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03页
    这时的赵与莒才回过头,惊惧不已的眼神看向了涌金门外。
    ……
    只见后面,无数的文武大臣正在御林军的维护下,哭喊着跑上了船。
    这些官员们扶老携幼,带着自己家中的亲属。他们有的拎着几个装着金银细软的包裹,大部分人手里则是空空如也。
    他们带来的车队已经彻底被放弃。这些家伙一辈子搜刮来的银钱财物,现在全都被丢弃在涌金门外的大道上。
    城门外已经出现了大片的金军,百余名骑兵纵马而来,在百姓中抡开狼牙棒大肆屠杀,长街上脑浆飞溅,一片鲜血淋漓!
    此时的临安城外完全是一片末日景象,她昔日的繁华和美丽,已经被凋敝的西风和残忍的屠杀掩盖。
    赵与莒的眼中,满是惊恐和慌张!
    这时,他身边的一些官员跳上船以后,已经忙不迭的大发官威,命令自己身边的船夫立刻开船。
    而那些还没来得及上船的官宦人家,则是一边大声咒骂着,一边疯狂的涌来。他们还在继续蜂的朝船上挤。一时来不及上船的那些人里面,叫骂声和厮打声已经响成了一片。
    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响,吓得赵与莒浑身一震!
    当他回过头去的时候,就见一条船正在缓缓离岸。船上搭着的踏板失去了支撑,已经坠入了水中。
    站在踏板上的十来个人一起惊叫着落水,他们大声惊呼着在水里扑腾,哀求让船上的人来救他们,却根本没人理会。
    第2103章:如此南朝如此劫、金银美人、花花世界
    此时的赵与莒也顾不上其他,他也立刻下令船夫开船——因为他看到了岸上的金军,已经注意到了他们这边!
    估计是这一大片绯衣紫袍,颜色鲜艳的服色暴露了他们的身份,那些金军已经策马向这边冲过来了!
    ……
    船夫拼命的撑起竹篙,赵与莒的坐船缓缓的被撑离了湖岸。
    眼前浸泡在血泊之中的临安城,慢慢的在赵与莒的眼中越来越远。
    这片繁华如梦的锦绣之城缓缓退去,只有湖岸上暴虐残忍的金军,大肆砍杀百姓时发出的狂笑声,远远的传入了他的耳中。
    船只离岸后,码头旁边水中的一片漩涡里,吏部侍郎邱正印还在湖水中载沉载浮。
    他拼命的举起了自己的右手,露出了掌心里几颗闪光耀目的珍珠。
    他大声哀求哭喊着让船队回来,接他的全家上船。
    可是在这一片血火杀戮的情形之下,又有谁会去管他的死活?
    ……
    这时的赵与莒,头脑里已经完全是一片混乱。
    按照他原来的计划,他在涌金门上船后就要一路行船向北,绕过整个临安城西面,然后再顺着临安城北的运河向东。
    在这之后,他的船队就可以进入钱塘江。从钱塘江口一路出海,船行百余里接近了苏州洋之后,他们就可以顺着河道再次向南,直下绍兴了。
    可是眼下,这个计划显然是行不通了。
    因为金军是从城北的方向冲过来的,这就意味着临安城北的运河两岸,可能已经全部落在了金军的手里。
    这样一来,他这条船过去之后,很容易就会被金军派出的船只堵在运河上。甚至光是从两岸射过来的箭,他都吃不消!
    一想到这里,赵与莒就觉得心跳加剧,呼吸越来越困难。
    眼下他从水路逃跑的路线,已经被彻底封死。现在又是时不我待,任何的犹豫都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逃生机会。
    所以他必须果断的选择一条最安全、最可靠的逃跑路线!
    可实际上,这时他可以走的路也没多少了。
    只见赵与莒反复思虑之后,立刻向着侍卫吩咐道:
    “让船工直接奔着跨虹桥的方向去,咱们上岸之后向西越过栖霞山,然后转道向南,走陆路去绍兴!给我用力划,越快越好!”
    船工接到了命令之后拼命的划桨,这支船队带着赵与莒和残存的百余名文武官员,奋力的横跨了西湖,向着西面而去!
    现在的赵与莒,看着远处跨虹桥那边的湖岸,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打着哆嗦。
    他只希望金军的目标,就是那个花团锦簇的临安就好了,千万不要把兵派到那边去啊!
    只要给自己留一条缝儿,他就可以钻出去,活下这条命!
    ……
    就在天子终于跑出了临安城,在西湖上泛舟而去的时候,涌金门外的百姓心里已经满是绝望。
    临安城已经百余年未历兵火,百姓们平安富足,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遇到今天这样的劫难!
    眼看着金兵出现在城外,挥动狼牙棒在百姓中大肆杀戮。他们一边狂笑着一策马在人群中狂奔。时不时抓出一两个不断惊呼的年轻女子,把她们就像行李一样横担在马鞍上。
    此时,涌金门外那个装满了沉重金银财宝的车队,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这些金兵冲杀到车队附近的时候,就见一个人挥刀砍开了一个箱子,随后把箱子盖儿用刀尖挑了开来。
    只见阳光下一片灿烂夺目,无数珠光宝气瞬间就照得这个金军的脸上,都跟着亮了起来!
    “看啊!这南朝果真有钱!遍地都是金银和美人!”
    只见这个金军兴奋的大喊了一声,随后抓起了一大把哗哗作响的珠翠,就往自己的鞍袋里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