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爷也不避讳唐县令,直接当着他的面叮嘱关大郎,“我的丧事从简,一定不能叫二郎回来,我都吩咐好了,且在城隍庙侧的义庄里停灵,然后你和王府说一声要扶灵回乡。”
关老爷顿了一下道:“王爷要是不同意,你就在家中守灵,也不要急着将棺木下葬,我是要回乡安葬的。”
可是他们家从太爷爷开始就定居在益州城了,相比于益州城,他都没回过两次的老家反倒像是陌生地,他到现在都不明白父亲为何执意要回老家,还不许二郎回来祭拜。
关老爷说了不少话,又吃了一碗面,那股精神劲儿慢慢便消了。
关家的亲眷都到了院子里,关大郎的妻子也在屋里帮忙递送些东西,唐县令就坐在角落里喝茶,并不打搅他们。
关府的管家快步进来禀道:“大爷,王府来人了。”
唐县令抬起头来,关大郎连忙起身道:“父亲,我出去看看。”
关老爷也一下子睁开了眼睛,放在被子里的手一下攥成了拳头,他指了指关大郎的媳妇,关大郎表示明白,“父亲放心,我们会招呼好王府的人的。”
关老爷微微点头,看他们出去了,便看向唐县令。
唐县令心中一动,走到了他身边,见他嘴巴微动,唐县令便坐到了他身边,将头凑到了他嘴边,“你想说什么?”
关老爷闭了闭浑浊的双眼,低不可闻的道:“东溪庄……”
“什么庄?”
关老爷紧紧地闭了一下嘴巴,然后闭着眼睛又念了一遍,声音依旧很低,但唐县令听到了,“东溪庄……”
关大郎领着王府的人进来时,唐县令还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喝茶,他轻轻的抚了一下衣角上的茶渍,含笑看向进来的人。
来的是王府的属官,曾经是关老爷的手下,他进来看到唐县令微微一愣。
虽然他是王府属官,但也是有品级的,因此唐县令站起来与他行礼,解释了一句,“本县和关老爷是棋友,听说关老爷病重,所以来看看。”
王府属官并没有怀疑,因为关老爷的确好交友,往前十来年,王爷网罗下来的人才有一大半是通过他交友得来的。
他上前关切的看着关老爷,低声道:“王爷很担心大人,所以吩咐下官来看一下大人。”
他刚才看到关家的人在准备丧事了,便知道他没多少时间了,所以他叹息了一口气后问,“大人有什么未了的心愿不如告诉下官,下官回去禀与王爷。”
第907章 不甘心
关老爷努力的道:“我,我近来常梦见故乡的面饼和汤面,我想回家看看……”
王府属官叹息一声道:“大人放心,下官一定转达给王爷。那大郎他们……”
关老爷艰难道:“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仰仗王爷多年,本就心中有愧,怎敢再奢求其他?待他们回去与我守满三年孝,他们自会去搏自己的前程。”
一旁的唐县令便点头道:“这话说的不错,前儿关老爷还与我问起京城四门学的事,大郎和二郎以后要想去考学,可以来我这儿拿举荐信。”
关老爷眼睛微亮,考不考得上四门学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可以趁机离开益州城这摊泥潭。
王府属官笑道:“关大人这是对大郎二郎寄予厚望,下官会禀报给王爷的。”
关老爷一直堵着的那口气终于半松下来,他看了唐县令一眼,然后就去看他儿子,微微抬了抬手,但还没来得及握住便垂了下去。
关老爷的眼皮越来越沉重,在彻底闭上的前一刻,他心里想了很多,脑海中闪过前半生的许多事。
他到底是有些不甘心的,年轻时候进京是为了求取功名,但得罪了人,偶与益州王遇上,受他赏识做了王府属官。
益州王与他有知遇之恩,他也一直很感激益州王,自入王府后便尽心尽力为王爷操持。
分封名号时,王爷因为年纪比前头几位皇子都小,在朝没有功劳,是他出谋划策,帮助王爷得了先帝的喜爱,而后才分封了蜀地这一大块肥美之地。
到了益州城,朝廷因四处征战缺钱,只把益州王府建起来,里面许多东西都不齐全,更别说名草名花,是他东奔西走,拉拢着益州本地的豪绅做了几笔生意赚了钱将整个王府撑起来……
他以为,他这一生虽不能造福天下百姓,却也可以帮助王爷管好益州这一亩三分地,也算是于国于民于主有用了,这一生就不算白走。
谁知道王爷会悄无声息的准备夺位?
因前太子病重,且无嫡出子嗣,二大王和三大王夺权,益州王年纪轻,且不像前面四位大王那样有战功,他以为他们就是看个热闹……
这并没有什么,前太子若薨,益州王和二大王三大王一样都是嫡子,自然可以争,可夺权大战很快尘埃落定,二大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登基,天下就算定下来了。
他没想到王爷还不肯放手,似乎知道他不太赞同此时,便避过他层层运作起来。
等他知道的时候,河工的银子贪了,兵马也养起来了,他甚至联络了朝中不少大臣挑动了他们对皇帝的不满……
关老爷不傻,甚至他很有几分自知之明。
他是见过那位二大王,当今的皇帝的。
相比于自家的王爷,那位才是真正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不仅是将才,也是帝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