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36页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很难保证自己的机动性!
    所以沈墨早在山东那里和完颜陈和尚对拼的时候,他就制定了这个生存者计划。他让自己的食品部门精心研制了这种高热量、易储存、便于运输的罐头军粮。
    这样,山东军就可以在广袤的东北大地上任意机动来去。只要士兵在自己马鞍的鞍袋里塞上十几个罐头,就可以保证在两三天的时间内,不需要任何军粮方面的补给。
    与此同时,在作战的紧要时刻,那些装着鸡蛋和浓缩乳制品的罐头,甚至可以拌在马料中用来喂马。这样可以使战马在连续作战冲锋的时候,不会因为缺乏营养和热量产生乏力和掉膘的情况。
    总而言之,这个计划虽然在外人看来极其奢靡,甚至到了浪费的程度,但是沈墨却毫无顾忌。因为这次的东辽东夏之战实在是太过重要,以至于沈墨已经把银钱作为一个数字,干脆忽略不计了。
    ……
    就在沈墨精神百倍的开始筹划下一步行动的时候,山东军也在短暂的休整之中恢复到了全盛状态。于是这支远征军再次厉兵秣马,准备继续向前!
    而此时此刻,位于隆州的东辽皇族,面对的却是一番凄风冷雨。
    隆州就是后世的长春,辽金时期称这里为隆州。
    整个隆州分为黄龙府和白龙府两座古城。白龙府就是今天的长春。而黄龙府是指后世的长春农安县。当年岳飞所说的“直捣黄龙”说得就是这里。
    隆州位于东辽的最北方,是东辽面和东夏国交界处最为坚固的一个支撑点。
    多年以来由于东夏和东辽互为世仇,战乱不断。所以隆州聚集了大约四万的东辽兵马,实际上整个东辽一半的军事实力,全都被放在了这里。
    在咸平城破的那天,东辽太后姚里氏果断决定从北门撤出咸平。随后他们就一路向北逃窜,来到了隆州。
    在出城的时候由于过于仓促,姚里氏根本来不及带上太多的军队,只有数百人的王宫卫队跟着她出了城。
    第1870章:城南石羊对石虎、净月潭中、杀机暗伏
    除此之外,姚里氏带上了自己两个儿子,还有东辽的一些皇族和大贵族。
    他们这些人能骑马跑出来就不错了,当然每个人都是身无长物。一路上他们是靠着宰杀马匹果腹充饥,这才没被饿死。
    这支逃散的东辽皇族一路上慌不择路、风声鹤唳、随时都处在惊吓之中。即便是晚上宿营的时候,他们都担心后面会有敌军的骑兵追过来。
    在这一路上,姚里氏风餐露宿跑了两天,这才狼狈不堪的到达了隆州。
    东辽在隆州的守将名字叫述律勃达,今年四十来岁,正值壮年。
    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将军,当年跟随耶律留哥一同造反起事,还曾经在战阵上救过耶律留哥的性命。
    那个时候,过来讨伐耶律留哥的金国部队放出风来。说是耶律留哥的一两骨头价值一两黄金,一斤血肉就值一斤白银,借此来激励金国将士的士气。
    也就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耶律留哥起兵初期作战的时候,打得分外艰苦。要不是这位述律勃达帮他挡了一箭,估计也就没有现在的东辽国了。
    等到姚里氏带人到达隆州之后,她原本还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终于还是暂时安全了。如今他们身边有四万东辽大军护卫着,终归还是让人放心的。
    可是时间刚过了两天,姚里氏就发现不对劲!
    ……
    他们一到了隆州这里,就被述律勃达亲自带兵护送着,来到了隆州城南三十里外的净月潭。
    在这里有一座石羊石虎山,因为这座山背山面湖,植被茂密,獐狍野鹿,野鸡野兔出没其中,所以当年耶律留哥在这里修建了一座行宫,作为平日里打猎游玩的地方。
    原本来到这净月潭行宫的时候,姚里氏也没多想。因为她身为一国母后,述律勃达安排她到先王的行宫里驻跸,正符合她的身份。
    可是一来到这里之后,姚里氏发现四面都是荒郊野山,整个行宫外面环绕着数千述律勃达手下的卫兵。
    而这位述律勃达大将军本人,自从把姚里氏送到这里之后,却是接连两三天毫无动静,再也没到这里来拜见过!
    这姚里氏是个绝顶聪明的女人,她立刻就意识到,这个述律勃达怕是不稳当了。
    如今整个东辽境内,在都城咸平丢失之后,国土已经失去了大半。剩下的四万军队全都在述律勃达的带领下。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这支狼狈逃窜到此的皇族,实际上已经是无依无靠,毫无威慑力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述律勃达对自己如此轻慢,丝毫没有恭敬尊崇之意,这就说明他很可能是心怀异志了!
    这时候的姚里氏,在净月潭行宫之中坐困愁城,越想越觉得胆战心惊!
    如今述律勃达在隆州这里屯兵观望,估计他现在是想弄清楚一路打过来的那支山东部队,到底还要不要继续北进?
    估计如果要是山东军就此退兵,述律勃达拥兵在手,又把自己这支仅剩的皇族攥在掌心里。他到时候想要自立为王,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一般。
    如果要是这样的话,那么述律勃达还保留着自己这支王族的目的,就是在等着万一山东军继续北进,到了隆州的时候。他就可以捏着自己这支皇族,跟敌军讲条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