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4页
    执法队长没想到江少辞不答反问,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很快镇定下来,说:“据目击弟子说,那股气息是黑色的,里面还蕴含着吞噬力量,这等怪相除了魔气,还能是什么?其他门派也发来密报,说在这段日子各辖地不断有怪事出现,疑似魔道作祟。仙尊是唯一近距离接触过魔气的,掌门想向仙尊了解些详情,请仙尊随我们走一趟。”
    江少辞嗯了一声,嚣张又无辜道:“我什么都没发现,可以让我走了吗?”
    执法队不动:“仙尊,我们也是受命于人,请勿要为难我等。”
    江少辞神色不动,眼神倏地变得尖锐:“调查魔道,你们却来拦我。怎么,你们怀疑我是魔?”
    执法队长恭敬地垂下眼睛,身侧手臂却不知不觉绷紧,随时准备扔法器:“掌门是为天下安危着想,劳烦仙尊为了大义,配合一二。”
    “为了天下安危。”江少辞似笑非笑,道,“可真是个光辉伟大的借口啊。你们所谓的目击弟子,就是詹倩兮吗?”
    执法队长的表情尴尬起来:“仙尊,我们是奉命办事,其余事并不知晓。”
    “行了。”江少辞懒得和他们浪费口舌,说,“那些老东西在何处,前面带路吧。”
    执法队长松了口气,后退一步,说:“长老和太虚道尊已在明吾峰等着了,仙尊这边请。”
    执法队长给江少辞带路,其他人上前,意欲将牧云归带走。他们才刚刚有动作,突然一股剑气袭来,他们吓了一跳,慌忙后退。剑气擦着他们的衣服边掠过,落在地面上,立刻像切豆腐一样划出一条长长的裂隙。昆仑宗来往弟子被这股剑气吓到,纷纷拿出法器防御。
    身后,一座宫殿被削掉一个角,缓慢倒塌。执法队的人紧紧握着剑,表情已殊为难看:“仙尊,你这是何意?”
    江少辞看了看手中的太阿剑,随手一掷归入剑鞘。他不紧不慢,说道:“没什么意思。你们算计我,我忍了,但若敢对她动手,别怪我不客气。”
    江少辞将南门广场劈出一条裂缝,一眨眼全宗门都知道天衍仙尊又闹脾气了。而这次事情似乎格外复杂,天衍仙尊去了明吾峰,到现在都没有下来。
    弟子们嗅到不同寻常的气息,私底下不断打探。渐渐的,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消息,说修仙界有人勾结魔道,各仙门十分重视,这段时间都在彻查。
    那天衍仙尊被关起来……弟子们意识到大事不妙,纷纷噤声,再不敢听了。
    当日执法队本来要带牧云归离开,江少辞不允,最后两人一起去了明吾峰。江少辞去见自己师尊和昆仑宗的长老,而牧云归作为客人,被“请”到侧峰的一座宫殿里。
    这座宫殿建在峭壁上,对面就是幽谷,山清水秀,灵气充裕,景致十分清雅。但牧云归并没有赏景的心思,她时刻关注着江少辞那边的宫殿,然而一连过了几天,毫无动静。
    牧云归渐渐坐不住了,她和江少辞解释过好几遍他回昆仑宗后的经历,尤其强调了桓致远、詹倩兮等人是如何联手骗他的。说白了,桓致远他们能成功,并非因为他们的计谋多么精妙,而是因为江少辞信任他们。
    这次,她提前警示江少辞,他应该不会中计才是。可是连着几天风平浪静,牧云归心里越来越慌,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江少辞还是相信他们了?早知如此,她就不该让江少辞回来的。
    牧云归一边写字一边想江少辞的事,越写越心浮气躁。她放下笔,知道这帖字是写不下去了。她掀开香炉,正打算将写废的字烧掉,殿外忽然响起一道声音:“姑娘这页字写得极好,怎么不继续了?”
    牧云归一惊,手里的纸张落入香灰,边缘顷刻舔上蓝紫色的火舌。牧云归肃着脸回身,看到宫殿门口,阳光灿烂处,正站着一位白衣男子。
    他身姿修长,容貌清美,气度雍容,一袭白衣胜雪,牧云归只看一眼就猜出了他的身份。他敛着长袖入门,对牧云归微微一笑:“在下宁清离。想必,阁下便是牧姑娘吧?”
    果然是他。牧云归合上香炉,敛衽浅浅行礼:“太虚道尊。”
    据说在江少辞出现之前,宁清离是修仙界最出名的人物,他仪容清绝,修为高深,一身剑术出神入化,为人却清冷疏离,如高岭之花般可远观不可亵玩。就算修仙界多英才,像宁清离这般面面俱到的也是稀少,因此,宁清离连续千年蝉联最受欢迎的道侣,只可惜宁清离眼光高,无心情爱,连徒弟也没有。
    直到另一个更传奇、更不可思议的少年横空出世,短短几年就统治了修仙界所有排行榜,只除了一个榜单——最受欢迎的道侣。
    一方面是因为江子谕孤傲跋扈,做人也太过高调,另一方面,是因为宁清离着实无可挑剔,没有缺点。
    如今,牧云归亲眼见了宁清离,很快相信传言不虚。宁清离入座,动作优雅自然,仿佛他才是这里的主人。他给牧云归沏了茶,手指微抬,轻轻送到牧云归身边:“牧姑娘,请。”
    牧云归看着面前的茶盏,并没有接。宁清离见状轻轻一笑,说:“他在你身上设了保护禁制,只有比他高一大阶的人才能打破。他修为已是现世最高,如今天底下,没有人能伤害得了你的。”
    牧云归最终给宁清离颜面,伸手接了茶,但转手就放在桌案上,并没有要喝的意思。宁清离看到笑了笑,慢条斯理撇动茶沫:“子谕六岁便离了家,是我亲眼看着长大的。我和他说是师徒,其实和父子没有差别。以我的年纪,莫说当他的父亲,便是祖父都绰绰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