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张口结舌,他要怎么告诉小远,其实他小叔根本不知道他会做饭呢?
原主是个读书人,小时候还有点活泼性子,读了几年书之后就越发沉寂,基本上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
对他来说,除读书之外的事都是俗事,他又怎么会去理家里的饭食是谁煮的呢?
“我生病太久,差点都忘了。”楚辞笑了笑,然后拖过一条小板凳坐下,“小远过来,我考考你,你知道小叔每天都做些什么吗?”
原主留给他的记忆基本上都和读书有关,他几乎没有看过他除了读书之外干的事。
“小叔读书呀。”
“就只读书吗?”
“是啊,他们都说小叔天天读书总有一天能做官,小叔,你怎么还没当上官呀?”小远问道。
楚辞默然,要是原主听到这句话估计要吐血三升。卷入舞弊这样的案子,即使后来洗刷冤屈,证明清白了,但还是会贴上一个识人不清的标签,仕途基本上就到头了。就算考中举人,也许一辈子都只是举人了。
“家里天天都吃这个吗?”楚辞指了指屋里的那几碗粟米粥,换了一个话题。
“中午和晚上吃干饭,小叔你饿了吗?我去把你的饭端出来吧。”不等楚辞回应,楚远就直接拐进那个厨房里,端出了一碗白米粥,还有一盘炒鸡蛋。
他把东西放在院子的大青石上,然后快速去里面搬了一条高凳子出来,把粥和炒鸡蛋放上去,又拿来一双干净的筷子,“小叔,你快吃吧。”
楚辞看着他小蜜蜂似的跑来跑去,看着他时眼神清明,连一点妒忌不快都没有。明明他才是家里最小的,却好似早就习惯了这种差别待遇。
“小远,你想和小叔吃一样的吗?”
小远摇了摇头,“小叔读书辛苦了,最近又生病了,当然要吃的好一点,我不馋嘴。”话是这样说,但是他的眼神却丝毫不敢朝凳子上的饭食看过去,生怕看了就挪不开眼睛。
多懂事的孩子呀!楚辞叹了口气,与他相比较,原主就有些不懂事了。家里这样的困境都是因为他造成的,他竟然选择一死了之,丝毫不去想能为这个家做点什么。
他起身走进饭堂,将其中一个碗拿出来,将上面的汤水倒掉一些,然后把白米粥倒了一半下去搅和,又将另外半碗推给小远。
“你和小叔一起吃。”他把那盘只加了盐的炒鸡蛋也拨了一半过去。这鸡蛋估计是他娘买回来的,毕竟家里的鸡好几天都没生了,而他这几天天天都吃了蛋。
楚远咽了咽口水,“小叔,还是你吃吧……”
“小叔说的话也不听了吗?”楚辞把脸板起来,他用水缸里的水照过了,原主和他长得一样,他板着脸的时候学生都不敢吵,那么小远应该也是怕的。
“听的,”小远用力点头,然后端起碗用力扒饭,生怕吃慢了就被认为是不听话的小孩了。
见他吃了,楚辞才慢慢端起碗吃饭。
第3章 我们是一家人
又过了七八天,村里的黄大夫给楚辞把过脉后,终于宣布他的药汤可以停了,大家为此都松了一口气。
虽说这里面没有什么名贵药材,但是每天几十文的药钱还是少不了的。家里的钱为了楚辞考科举已经花用的差不多了,就等他今年鱼跃龙门后能够给家里带来一些进项。
但是谁都没料到又出了这事,为了把楚辞带回来治病,他们把家里的田地全部卖了,才换回来他一条命。
上次抢收的玉米,是他们能从田地获得的最后一样东西。
黄大夫看在楚辞是个秀才的份上,这些天的药都是赊给他们的,但是今天无论如何都得把账清了。
趁黄大夫在外面和楚广说话,楚大娘进了自己的房间,拿出了一个布袋。她把布袋再三摩挲了几下,才递给了黄大夫。
“老嫂子,这……”
“拿去吧,我知道这些药你已经算我们最便宜了,现在小二已经好了,我们也没什么可谢的。”
黄大夫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口还是没有说话,叹了声气便走了。
楚辞十分好奇布袋子里是什么东西,为什么大家都是一副无奈的样子。
他悄悄地把楚远拉到房间里,“小远,奶奶的那个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呀?”
楚远摇摇头,“我也不知道,但是奶奶晚上经常会把它拿出来玩,她说这是爷爷送给她的。”
楚辞一听便明白了,估计是楚辞他爹送给她的定情信物吧,她才会这么舍不得。
楚辞心里做了个决定,他现在感觉身体已经好了,是时候为这个家里做点什么了。
楚辞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文化人。他的爷爷奶奶是古文字研究所的,爸爸妈妈则是考古学家,一年到头也不在家里几天。
也许是因为文化知识高了,他们秉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做法,一家人聚在一起时也都是交流一些学术知识。
楚辞毕业于B大文学系,不继续深造却选择去做一个高中语文老师,在他们看来是很不理智的行为,但是他们尊重他的选择。
楚辞更加挫败,其实他倒宁愿家人能对他破口大骂,而不是维系着这种冷淡的亲情。
他不知道接到他的死亡通知时他的家人会有什么反应,但他知道,这种苦痛不会打败他们,他们会马上收拾心情,继续投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