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舅舅,后日北城门,朕亲自端酒,送您南出。”
徐牧点头。“好。臣先谢官家。”
***
艮园席散,天已擦黑,宴上的人见证了一场看似不见刀剑的交锋,心里正各自盘算着魏钊与徐牧的得失,没有气节的人甚至开始考虑其了从新站队的事。车马隆隆地从汴京城的正道上行过,城中的而百姓得了消息,都闭门回避。一时之间,万家灯火燃起,屋内炕头上热闹,男人女儿和小儿坐在一起闲说家长里短段。街道上车马不休,车中的人各怀心思,想得却是大陈宫里的家长里短。
说起来,也都是人性中的那些事。
刘宪和郑琰一道回汴京,正是在黄昏时入的北城门。
北城门上的守卫本来就认得刘宪,忙开了城门来拜见,郑琰见城门上戒了严,他到是才从地方的入京,对汴京城也不大了解,便向刘宪问道:“今儿什么日子么?城门戒严。”
刘宪握住缰绳,朝城中看了一眼,只见万家灯火通明,城中主道上却只见车马不见行人。
侧头问城门守将道:“今儿是宫里的钓鱼宴吗?”
守卫忙回道:“刘知都神了呀,这也是能猜到的。”
刘宪下马笑了笑,抬头对郑琰道:“看来不能骑马进去了,一道走走吧。”
郑琰为人正直耿介,与刘宪在外相处下来,到也对这个被百官诟病的内官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听他这样一说,便夜翻身下马:“我到是乐意,不过,刘知都今夜不回宫么。”
刘宪拍了拍袍角上的尘埃,“明日再回也是一样的。”
谁知,话音刚落,就见一个人从远处骑马过来。今日城门上是戒了严的,这个时候有人奔马过来,城门守卫自然万分戒备。
刘宪抬头看去,却见那马上的人是杨嗣宜。
“是杨供奉。”
守将听他这样说,忙眯眼儿细看,果然见马上的是杨嗣宜。他如今是魏钊身边的人,出入城门到不多,守将正愁寻不到机会与他攀上关系呢,连忙叫人把刀剑都收了。
“快快快,别惊这供奉大人的马。”
说着,杨嗣宜已到了面前,他到是没有空领守将的情,径直走到刘宪面前,张口就要说,又陡然看见郑琰站在刘宪身旁,话在喉咙里面一哽,加上将才马奔得快,竟忍不住一阵咳嗽。
刘宪有些好笑。“怎么了,怎么迎到这个地方来了。”
郑琰到是看出了是因为自己,杨嗣宜才不自在,便朝刘宪拱了拱,“刘知都,您有事,我就不打扰了,闲时再也您喝酒。”
刘宪弯身。“好,郑大人好走。”
杨嗣宜见郑琰走了,方将刘宪拉到城门角下,缓了好大一口气儿才道:“您可回来了,出大事了。”
“怎么了?”
杨嗣宜摇头道:“您先不要问这么了,官家要您马上跟我回宫。”
“什么意思。”
杨嗣宜急道:“您别问了,奴婢这个脑子怎么猜得了您和官家的心思,官家叫奴婢来城门口守着,您一旦进城就带您进宫,一刻都耽搁不得,您有什么话,就回去问官家吧。”
刘宪迅速地在脑中思索了一番,“艮园出事了吗?什么事,是太妃的事情吗?”杨嗣宜见他还不走,忍不住上来扯他的衣袖:“我的知都大人,您是什么神仙眼睛奴才不知道,千里之外的事都知道,奴才只晓得,您再不走,官家要收奴才的脑袋了。”
说着,一面拽着他,一面去解栓在道旁的马。
谁知马绳子还未解开,树后面转出一个人来。
“刘宪,去什么地方这么着急。”
刘宪回过头去。济昆站在树荫下面。此时月亮已出,周围的物影被拉得很长,济昆面无表情地站在树下,手掐佛印,身披一身坠金玉的袈裟。那模样,既像神佛,又如恶鬼,看得杨嗣宜心里发憷。
“知都,快走。”
刘宪从他身旁走过,一面走,一面道:“我今日与你,并没有什么可说的。”
济昆提高声音道“我知道你与我没什么可说,不过,殷家的绣姑娘,有话对刘知都你说。”
刘宪停住脚步,回身快步走到他身边。
“什么意思。”
济昆看着他的眼睛笑了笑,“十分惭愧,刘宪,我与大人是真的拿你没有办法了,你鄙夷我们利用女人也好,手段龌蹉也罢,今夜,你必须和我走一趟徐府。”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只汉白玉的老玉镯子。
“你放心,绣姑娘好得很,在徐府等着你的。”
杨嗣宜急了,连忙道:“刘知都,官家要我告诉您,魏夫人的事他的事情,叫您无论如何,不要轻举妄动啊!”
刘宪抬手,济昆倒也爽快地将那只镯子递还给了他。
刘宪鼻中笑了笑,“好。”
说完,他回过头,“杨嗣宜,你先回宫,告诉官家,该考虑的,我尽力考虑,考虑不周的地方,我请他恕罪。”
“刘知都……”
刘宪没有再理他。转而回身,“济昆,我有我过不了的劫,所以不修行,死后没有子嗣祭拜,也没有神佛来渡我,他日你若看着我死,往生经,一定要替我念完。”
73.生不虚
清寂的徐府中庭间, 殷绣一个人沉默地坐着, 自从她被绑入徐府,徐牧便命人将她身边所有的尖锐之物全部收走了,甚至连房间中的家具硬角都被用软布包了起来。绝食便命人掐着喉咙灌, 脖颈上已经被掐出了深红色的指印, 她蜷着身子坐着, 静静忍受着胃中的翻江倒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