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86页
    在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管辖,此地物阜民丰,出产众多,是个难得的好去处。
    等沈墨的船队来到常熟之后,他却并没有到泰山商社的港口那里停泊,而是直接在虞山和尚湖之间的港口停了下来。
    在这之前,已经有人给提前在虞山脚下的尚湖边,租了一间清幽静雅致的小院子。沈墨一行人下了船后,便直接到此地休息住宿。
    这常熟地处江南水乡,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它还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因其“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才因此得名“常熟”。
    当沈墨进了内宅之后,他看着院外重峦叠嶂、青翠如洗的虞山,心里还在暗自感慨。
    这个地方原本有“铁琴铜剑楼”,有柳如是亲手栽植的红豆树,还有还有闻名遐迩的沙家浜。可是在南宋这个时代,这些东西却还连影儿都没有。
    铁琴铜剑楼是天下四大藏书楼之一,却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建成的。
    而那位素有“人间有柳韧如是”之称的柳如是,她也是明末清初的人。
    所以现在的常熟对沈墨来说,只是地形地貌有些熟悉,有很多他喜爱的景物却看不得了。
    他们所住的位置,实际上并非是在城内,而是相当于后市的风景区里头。
    在他的院子两边,“虞山”与“尚湖”两处绝美的风景,很像是掌心相对的两只手掌。
    而沈墨所住的院落,正好处于掌心中。所以这个群山环抱、碧水前横的位置,正是风景绝佳的所在。
    ……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
    沈墨正在庭院中吟诵这首诗的时候,他冷不防一回头,却看到张嶷如姑娘正两眼含情,惊诧的看着自己。
    “怎么了?离天黑还早着呢……”这时的沈墨才笑着开了句玩笑,就见张嶷如姑娘娇嗔的撅了一下小嘴,却又惊讶地喜道:
    “老师的诗做得真好,十里青山半入城……嘻嘻!把青山说得跟人一样。听起来又应景又鲜活!”
    第2435章:心意只在谈笑中、未知泰山、岱宗何凭
    听到了张姑娘的话,这时的沈墨才忽然醒悟过来。
    原来自己吟诵的这首诗,虽然当年在常熟几乎是无人不知,但其实是在后世明代才有的。所以他现在这一念诵出来,弄不好张姑娘又把人家诗人的原创套到了自己的头上。
    其实这首诗是明代一位御医所作,他名字叫做沈玄,还是沈墨的一位本家。诗里说得正是常熟本地的景色。
    因为常熟城依山而建,几乎把虞山半壁包入了城中。弄得就像是十里青山踏入了城中一般,因此才有了这样一首诗。
    这首诗里的“七夕流水,十里青山”描述得也是分外传神。也难怪沈墨随口吟来,就把张姑娘弄得十分惊诧倾慕。
    在这之后,沈墨好歹把这件事遮了过去,让张姑娘不要外传。
    随即,他们一家人打扮休息妥当,就坐上马车驶进了常熟城。
    ……
    当他们进了城之后,沈墨见到常熟城内的情景,也不由得心中暗自赞叹。
    和临安的繁华盛景和扬州的奢华风流不同,常熟这个地方更有一种安静富足的味道。
    这里街上的行人都是彬彬有礼,街道两边的院落也是精致可爱。人身上的物件装饰无不是精致细巧,就连街上铺就的青石和随处可见的花木都是独具匠心。
    显然这里的人活得都是精细雅致,带有一种恬淡的风韵。让人一见之下,便觉得这里实在是一个温暖舒适的小城。
    沈墨带领着家眷闲逛,在街上给他们买了此地的特产,宝岩的“螳螂子”杨梅、还有桂花栗子之后,他还特意让赵金锭去买了几大罐有名的桂花酒。
    在这之后,沈墨坐在马车上看着风景,不经意间偶然向着车里一看。
    就见那位“生死无端”李慕鱼小姑娘刚刚吃了一个杨梅,正捻着手里的一个杨梅核在那里发愣。
    沈墨随手接过莫小洛剥给他的一个栗子,不由分说塞进她的嘴里,把李慕鱼惊得全身一颤!
    这时,她却见自己的老师笑着说道:
    “没事多看看风景,琢磨一下怎么勾引男孩子之类的事儿,别看着个杨梅核儿,都想着怎么用它杀人!”
    “是!老师!”
    这位李慕鱼姑娘一下被沈墨说中了心事,立刻吐了吐舌头。
    只见她把手里的杨梅核随手扔掉,然后用两只手掌拄着可爱的小脸蛋儿,开始看起外面的风景来。
    ……
    在他们的马车外头,赵金锭买了一篓肥大的鳝鱼拎在手上,准备晚上让他们雇来的本地名厨,做一道此地的名菜“响油鳝糊”给统帅吃。
    在这之后一家人谈谈说说,笑语不断的一路游览过来,这才终于到了位于城东南的泰山商社。
    沈墨没进商社,却先到了码头。这一回,他终于还是看到了自己苦心经营数月有余的泰山商社,在大宋境内运营的情景!
    ……
    只见这片码头是刚刚修建好的,一片干干净净的青石垒砌而成的台阶,直接伸进了河水之中。
    在台阶上面的尽头是商社办公的门面,还有供自己员工休息的房舍院落。在四面高墙围绕之下,是几排簇新的货物库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