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父子说说笑笑,正好沈母出来了,见他们在打趣便道:“你们两父子在说什么?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
“是的,爸爸在说你的坏话。”说着,沈均便跑到房里去。
沈母狠狠地白了沈仲和一眼,道:“你对儿子说我什么坏话?”
“哈哈,说你将来是世上最好的婆婆。”
“没正经,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沈母伸手打了沈仲和一下,脸上便有些泛红,他们少年便相识,到现在相爱也有二十多年了。“我们老了,孩子大了。”
“孩子会比我们有出息。”
“嗯。”沈母倚靠在沈仲和肩上,想像着日后成家立业的沈均。“我的儿子是最优秀的,谁也比不上他。”
不管别人多优秀,在一个母亲的心里,自己的孩子最优秀。
第73章
镇政府给木鱼村安排了一名代理支书,名叫丁云秋,是名女性,也是名大学生,到青山镇下放锻炼才一个多月的时间,沈仲和安排她驻守木鱼村。
这让村里的老百姓很是失望,在他们看来,丁云秋虽是大学生,但不一定学历高就有本事,赚钱的本事是不分年龄的。不过好在他们可以去找李长嬴,李长嬴还是知无不言,也提一点她自己的意见。
丁云秋住在村委会里,她在镇政府也有宿舍,但是作为代理支书,不住在村里,如果夜里村民有急事就找不到她,因此便搬到村里居住。
只是初来乍到村民不了解她,相处得不算融洽。
很快一年一度的防汛工作开始了,吸取去年双丰村被淹的惨痛教训,青山镇全民投入到防汛抗洪的工作中。
每家每户必须出一个人去筑长江江堤,牢固的江堤是这一方人安居乐业的保证,一旦江堤被冲垮,首当其中遭灾的就是青山镇的老百姓。
沈均和李长嬴都参加筑堤,这是个力气活,来的女性并不多,青山镇长达30公里的江堤只有30多名女性,其他的都是男性。
男子挑泥土,女子们负责做饭,当然做饭也不轻松,江堤每公里一名女性做饭,负责这一公里内所有人的饭菜。
清早李长嬴骑车去镇上买肉,都是些力气活,如果是素菜就顶不住饿,必须要有些肉才行。
她负责的是近50人的饭菜,一天两餐,午餐和晚餐,因为都是男人,干的力气活,每个男人一顿都能吃上一斤米,每餐差不多都要煮50斤米,这都靠李长嬴骑车送到江堤边上。
每次驮米粮和蔬菜差不多要两次,但幸好江堤离得近,从菜场到江堤骑个三四分钟便到了。
江堤边搭了一个简易的棚子,李长嬴便在里面做饭,一侧堆着引火的柴,还有堆放整齐的煤球,这都是沈均帮李长嬴运来的。
做饭的水是从附近的一户人家用塑料水管接出来的,因此做饭也还算方便。
李长嬴剁着肥肉,男人们爱吃肥肉,越肥越好,李长嬴把买的五花肉剁成一块块,待会和大白菜一起煮,再加入粉丝,这是男人最爱吃的一道菜,油水多。
另外烧个土豆片,炒一个小白菜,三个菜也就足够了。
不过昨日有人说多弄一个汤,有菜有汤,李长嬴今日又买了番茄和鸡蛋,做个番茄蛋花汤。
正忙得团团转时,李长嬴瞅到旁边有人过来,她没在意,棚子里有做好的酸梅汤,大家渴了会来倒酸梅汤饮,李长嬴只当是有人渴了来饮酸梅汤。
“请问你就是李长嬴吗?”
说话的是个女孩子的声音,李长嬴讶异地抬起头,面前的是一个陌生的姑娘,大概和自己差不多的年龄,鹅蛋脸儿,杏仁眼,模样十分美丽。
李长嬴瞧着她,这女孩好像有些眼熟,但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但肯定不是青山镇的人。
她说的普通话,似乎并不是本省人。
“我是李长嬴,请问你是……”
那女孩伸出手,道:“李长嬴你好,我是杜若,很高兴能见到你。”
李长嬴咀嚼着这个名字,有印象了,杜若,是今年的全国十佳中学生,她是北京人。
在前世,杜若是沈均的秘书,当年李长嬴在寺院做住持,房地产商和村委会勾结企图逼寺院搬迁,杜若曾亲自来过寺院见到李长嬴。
这就是李长嬴看她眼熟的原因,不过少年的杜若比成年后的杜若看起来要可爱甜美得多。
李长嬴记得当时自己好像不怎么喜欢杜若,有些盛气凌人的样子,当然这也可能是自己的错觉,误会了杜若。
毕竟全国十佳中学生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入选的,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异,这样才能在几千万的中学生中脱颖而出,不得说杜若要比她出色得多。
“你好。”李长嬴伸手与她一握。
两人松开手,杜若嫣然一笑,瞧着锅里煮的土豆。“这土豆煮得好香。”
李长嬴感到奇怪,杜若从北京千里迢迢跑到青山镇是为什么?总不会是为了找沈均吧?这也不对,杜若是30岁后才成为沈均的秘书,她现在应该也不认识沈均。
“杜若你从北京来的吗?”
“对,我从北京来,专门来看你。”
李长嬴又惊讶了,杜若居然是专门来找她。“你找我做什么?”
“我在报纸上看到你的新闻,所以我就来看看你,和你说说话,了解你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