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者除了楚辞自己还有其他两位官员。一个负责《语文》,一个负责《九章》,楚辞自己则负责《德育》。第一天培训的内容是前两样,底下的夫子们听得十分认真。毕竟是县里筛选出来的人,而且他们回去还要把学到的东西传授给其他人,要是回去后一问三不知,那就太丢脸了。
第一场的讲授是两个时辰,讲完之后中午就在提学司用饭。用过饭半个时辰后开始第二场,第二场的时间是三个时辰。前面半个时辰主要是先教会所有人阿拉伯数字的使用。这会儿学习能力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半个时辰后,大家基本都掌握了数字一到十的写法,顺便还记住了口诀,什么“1像小棍直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之类的,虽不押韵,但听久了还有几分童趣,想必那些孩子应该是挺喜欢的吧。
第二天的《德育》培训之前,楚辞坐在台上再次给大家洗脑,他把前世的教师道德规范挑了一些出来给大家讲解,让所有人对师者有了重新的认识。然后他又举出了多个例子说明德行对一个人的影响,还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孩童出现一些行为的原因。
底下人先是听得云山雾绕的,后来听久了,慢慢也明白了一些。楚提学这是让他们不要万事以训斥为先,要以理服人呢。他们虽然还是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但对楚辞举出的一个又一个例子心里也并非是没有触动的。
楚辞也没想过一次就可以让他们改变观念,他想做的就是先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到了时间,自然就会发出嫩芽,开花结果。而且师者在教育孩童的同时,对自身而言又何尝不是一次重新学习的经历呢?温故而知新,想来这本书定能对某些人有所触动。
两天的培训完结后,这些各县来的精英夫子都带着满满的知识回去了。有消息灵通的,当晚便去到他们家,询问这新教科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当他们看到之后,心里不禁有些无语,不是说这书是楚提学自己出的吗?为什么上面附了这么多人名?而且里头的每一篇基本都是从圣贤书上扣下来的,给他们几个胆子,也不敢批评指责啊!
……
三月初一,各县提学司分巡道都安排了马车过来。提学司的小厮们忙个不停,不断地将分装好的书搬上马车,一早上起码跑了几百趟,腿都要累细了。
幸而底下的人也不敢只袖手旁观,帮着一起运了,要不然的话,恐怕还得再耽误一会。而分巡道员们则齐聚会议室,一同签字按手印。这是楚辞写的告示,上面有一则声明,那就是此次发放的书籍全部免费,任何人都不允许借机敛财,否则严惩不贷。
他这也是以防万一,这几本书市面上没有流通,万一有人动了歪心思高价出售,而他言路不通,到时候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以免好心办坏事,楚辞不得不先礼后兵。这样做了,到时候有这种情况,就可以直接处理了。
分巡道员们自然不敢和顶头上司呛声,但签了名按了手印出来后,还是忍不住犯嘀咕。万一这手下人阳奉阴违怎么办呢?若是他们被隐瞒在内,万一到时候事情爆出来,他们钱也没得到,还得背口黑锅,那可怎么办呢?
几个县的分巡道站在一起商量良久之后,决定效仿楚辞的做法,回去就拟一份告示出来,召集县内所有山长一同过来签字。到时候哪里犯了事,便直接去抓人便是了。至于那些山长怎么约束他们手底下的夫子,那就不归他们管了。
楚辞听说这件事后,忍不住想起了现代时经常签订的那些承诺书。怎么说呢,用处不算太大,却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约束作用。一旦出了问题,直接责任到人,对于上面的管理者来说,还是挺实用的。
三月初二这一天,漳州府所有入学的孩子都领到了崭新的课本。这三本书对他们来说自是无比新鲜的,甚至《德育》书里面还附了插图,上面讲的小故事,看得这些孩子们眼睛都直了。
而拿到教本的夫子们,也迫不及待看了起来。他们所有人都参与过培训,除了少部分是县内的,其余基本都是在书院内部进行的。大一点的书院还可以讨论一下,小一点的就全凭记忆力了。
不过他们也不敢含糊乱教,因为楚辞说了,一个月后将进行全府测试,测试的考卷由他来出,到时候会有评价手段。落在后面的,将会被分配到好的书院“跟院学习”一旬,这也太丢脸了!
第412章 运气真好
当新课本逐渐融入课堂之中时, 从京城来的钦差终于抵达了南闽省。表面上,他是来嘉奖这次扛倭战事中的功臣的,可私底下, 他却是来调查关于赵宽行贿案一事的。
林甫同低迷了一段时间,但前几天,他接到了那边来的书信, 说是皇上对于祝威的弹劾将信将疑, 并未直接定罪,所以此事还有转圜余地。朝廷已经派下钦差大臣前往南闽省, 届时林甫同要做的就是藏好自己的尾巴,万一被查出点什么, 一旦定罪, 他们远在朝堂之上也没有办法施以援手。
林甫同看完信后,心里生出了许多庆幸,只要还肯给机会就好了。因为一般来说, 像这样疑似勾结奸细, 里通外国的事情一旦爆发出来,朝廷的处理办法都是宁杀错不放过的。他万分庆幸自己当时选对了靠山, 要不然的话, 真的不知该如何是好了。
其实林甫同错了, 若不是培养出一位封疆大吏实在艰难,那些人都想直接放弃他了, 谁能知道他竟会和倭国奸细混在一起,实在叫人不知骂他什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