方式,想要把那些商人吸引到北海去。
第1713章:且为黄河留苍生、父老何在、家住山东
这样一来,李全也可以像杨妙真一样,用山东的流民换取大量的粮食,从而使自己的军力大幅提升!
想到这里的时候,沈墨在心中暗自盘算了一下。
眼看着完颜陈和尚就要开始对红袄军发动战争,到时候诸城这边的方圆数百里立刻就会变成战区,草桥镇这里招拢流民的活动肯定会受到影响。
到现在为止,总计从草桥镇那里已经迁徙了四十多万山东百姓,将他们移居去了临洮,使得临洮那边的情况空前好转。
现在临洮那里的山东移民已经开始春耕,在将来的一个月里,如果要是还能将二十三十万人迁徙到临洮,那么这些新移民就不会误了农时。
这样一来,在临洮秋收的时候,移民们就可以稳稳的站住脚,到时候临洮就会变成自己稳固的大后方!
沈墨原本预计的是,迁徙到临洮的百姓数量要达到八十万人。现在看来的话,只要自己对完颜陈和尚这一场仗能够打胜,那么移民的目标可以稳稳达到一百万以上。
所以时不我待,所有的一切,都应该为了山东百姓的生死存亡让路!
在历史上,金人曾对北方游牧蒙古人实行减丁政策,定期屠杀蒙古人不让他们的人口增加。并且在二三十年前,金国还在压榨蒙古诸部,让他们进贡马匹,所行之事残暴难言。所以说蒙古人和金人是世仇。
蒙古强盛以后,牢记着仇恨的他们,在打下金国的这一路上实行的都是灭绝政策。在战后的山东,甚至出现了接连十余座城池被屠尽,百姓被杀尽的惨剧。
在当时,有诗人曾经用诗词描绘过这种惨状:“大城满豺虎,小城空雀鼠。可怜河朔州,人掘草根官煮弩!”
一想到这里的时候,就见沈墨一咬牙,向着杨延彬说道:“答应李全,在北海一带设立新的移民站!”
“但是你要记住几点。”
沈墨说到这里的时候,只见杨延彬果断从兜里掏出了一个本子。就像是他跟沈墨学习的那段时间一样,一手握着铅笔头,一边目光炯炯的看向了老师。
沈墨向着杨延彬说道:“首先第一点,就是要让李全尽量保证流民的生命。”
“李全的天王军可不像红袄军,他们要是一旦知道流民能换成粮食,就是殷实的人家和城中的住户也会被他们抢光。李全会强行把他们变成流民,然后当奴隶一样卖到你这里……这么做绝对不行!”
“明白,”只见杨延彬听到这里,立刻言简意赅的回答道。
“其次第二条就是,在那些真正的流民向移民站汇聚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尽量保证他们的饮食,不能让李全他们这些家伙胡作非为。他会把强壮的能走路的全都赶过来,妇孺老幼那些不能走路的,就会被他们扔在荒野中不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