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0页
    准备明日一早继续救援。
    吴悠与赫连倾城见大家都安顿好,便一起进入空间。
    次日所有人吃好早饭后,全部开始进入救援工作。
    这次,那些没有离开的百姓,吃饱喝足,壮劳力全部加入了救援队伍。
    县令担心李家村里还有存活着的人,率先带人去那里挖掘。
    一部分人则留在附近几个受灾的村子,帮着村民们抢救粮食与干柴。
    有了这些,百姓就能熬过这个冬天了。
    日子按部就班的继续着,吴悠与赫连倾城带着侍卫们在这里帮助救援,一直持续到了第八天。
    赫连云康进入京城后,直奔皇宫。
    在见到皇上后,将堂兄的亲笔所书交给了后者。
    赫连毅早在前几天就收到了赫连云康的奏折,正准备派人去曲州府了解情况。
    钦差已经选好了,择日就要出发。没想到,时隔几天的时间,儿子再次送来了让人气愤的消息。
    他狠狠的拍了一下面前的书案:“混账,我堂堂大禹,竟然有这样妄为的官员,该死!”
    待赫连毅一通发泄后,赫连云康再次提起了那位黑风寨的大当家:“皇伯父,您可曾听说过东方兴德那个老家伙有过什么义子?”
    赫连毅听到侄儿的问话,收敛了一下愤怒的心神。
    良久,开口道:“老贼曾经确实有个义子,名叫东方朔,朕做太子的时候,曾经见过几次。”
    赫连云康没想到,皇伯父真的知道这个人,当初他写奏折的时候,没敢提东方朔的名字。
    他只说了黑风寨大当家,防备着万一奏折到不了皇上手中,再因小失大。
    见皇伯父知道这个人,赫连云康立刻将他们在黑风寨三当家那里得到的消息一一道出。
    赫连毅刚刚熄灭的怒火再次中烧:“东方兴德,朕要活剐了你!”
    赫连云康看着暴怒的伯父,十分理解他此刻的心情,自己当初知道这些的时候,也没比他好到哪儿去。
    把曲州府的事情,以及捉了刘建的儿子刘定兵,事无巨细的说给皇上后,赫连云康才返回安王府。
    待他走后,赫连毅最先派人将刘定兵押入大理寺的牢房中,待刘建归案后,一并审理。
    紧接着,叫人将刑部侍郎魏青云叫来。
    这魏青云是赫连毅的心腹,也是这次准备派去曲州府的钦差。
    待魏青云进宫后,赫连毅将刚刚得知的事情全部告诉了他,并命令其立刻着手准备救援物资以及人手,以最快的速度出发曲州府。
    天关镇这边,救援仍在继续,又过去了十天。
    知府那边仍然没有派来任何救援物资和人力。
    救援工作在官差、侍卫、百姓们齐心协力下,有了明显的进展。
    李家村被埋住的尸体全部挖出,为了不染疫病,吴悠提议全部火化后再进行掩埋。
    被积雪掩埋的官道,吴悠与赫连倾城在人们都去其他村子救援的时候,偷偷用铲车彻底打通,来来往往的行人多了起来。
    县令等人虽然很疑惑,这道路是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通的。
    可他始终没找到答案……
    吴悠与赫连倾城二人觉得,这样的效果不错,让他们随便猜去,反正自己在人前什么都没做。
    当初逃难的百姓,听说这边的情况已经稳定,陆续赶了回来。
    那些人看到县令大人这么拼,谁都不想看着,全部主动加入救援队伍。
    正在大家奋力救援的时候,县令收到消息,说皇上派钦差过来了。
    他终于看到了希望……
    钦差过来,他这个父母官肯定要去迎接的,连忙扔掉手中的铁锹,带着两个官差迎了过去。
    赫连倾城很好奇,父皇会派谁来这里。
    反正悠悠给自己化了妆,也不怕被认出,索性留在那里看看。
    县令那边接到人,立刻跪地,口中念着:“卑职上阳县县令朱旭,见过钦差大人。”
    钦差路上就已经听说,这位县令带着官差们,没日没夜的救助灾情,对他甚是钦佩。
    见朱旭要磕头,连忙上前阻止:“朱大人免礼,你们辛苦了!”
    第369章 功成身退
    待朱旭起身后,带着钦差一边往救灾的现场走,一边汇报受灾的情况。
    一旁跟着的两名官差,见大人对刘建那个狗官只字未提。
    其中一人实在忍不住了,开口道:“启禀钦差大人,小的上阳县捕快王三有补充。”
    钦差寻着声音看去:“哦?你有什么补充的,尽管说与本官听。”
    朱旭见自己的属下这么不懂规矩,想去阻止,已经来不及了。
    王三禀报道:“回钦差大人的话,曲州府知府刘建,自从灾情开始,一直不管不问,还不允许我们大人上报朝廷,望大人明查。”
    魏青云来的时候,皇上就已经跟他提过此事。没想到,这么多天过去,那位知府大人依旧无动于衷。
    几人边说边走,很快来到了救援现场。
    命人将部分救援物资带过来,由县令负责分发下去。
    百姓们见到朝廷为了他们,派来了钦差大人,带着救援物资来帮助他们,纷纷露出感激的神情。
    一个个的干起活来更加卖力。
    赫连倾城在看清那位钦差大人是魏青云后,知道这人是老爹的心腹,安心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