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阁老离开用用水和点心,他们一走,考生们更紧张。这三百四十个考生,皇上的面容都没看到,反正就紧张。
小娃娃·皇上花两个时辰瞅完,自觉饿了,一看时辰,回去乾清宫用午饭,午休,下午听书学习,看工部新研究的空竹响,大风筝,静等考试结果。
寅时一到,甭管还能不能交卷,一律强制收卷。考生们离开奉天殿,出奉天门、出午门、端门、承天门,三三两两的结伴离开,于承天门外的金水桥分开。
不管考试如何,他们都是同科的天子门生,这就是铁打的关系,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关系,俗称同科好友,从此以后,他们都是士子了,发放到各地当官,或者进翰林院继续深造,听“天”命。
士子们安心等候三日后的传胪大典。朝廷的相关人员,都是忙碌起来。
三月十五日晚,文华殿灯火通明,受卷官将收上来的三百四十份考卷,交给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墨卷誊录成朱卷,送到东阁读卷官处,等待十六日早上读卷。
有了眷录,读卷官不会遇到自己熟悉的字迹。可自从科举诞生,考场上的道道,那是层出不穷,不明说的,才是真道道。
三月十六日卯时,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评审试卷。阅卷时间只有一日——考生们皆是通过严厉的会试筛选,自身水平相差其实不远,不需要看得太仔细。
比如正德三年,吕木冉被擢为状元,便是沾同乡刘瑾的光。刘瑾都不认识吕木冉——内阁有意逢迎刘瑾,特擢用陕西人为首冠。
这次科举,三百四十份卷子,读卷官“酌情”选出来一百份,内阁从一百份里,“酌情”选出来十份送交皇上,皇上从这十份里选状元、榜眼、探花。
全大明人都盯着这次科举,越是和平清明时期,各方争斗反而越是激烈。
大同,钦差桂萼听说今天三月十六,一时回忆,一时摇头失笑,学子门踏过这道门,进入官场,那就不是一道门,而是一个新世界。
官场沉浮……自己运气好,遇到皇上。
甘州,钦差严嵩眼睛一眯,科举,科举……一腔激情,谁知道科举后面对什么?青史留名或者遗臭万年,或者默默无闻,或者枷锁加身下大牢,满门抄斩……
官场搏命,自己运气好,遇到皇上。
西域,一伙儿无缘这次会试的江南秀才们,童生们,测绘的空档时不时地停下来,面面相觑,一样的羡慕嫉妒恨,一样的不甘不服气。
晚上睡觉的时候,都默默告诉自己,我还年轻,下次,下个三年,一定轮到自己做奉天殿天子门生。
文嘉和担心堂兄的考试。
汪直和章怀举回忆自己的人生,一时黯然,默默思考。
章怀秀琢磨怎么去北京——肯定不能参加科举,毛笔字都不会写,繁体字都不认识……可他就是去了北京,用什么方式见到皇上?
海南、江西……海瑞、李时珍、胡宗宪……各地方的小童生们,迎着朝阳,志气高远,等他们长大,就是皇上长大,他们会是最幸运的一批人。
南直隶苏州府,归家的唐伯虎和几个好友相聚,文征明念着一心要科举的儿子侄子,试着开口:“江南的人口越来越多,十个青年人中有五个读书人,学风如此高盛,乃是好事。
可是,这南中北榜的份额就不说了,下次会试,能不能,南北中,都多收取几个?”
文征明的意思,南北中,各自的份额不变,总体数量能不能扩大一些?唐伯虎早已不是激愤的民间文人,屁股歪一下,当即拒绝。
“如今大明土地兼并严重,多录取一个进士,就是多一份免税土地出来,朝廷吃不消。而且,这江南文风鼎盛,从江南考出来的举子,那才是真正的有才之士。”
顿了顿,到底他也是南人,说了一句大实话:“你们都莫担心。科举,只是一道门,我们要看,过了门之后……”
南京,各大家族的老少爷们默默给祖宗们上香——今年的状元出在南京。
北京,各大家族的老少爷们默默地给祖宗们上香——今年北方考生压住南方一头。
西南四省:各大家族的老少爷们默默地给祖宗上香——今年西南四省的考生别太丢人。
全国屏息静候中,三月十七日下午,皇上和几位老师伴读玩伴们,一起听王守仁老师讲述,南北卷的故事。
王守仁老师感慨万千:“洪武三十年会试,考官刘三吾、白信蹈所录取的五十二名进士,皆是南人,光从榜单上看,似乎是一场赤~裸裸的科举舞弊行为。民间哗然,太~祖皇帝怒不可遏,杀了许多人。
为了平息北人的愤怒,太~祖皇帝自阅卷,定下六十一名进士,六十一人都是北人,于是南人愤怒……”
王守仁好似看到当年,夹裹进去的无数无辜的人,一声叹息。
“千年以来,北方多年混乱,北方世家大族几次南迁,给南方带来先进的文化技艺,加以南方土地肥沃,河流众多,水利条件也好,战争少……读书要有银子,银子多读书人自然就多。南人在科举中脱颖而出,这是必然。”
“可是科举取士,关乎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地方的未来,国家不敢放松,任何地方都要争。没有人相信他们没有舞弊,南北矛盾带来大明极大的不稳定,只能用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