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4页
    九月中旬,凌寒携三千士兵,运送着大批铁制农具,以及赵云周瑜华佗等人来到庐江。
    说起来,庐江郡才是凌寒来到扬州的第一站。
    相较于九江郡,这里也更接近于扬州的中心。
    今后,凌寒会将庐江郡作为扬州的州府所在,统领全州。
    “殿下。”
    听闻长沙王归来,张昭第一时间前来拜访。
    他大致地汇报了庐江郡的现状,以及整个扬州的经济情况。
    随后,张昭郑重道:“殿下,我必须提醒您。您一边减少百姓的赋税,一边又给麾下的士兵如此丰厚的待遇。照此下去,别说攒粮,只怕粮库里的粮食会越来越少的。”
    正常情况吓,士兵所获得的粮饷基本就只够自己吃。
    有时候,粮草不够,官府甚至还会以豆腐等物品来代替大米。
    可殿下这里,士兵每日在军队里是可以随便吃的。除此以外,每个人每个月还可以领三斛粮食。
    每月固定三斛粮食,再加上平日里训练所得的双份口粮。每一名士兵,即使家中既有父母,也有妻儿,并且全都不干活,都不可能饿死。
    扬州的百姓待遇已经非常之好,而这里的士兵,待遇显然还要更好。
    凌寒道:“子布先生只管放心,本王心中有数。”
    张昭见状又忍不住道:“殿下,不然还是增加两成赋税吧。就算是收三成的赋税,也足够让百姓们吃饱饭了。”
    他这些日子仔细地算过一番。通过开荒所多得的粮食,与先前多收的赋税大概正好两两相抵。
    换而言之,殿下这些时日里,大费周折,又是炼铁又是开荒。
    虽说没赔本,但也并没有赚,多出来的粮食等同于全都送给百姓了。
    圣人言,君为舟,民如水,殿下对百姓仁义是好事。
    可哪有官府兴师动众一场,好处却全让百姓分了的道理?
    凌寒闻言望了望张昭。
    张昭的表情十分坚定,大有今日不劝谏成功便不离开的趋势。
    此情此景,隐隐让凌寒产生错觉:仿佛自己成了昏庸无道的商纣王,而张昭就是那个忠心耿耿的比干。
    唯一不同的是,比干是劝纣王睁开眼看看自己的百姓,张昭则是劝自己不要对百姓这么好。
    凌寒有些头疼。
    他不明白手底下为什么有人会认为,自己忙活一场,却不要任何好处。
    天底下哪会有这样的事情?自己看着就这么圣父么?
    虽说的确想要改善百姓的生活,可在这个烽火狼烟的时代,若是富民却不强国,就有更大的可能面临战败。
    届时,富起来的民,正好让其他诸侯隔了韭菜。
    自己又岂会犯这种为他人作嫁衣的错误呢?
    凌寒原本不想解释太多,因为日后别人自然会知道。
    如周瑜,如桥蕤,就根本不会多问。
    张昭显然不是这样的人。
    凌寒静静望着他,问道:“你觉得官府要怎样来赚钱呢?”
    张昭想了想,回答道:“一则,通过打仗抢占领土,从而获得钱粮;二则,从百姓手里收税。”
    凌寒笑道:“子布先生回答得对,却也不对。这第二点,不是从百姓手里收税,而是从百姓手里获得钱粮。”
    张昭皱眉道:“恕下官愚钝。敢问殿下,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若是每一亩土地,收取五成的赋税乃至更多,便没有什么区别。”
    凌寒笑道:“可如果本王只收一成的赋税,那区别就很大了。”
    张昭思索片刻,并不得解,拱手道:“还请殿下示下。”
    凌寒于是缓缓道:“当官府收取五成的赋税,百姓交完赋税以后,剩下的粮食仅仅只够自己生活所需。若是想要再从百姓手里多得一点,那便等同于要他性命,自然不可。”
    “可如果只收一成的赋税,除了生活所需,百姓手里还有着大量的余粮。官府如果还想要钱粮,便可以设法将百姓手里的粮食赚过来。”
    这一点不难理解,张昭立刻便听明白了。
    但他仍然是一头雾水。自古以来,朝廷都是通过赋税来索要百姓手里的粮食。
    不通过增加赋税的方式,如何要过来?
    凌寒于是开始细细解释。
    “现在在开荒期,所以有士兵常驻在森林当中。可将来士兵撤去,难道森林之中不会再出现新的猛兽吗?打虎费是不是应当收一些呢?”
    “同样是因为开荒期,如今农具几乎免费送给百姓使用。等到开荒期结束,尝试过了农具的好,百姓们会不会非常愿意掏钱向官府购买农具呢?九江那里可以源源不断地生产各式各样的农具,铁矿根本用不完。为了提高劳作效率,扩大生产,百姓有了余粮,会不会尽快购买?”
    “雪花盐为什么只能卖那么便宜?因为一旦贵了,大家根本吃不起。不吃盐就会生病,所以本王不得不降低盐价。等到百姓手里有了粮食,盐价也自然可以恢复一些。本王仍然不会卖得贵,可每个人每日都需要吃盐,只需稍稍提价一点,那就是庞大的财富。”
    “除了盐以外,还有类似的东西。本王前些天在九江已经通过甘蔗制作出了白砂糖,很快就会在扬州全境贩卖。等子布尝过就知道,百姓们有了余粮以后,定会愿意用粮食来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