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5页
    她将现代女子的骨子里的自尊感,与她融入这个古代世界半年来、对于女子端方做派的体察经验,像用槐叶汁和面一般,揉在一处,温言柔语地展示出来。
    她已经决定踏入与曾纬织起的情网,便认为,与他交流的每一次,都不要掩藏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与感受。
    这和她面对这个世界的其他男子的沟通方式,那种见人三分笑、交流交流生意经、请教几番城中热事、礼貌而有限地服从,是完全不同的。
    即使对于她十分高看的邵先生,她也不会如此敏感于自己的自尊。
    然而,曾纬的心头,迎来如此直白的拒绝后,则完全是另一番风云。
    在他想来,这女子既然于最关键的态度上点了头,余下的一步步,就无须男子绞尽脑汁地去说服她,她只要按照男子的安排行事即可。
    她并不是单纯的闺阁女子身份。
    她从前推着小车四处叫卖饭食,她跟着姨母行走驸马府邸,她甚至独身经历了宫廷那趟好险的差事。
    她实则早已是个抛头露面的模样,那么,到曾府里以亲戚的身份住一阵,哪里膈应了呢?
    她难道不晓得,若能得了魏夫人的喜欢,她与他的好日子,或可少些阻障吗?甚至说不定,能比他二人所希望的,更早些到来。
    “哦,如此。”
    曾纬讪讪道。
    他眼里怜爱之意仍在,但泛上的失望也是显而易见的。
    姚欢被他这神色搅动,又有些不忍,斟酌须臾,又道:“太学的粮米,那天你也见到了,还可以施几日粥,我与姨母既然揽了这件事,总要有始有终。不如此后再看看,青江坊的屋子,屋主自然比我们赁户还看重的,说不定等我们施完粥,那边的院子已修缮妥当。”
    还要施几日粥?
    那个一会儿开方子、一会儿教童子的邵先生,也一道?
    曾纬方才刚到这处河滩,就又惊又愠地认出了邵清。
    只是,那回打茶百戏时打过交道,邵清的表现,结结实实给了曾纬一些提点。
    要沉住气,自己毕竟已抱得佳人归,切不可让佳人觉得自己像个愣头青、醋坛子。
    曾纬于是对姚欢笑道:“好,依你所言。”
    又故作漫不经心道:“车夫去招呼美团时,我远远望着,怎地好像,那位邵郎中也在?”
    姚欢点头道:“邵先生,医者仁心,这几日来烧柏叶除疫气,又煮了柴胡汤,给不适者取用。今日苏二郎也来了,你没瞧见?你,你可要下车与他们打个招呼?”
    曾纬掀了车帘,又望了一回,果然,那邵清身边与他相谈甚欢的,正是苏迨。
    自己先头只盯着邵清,竟顾不上去看此人周遭情形。
    曾纬确实要找苏迨,更准确地说,是父亲曾布,要找苏迨。
    不过,不是现在。
    他拍了拍姚欢的手:“我是来寻你的,不与他们去见礼了,恐怕不好圆话。你提了食盒给姨母送去吧,我明天再来看你。”
    第128章 我父亲要弹劾那个疯子
    “四郎来了?客在楼上。”
    曾家隐于闹市的酒楼里,伙计简短地向曾纬禀报。
    想了想,又低声添了一句:“贵客问了好几次四郎怎滴还未到,面色有些不大好看。”
    曾纬沉沉地应了声。
    急什么,她又不是太后?
    他心里嘀咕,上楼的步子仍是一步一缓,仿佛用稳定的节奏来默念父亲交待过的几个要点。
    进了隔间,张尚仪的脸从面向窗外的姿态转了过来。
    “四弟从前与我相见,总是提醒我不要误了宫禁,我一直以为四弟是多么守时的人。今日晚了这么久,是替曾枢相巡查灾情耽搁了么?”
    她这讥诮的口气真是教人厌烦。
    她知不知道,男子最不喜女子捏了这样自以为是的揶揄腔调。
    但父亲又有大事须她助力,便是苍蝇,也只得咽了。
    曾纬带了寒暄的浅笑道:“南边过来的路不好走。”
    “南边?哦,我以为四弟从府里过来的,原来去了南边。”
    曾纬暗骂自己蠢,说漏嘴了,忙佯作淡静道:“去国子学看了看。蔡河那边尚好,毕竟不是漕运主道,汴河两岸淹得厉害。”
    张尚仪闻言,默了默,嗓音也低了下来:“洪水猛如虎,我儿时就晓得。半夜里,天像漏了一般,县丞来拍门,将阿父叫出去看堤坝……那是我最后一次看到阿父活着的样子。”
    曾纬语噎,心里头则稍稍起了一丝对这女子的恻隐之意。
    曾布既然要用儿子作心腹,常与张氏接头,一早便与他说清了张氏的身世。
    她阿父原是海州的一个县令,进士出身,又算得有实干经验的能吏,可惜防汛死在了洪水里。她的生母更是一早就没了,当时外放在南方的曾布与魏夫人就将这下属的幼女,收在膝下。
    后头的事,自是走了味,也是童年的曾纬许多次见到魏夫人黯然垂泪的缘由。
    说起来,不论心性善恶、强弱、明亮或灰暗的人,所历种种孽缘,倒都是可以推到那场南方的洪水上头了。
    曾纬对这张氏,从童年时看作阿姊,到后来心生疑虑,再到如今厌恶大于佩服、利用大于受诱,每次与她相见,都巴不得快些结束。
    只是这回,于洪水中亲见过生离死别的人间惨景的曾四公子,乍听张氏提起自己的往事,未免心头一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