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页
    他窸窸窣窣,似乎是在翻找着什么。
    他擎着一盏油灯,豆大的光芒照出男子侧影,蓝衣身影修长,却是今日有过一面之缘的,顾泽芳顾大人。
    容凤笙心头一跳。
    顾泽芳背对着他们,从带着微微霉味的箱笼中,捡拾起一本古籍。
    正要起身,目光却是一顿。
    地面之上,有一条白绢,质地细腻,还带着隐约的香气。
    藏经阁素来只有僧人进出,何人会将这种东西遗留在此?
    他拾起,下意识想要回眸,却倏地有人出声低唤。
    “泽芳,可找到了。”
    那道声音是——谢絮!
    顾泽芳低低应了一声,须臾,脚步声远去。
    容凤笙怕的不行,谢玉京却好像很是惬意,低低在她耳边道,
    “父皇来了,看来我们暂时走不了了呢。”
    他的指尖缠绕着她细细的衣带,像是随时都会解开,见容凤笙一脸紧张的样,谢玉京勾唇一笑,撩开她汗湿的发,俯身咬住她的上唇。
    她的手指,被他更加地撑开了一些,指节寸寸相贴,抵死纠缠。
    谢絮似乎正在与顾泽芳交谈,并未注意到这边的动静,容凤笙松了口气,便听他压低声音,在耳边说话,“父皇有那么多的女人,你不觉得自己吃亏么?”
    “既然他可以另找新欢,肆意畅快,为何你不可以?”
    肆意畅快……
    他指的是什么肆意,什么畅快……
    容凤笙微微一颤,后腰被冰凉的指节抚过。
    她面上的绯红,瞬间蔓延到了耳垂,仿佛开得极糜丽的石榴花。
    他眉头一挑,鼻尖抵住了她的。亦是有汗水,顺着清俊的眉骨缓慢流淌而下,挂在下巴,欲落不落。
    他的发丝垂下,与她的交缠在一起,滑入衣领,修长的脖颈处,凸起隐约坚硬的喉结。
    她脑海中,又响起方才看到的那句话。
    与长生血的寄主交.合,方可解毒……
    那两个大字,挥之不去。
    枉她读了那么多年的佛经,还教导遗奴要清心寡欲。
    到头来,自己却被迷惑。
    真真是,命里合该有此一劫……
    她心跳如擂鼓,熟悉的灼烧感再度袭上,他敏锐地发觉,“是尽欢又发作了吗?”
    她还没说话,便见谢玉京手指轻挑,掀开了衣领。
    他的肩膀处有一道细细的血口,正往外微微渗出血迹,想来是之前的伤口崩裂了。
    容凤笙犹豫了一下,便将嘴唇伏了上去。
    他抬手,隐忍地捂住了嘴,手背青筋凸起。
    容凤笙还担心自己会弄疼他,不过吮吸一会便离开了,却忽地被他扣紧了后脑,迎向自己。
    “很舒服。”
    他伏在她耳边,低低地喘了一口气。
    容凤笙的脸腾的一下烧起来了。
    那边,“这玲珑棋局,便是迄今,也无人能解,”
    谢絮握着那本棋谱,叹道,“泽芳的棋艺出神入化,倒是朕这几年退步不少。”
    “不过,朕今日来,可不单单是寻你手谈的,”
    谢絮含笑道,在对待除了女人的问题上,他倒算是个合格的君王,
    “新朝初立,京中百废待兴,朝中需要爱卿这人才,朕也希望,泽芳能够回宫助朕。只是,连发三道圣旨,爱卿都拒不回京,难道,当真要朕三顾茅庐,才能请动爱卿么?”
    他语气里隐约有着冷意。
    顾泽芳的声音随后响起,不甚古雅清冷,“并非臣抗旨不遵,只是微臣奉旨修撰国史,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便先将手头的事务处理得当,才敢言其他。”
    他们顾家世代忠良,深受大兴皇室的庇佑,却被谢氏取而代之。
    虽然,顾家已经投诚,顾泽芳似乎也没有什么道理,举世皆浊他独清,只是,人有些时候,就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
    顾泽芳的祖父乃是大兴重臣,虽然仙去多年,可顾泽芳从小由祖父亲自带在身边教养,是以性情极为清正。
    所以,他并未选择侍奉新君,而是留在佛寺,修撰国史。
    “陛下身边早已有了贤明之臣,可堪大用。”
    “荆幸知?”谢絮语气有些沉肃,“此人可用,却不能久用。”
    有些时候,皇帝并非只用贤臣,也会用一些小人,除掉那些跟自己唱反调的,等到朝局稳定之后,这些奸佞与酷吏,自然就会成为一颗废棋。
    容凤笙听到这,心里也有了底,倒也难怪,荆幸知急巴巴地要跟她合作了,这是怕自己地位不稳啊。
    谢絮颇有些拐弯抹角,“有些事情,爱卿当放则放,何必苦苦郁结于心?”
    看来谢絮的来意,竟是请顾泽芳回朝了,他要做什么,莫非……是开始忌惮谢玉京了?
    想着她看了面前的少年一眼,却见他眉眼间亦是几分阴沉。
    “你觉得,储君如何,”
    “太子殿下?”顾泽芳沉吟道,“殿下能力出众,只是有些手段,到底狠辣残狠了些,有失仁爱,”顿了顿,又道,“却也并非什么坏事。”
    谢絮旁敲侧击道,“若是顾二小姐嫁进皇室,为太子妃……”
    顾泽芳一口回绝,“顾家之女,不会再次嫁进皇室。”
    这位顾大人,倒是勇气可嘉,容凤笙暗暗感慨,第二次见到有人敢这样落谢絮的面子,第一次是谁,自然是那位魏太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