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9页
    苏翎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次遇到了这个傅启仁。
    傅启仁一看见苏翎叫她一声:“Lily你不是在读书吗?你怎么在这里?”
    “我是咱们进出口公司的编外员工。”
    “傅总不知道吧?小苏来港城大学,当时上面领导就是考虑给我们进出口公司添个臂膀。”
    在商言商,苏翎把条条框框给琢磨了个一清二楚,基本上老张让她决定,这样把的运输费用给确定了下来,反正比之前普遍降了不少,傅启仁也算是给足了面子。
    傅启仁招待了一顿饭,老张多嘴多舌,把她跟F集团谈判的事情,当成丰功伟绩给说了出来。
    这个?傅启仁对这一块听得仔细,等饭局结束,傅启仁借口说苏翎的学校比较远,一定要亲自送她回学校。
    苏翎不太好拒绝,今天他没有用家里的司机,而是自己开车。
    “有没有兴趣,一起做个生意?”
    “没有办法做,你跟我爸爸有直接生意关系,如果我跟你做生意,势必就变成利益
    输送。”
    傅启仁哈哈大笑说:“那块业务我已经把股份卖给我的合伙人了。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这样啊?”
    “对啊!我已经回港城了。找个下午喝茶?”
    苏翎在那里判断他说这话是真的想要和她一起合作呢?还是说泡妞的一种手段。
    看她迟迟不答应,傅启仁笑着说:“中环,我来找个咖啡馆?”
    “没问题!”与其玩自己这种,傅启仁这种人有大把的小明星可以签单砸钱,听听人家的想法倒也可以。
    “周日下午一点,我来这里等你?”
    苏翎推门而出,没想到傅启仁还站出来跟她挥手道别,苏翎挥挥手,往校园里去。
    还没走几步路,一个同学追了上来:“Lily!”
    苏翎回头,同专业的一个同学,苏翎笑着打了招呼,她走过来问:“刚回学校。”
    “朋友请喝茶!”
    “那个朋友有点眼熟。”
    “你说Charlie吗?”苏翎问。
    “对啊!他不是傅家五少吗?一直出现在八卦杂志上的啊!港城人谁不认识啊?你怎么会跟他认识?”
    “哦,他前阵子在内地做生意,跟我爸爸认识。刚好就认识了。”
    “你爸爸让他照顾你吗?”
    “没有!纯粹聊聊而已。”苏翎耸肩,“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问问啦!”
    回了学校当然是认真学习,谁的成绩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苏翎背着书包去图书馆,查资料学习。
    苏翎想着自己要提前一些时间出去,来了港城就有港城的风格,苏翎化了妆,正红唇膏,一件白色套头衬衫,一条灰色高腰裤,脚上一双红色高跟鞋,手里也是同色的皮包。一下子气场就出来了。
    没想到提前了十分钟出来,那个谁已经在那里等着了,而且还是开着他在这个时代绝对扎眼的法拉利,拉开了车门,苏翎就在校门口,众目睽睽之下,坐进了本城出名的花花公子的车里。
    “你来了多久?”苏翎问他。
    “大概二十多分钟吧?”
    “这么早?”
    “我没有让女士等的习惯。”
    苏翎扶额,她这下要登上他们这个城市的八卦杂志了吧?
    两人找了个咖啡馆,苏翎要了杯拿铁,要了一块蛋糕,坐在那里听他起
    话题。无非就是现在的世道和股票,他还怕苏翎听不懂:“你们大学应该开股票这门课吧?”
    “有啊!”苏翎笑着说,“不过现在谈并购还为时尚早,你卖掉自己电器公司股份的钱,我觉得稍安勿躁。现在估计是过山车的顶端,接下去伴随港城命运前途不定,我想会有一段调整……”
    傅启仁没想到眼前这一个年轻的内地姑娘,会在他面前侃侃而谈股市,而且听起来颇有道理。
    苏翎笑着说:“反正等几个月就看出端倪了,再说了钱在你袋子里捂上一年半载也不迟。”
    “一年半载岂不是可惜?”
    “要是跟七三年股灾一样跌去七八成,甚至更多,你会不会心痛?”苏翎笑着问他。
    “难道这一年半,没有什么好项目了?你那里内地相关的项目有没有?”
    “特区开发去掺和一票吗?”苏翎问他。
    “特区,我还打算观望观望。”
    “办个日化厂。尤其是洗发水这一类的。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个时候把好地皮给占了,以后等内地房地产开发起来之后,用工厂占领的土地换成建筑用地。”
    傅家本身就是房地产开发起家的,这块上的敏感度,非常高。傅启仁问:“为什么不是现在投资房地产?”
    “我现在也想啊!我跟我老公还住在我爸那里呢!要是能买房,我们早买了,真正房改,给权限要几年,你现在问我能干什么,我就告诉你贴近民生搞日化。当然你嫌烦呢,可以等一年多,直接到股市低点,收购本地地产股,最划算了。”
    “你一个外乡人,在教我炒本地股?”
    苏翎笑了:“算我卖弄!”她低头吃起了蛋糕。
    傅启仁仰头,点燃了一支烟,一边抽一边想,眼前的小姑娘拉拉杂杂说了很多,而说的一切,却是七八成是家里讨论过的,当然特区投资还没有动过脑筋。但是关于股市,股市见顶,家里的老头子早在两三个月前就说了,就看还能撑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