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些许无奈。
三叔、四叔今儿个都休沐在家,不若去找两位叔父讨教一番学问?苏承宵是个书呆子,除了做学问实在是想不到什么话题了。
苏承宁虽是武将出身,但在识文断字上也是认真学过的。学问虽比不上兄长苏承安,可好歹也通晓一些,不落人后。
两人来到书房,苏三爷正与苏四爷说着京都米价飞涨的问题。因着米商囤积居奇,导致米价翻了好几番。再这么下去,怕是要出事。
有些家底的倒还好,大不了就是多出些银子。可寻常百姓哪里承受得住,长此以往,必成大患!苏三爷唉声叹气。
苏四爷虽没在朝为官,但身为教书育人的国子监侍讲,亦少不了要关注这些。
昨儿个的课题,讲的便是民生。学子们在说起此事时,亦是愤慨不已,皆道商人奸诈,唯利是图,难怪会排在士农工商最末端。
此事,恐怕不止这么简单。苏四爷以身俱来的敏锐,让他察觉出了一些不对劲。
商人再唯利是图,也不敢拿全家老小的性命做赌注!
京都是什么地儿?是天子脚下!
天上掉块石头下来,便能砸到几个当官儿的!
敢在京都闹事,怕是不想活了!
你的意思是,这背后有什么猫腻?他们的胆子未免也太大了些!苏三爷眼皮子跳了几跳,心中顿生凉意。
莫不是晋王的旧部还未死心,想要卷土重来?
苏四爷的想法跟这个庶出兄长差不多。不过,他怀疑的人选另有他人。他们是算准了陛下不会拿那些商户怎么样,这才将他们推出来打头阵。
萧子墨不是先帝,没那么重的疑心病,也不会动不动就抄家灭族,是难得的贤明之主!
可若他们将陛下的仁慈当做命门拿捏,那可是大错特错!苏四爷呷了口茶,不紧不慢的说道。
苏三爷赞同的点了点头。
当今圣上不是个嗜杀的,可并不代表他懦弱。否则,也不会御驾亲征,杀到西戎境内,平定南夷,建下这不世之功!
两人正说这话,就听见外头传来脚步声。
默契的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各自端起茶盏,没再开口。
三叔、四叔。苏承宁苏承宵兄弟俩进了书房之后,恭敬的向两位长辈行礼。
见是他二人,苏三爷苏四爷神色缓了缓,脸上多了一抹笑意。
在自家小辈面前,两个长辈向来没什么架子。因着两人都是文官,自然少不了要考教一下小辈的课业。
当然,他们考教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苏承宵。
他可是明年要下场的人!
苏承宵显得有些紧张。
苏三爷和苏四爷可都是极有学问的人,若是答不上来,可就丢脸丢大发了!苏承宵忽然觉得,来书房拜见长辈是一个错误的决定!
尤其是苏四爷,能在国子监授课,足以证明他的博学多才!
苏四爷思索了一番,便以方才说的米价上涨民不聊生为题,让他作一篇策论。
苏承宵:
憋了半晌,耳根子都红了,这才磕磕巴巴的说了几点。商人哄抬物价的背后,怕是另有缘由如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便是与西戎一战,消耗过大,但还不至于动摇了根本
苏三爷和苏四爷听了,皆露出惊讶之色。
原本以为他只知道死读书,没想到竟能有这番见解。
你似乎对物价颇为了解。苏三爷赞叹了一句。
苏承宵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答道:小侄去岁南下游历了一番,途中丢了银子,这才知道民间的疾苦
他说得含蓄,但苏三爷跟苏四爷这种过过苦日子的,如何不清楚里头的艰辛。尤其是苏承宵这个从小到大没怎么吃过苦的,那一趟出去想必是遭了大罪。
看来你此次出门长进不少。不常夸人的苏四爷含笑着点了点头。
苏三爷也跟着附和。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这话是没错的。多出去走走,看看外头的大千世界,才能知道自身的不足!
苏三爷外任这么些年,才从中悟出了这许多道理。
一旁的苏承宁没有吭声,却从三人的对话里头听出了一些苗头。
京都,这是又有人不安分了!
考教完了苏承宵,二人又将注意力放到了苏承宁这个侄子身上。尽管是长辈,但如今苏承宁的官职却要高出两位叔父许多。在朝中的威望,甚至比世子苏承安还要高。
子英的伤可大好了?苏三爷笑着关切的问道。
苏承宁起身答道:劳叔父关心,已经大好了。
苏三爷捋了捋胡子,继续问道:可去后院见过了你三婶儿?
见过了。苏承宁不自然的抿了抿唇。
可有相中的姑娘?苏三爷又问。
苏承宁罕见的红了红脸,无措的说道:后宅女眷众多,侄儿怕冲撞了诸位夫人,不敢多做停留,便匆匆出来了。
苏三爷见他那窘迫的样子,忍不住开怀大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瞧你这样子,竟畏之如虎狼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