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5页
    好歹乡里乡亲的,没有外面那么乱。
    这样的话, 她和男人两个人都上班,中午回不回家的根本无所谓。
    反正也没人等着她回去做饭。
    姜晓菱换上了工作服,又把那双脏兮兮的棉手套拿出来戴上, 然后走到了张巧身边,蹲下来准备帮她一起整理。
    结果张巧却指了指放废纸的那间仓库:“你去弄那屋吧。刚来了一车废纸, 我看着有好些报纸。我记得你不是对那玩意感兴趣吗, 你去收拾吧。”
    听张巧这么一说, 姜晓菱立刻展颜一笑:“谢谢张姐, 那我过去了。”
    说罢站起来去了另外一个屋。
    之前因为要帮邵洋找那些报纸资料, 姜晓菱就对于废报纸这一块儿特别上心。
    张巧发现了, 问她在找什么?
    无奈之下她只得说, 想看看人家的那些评论文章是怎么写的?
    她上学的时候文笔不错,想学学,多学点万一投个稿, 发表了,将来找工作也是个资历。
    听她这么说,张巧立刻露出了钦佩的表情。
    这年头,虽然一直宣扬知识无用论,知识分子的地位也越来越低。
    可实际上,在老百姓的心里,对于有文化的人还是羡慕和尊重的。
    只是这份羡慕和尊重更多的是放在了心底。
    从此后,只要是跟报纸,杂志有关的活儿,张巧都会主动让姜晓菱去整理。
    如果实在是多,一个人干不完,她去帮忙的话,那但凡觉得可能有用的,一张带字的纸,张巧都不会随意处理,都要留着,问过她之后再决定去留。
    为此,姜晓菱很是感激。
    作为回报,她隔三差五的也总会给张巧带点东西。
    也不是什么值钱的,要么是几个烤红薯,烤土豆,要么是一张家里烙的玉米面饼子。
    虽然都是家常的东西,可张巧也同样会很感激。
    因为吃了姜晓菱送来的东西,她最起码可以少吃一顿饭。这样省下来的口粮就可以留着积少成多,拿回去贴补家里。
    总之,虽然姜晓菱来废品站的时间不长,可和张巧相处的却非常愉快。
    张巧说的没错,今天的废纸确实非常多。姜晓菱走进那间仓库,就看到在屋子的正中,堆了足有半人高那么一大堆的各种废纸,烂报。
    当然,大多数都是些完全没法利用的垃圾。可仔细看看,其中也确实有一些看上去还算干净的报纸,还有各种小册子。
    姜晓菱轻车熟路的先将那些看上去还算整齐的报纸从里面拿出来,放在一边摞好。
    这些待会儿还得再分拣,只是暂时搁一下。
    然后她又去整理那么散落的乱七八糟的各种小册子。
    那些小册子看上去其实都还算干净,好些外面包着的牛皮纸书皮都还没有撕掉。
    她好奇的捡起来一本翻了翻,然后发现是一本外国小说,名字叫做《牛虻》。
    她又翻到封底,发现是195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姜晓菱有点奇怪。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一本宣传爱国主义精神的书,想当年在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时候,她清楚的记得里面还曾经提到过这本书。
    这样的书,什么时候也变成禁书了?还落到了进废品站这样的命运。
    她到现在还记得,那时候她看得情绪激昂,一直还惦记着能不能什么时候也找一本原著看一看。
    万万没想到,她与这本书第一次会面居然会是在这种地方!
    姜晓菱叹了口气,扯掉了那书上已经被弄得脏兮兮的书皮,用袖子在书上珍爱的擦了擦,然后趁没人,悄悄的放回了自己的仓库里。
    来的日子多了,这种事儿她已经干得轻车熟路。反正这些书如果她不收起来,等待着它们的只有一个命运,那就是粉碎回炉,重新变成纸浆。
    姜晓菱蹲在那一堆小册子跟前继续翻看,然后她发现那些包着书皮的册子大多数都是一些读书笔记,感悟什么的。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日记。
    记录的都是今日天气晴好,今天的青菜比昨天的贵了一分钱,诸如此类的日常琐碎。
    从字体上能够看得出这些都出自一个女人之手,字迹十分的娟秀好看。隔着纸页都让人仿佛能够看到一个气质出众的大家闺秀,一边看书,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感悟的那种情景。
    望着这足足有十几本的册子,姜晓菱默默的叹了口气,透过他们,她仿佛看到了那女子的人生片段。
    而这些片段,眼看就要这么被销毁,不留一丝一毫的痕迹。
    她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来源,也不想去细想,想多了还不够心里难受呢。
    他只是不声不响的将那些包裹着小册子的书皮全部撕掉,然后将册子也全部放回了自己的仓库。
    只看这些书皮就能够看出,之前这些东西都是被人很小心翼翼收藏起来的。收藏之人应该也非常珍惜和在意它们。
    只可惜那人终究是没有能够保住它们。
    姜晓菱不知道这些东西的来历,更无法物归原主。
    可她还是想尽自己的努力,给它们重见光明的一日。
    不让它们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消失。
    她翻遍了那堆积如山的纸堆儿,别说,还真让她找到了一张邵洋所列清单里面的报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