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轻轻颔首,几个小太监快步下来,将箱子抬了上去,由太监总管赵林山亲自撕下封条,开了锁,将卷宗放在盘中呈给皇帝。
今年翰林院出的题,皇帝也是早就看过了的,他仔细翻阅着这些画满了红圈的试卷,按照规矩,阅卷官远给的红圈越多,便证明这卷子答得越好。
皇帝首先看了红圈最多的一卷,轻微地点了点头,宋明启和百官在下方连气都不敢喘,屏住呼吸紧张地等待着。
“很好。”皇帝轻声道,将这一卷放在了另外一个盘子中。
不愧是得了全红圈的文章,条理清晰,张弛有度,文风老道,唯一不足的是,字里行间过于圆滑了,明显是经历过多年的打磨的,倒是失了一份冲劲。
看过差不多二十份之后,皇帝脸上笑意更盛,抚掌大笑道:“宋爱卿辛苦了,今年众考生各有千秋,真乃国之大幸!”
他让赵林山把没看完的仍锁回箱子里,待下朝之后再回御书房仔细欣赏,又从看过的那些里挑了两卷出来,爱不释手地又看了好几遍。
他最中意的就是这两份。今年当真是人才辈出,他没有想到,竟然会有举人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他迫不及待想要看看,这两人到底是谁了。
其中一份,用词犀利,但并不过分凌厉,引经据典,将古往今来明君如何处理边境战乱的道理一一道来,最后给出了自己的意见,此人说,蛮族贪婪之心,并不会因招安而乖顺一分,将来或许会养虎为患,不如早日斩草除根。
正中皇帝的心思,他本就想,让蛮族好好过个年,趁他们不备杀个措手不及。
而另一人的文章,却让皇帝着实惊艳了一回。这人文风不似上一人那样犀利,字里行间都让人觉得如春风拂面般温和,用字字珠玑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人说,蛮族狡猾,硬攻不如智取。万千沟壑虽是他们占了地形上的优势,但同样的,若我军守住了关口,蛮族便无法运送粮草,所以他们更加不愿长期作战,逼急了,恐怕会狗急跳墙,那时才是我军最好的机会。
若第一人是把冷漠的利刃,那这人便是温柔的剑,谈笑间就可取人首级。
下朝后,宋明启刚回到翰林院,便被一群翰林给围住了,纷纷向他打听,皇上到底看中了哪几篇。
宋明启神秘一笑,摇了摇头。
“皇上的心思,岂是我等能妄自猜测的,大家各自回去当值吧。”他挥了挥手,让众人散了。
大家带着失望离开了,宋明启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默默收拾着卷宗。
他是两朝老臣了,能一路从庶吉士做到四品翰林学士,怎么也能探知几分皇上的心思。
那两人,确实是这一届举人中的佼佼者,不过若是要选状元,这两人却都不太合适。
各有各的福气,多的是状元混的不如下边的人的,他当初也不过是个二榜进士,可不也一样走到了现在吗?
谁又能说,这一次会试的第一,就同样能在官场得意呢?
*
三月初,会试放榜。
这一回,张家人还没去打听消息,就有人来家中报喜。
张柏中了!还是前三!
张得贵和杨氏听了消息,当场就差点厥过去,天啦,大郎不仅中了进士,还是全国举人里的前三!
福娘也笑的眉眼弯弯,激动地看着张柏。
杨氏抓着张柏胳膊道:“大郎,我听别人说,这头一名不就是状元吗?怎么这回没有?”
张柏笑着解释道:“娘,还有一回殿试呢,过了殿试才会选出状元、榜眼和探花。”
杨氏还是一脸懵,“殿试是啥?意思是还要再考一回?那这回的就不做数了?”
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
张柏于是耐心给母亲解释起来,原来现在张贴的榜单,只是分了一榜和二榜,一榜的人还要去宫里参加由皇上亲自出题的殿试,之后再根据殿试成绩,选出一二三名来。
他话音刚落,杨氏就傻了。
“见……见皇上?”她脸都白了,呆呆地重复道。
天呐,这一整天发生的事,都让她不敢相信。
大郎中了进士,还可以见到皇上了!
来京城已经好几个月了,杨氏第一次意识到,这里真的是天子脚下,他们这样的普通人,竟然有一天也能和皇上扯上关系。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杨氏自然也是好奇皇上到底长什么样子的,是否真像外面传的那样,有四只眼睛,身高八尺,一动怒就能让天上下雨。
晚上她悄悄叮嘱张柏,等殿试完回来,一定要告诉她,皇上是不是真的像天上的神仙一样。
张柏中进士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柳树胡同。
张家一向低调,哪怕搬过来几个月了,天天早出晚归的,很少和邻居们打交道,但遇到了还是会热情地打招呼。
有人好奇,曾问过杨氏张家是做什么的,杨氏只说,她家大郎是这回赶考的举人,而她的大儿媳妇,是东大街上新开的“妙味斋”的掌柜。
举人什么的,在京城是遍地跑,早就没什么稀奇的了,大家没想到的是,妙味斋竟然是她家媳妇开的。
那小媳妇大家也是见过的,生得十分貌美,典型的江南女子,温柔娇软,没想到原来还有做生意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