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毓放下朱笔,端起茶盏轻啜一口:“岑家案子没有重申的必要,不管当年发生了什么事,都已经过去了。”
谢锦应是。
“不过那个孩子太子既然想要,就让他进宫吧。”容毓淡道,“殿试之后给太子选几个伴读,看有合适的都可以送进宫来。”
谢锦恭敬应下:“若无别的事情,臣先告退。”
容毓嗯了一声:“早些回去休息,不用忙得太晚。”
“是。”
谢锦离开之后,南曦让人带昊儿去洗漱就寝,她转身坐到锦榻上,声音带着几许喟叹:“岑家可惜了。”
当年静华女帝在位时,岑家算是少数没有参与进皇夫事件中的家族之一,虽然当时地位和影响力还比不上其他家族,但随着静华女帝驾崩,幼帝登基,岑家得到摄政王重用之后,地位就越来越稳。
幼帝能够坐稳皇位,东陵能挡住外敌,岑家功不可没。
只是后来帝位一代代传承,岑家后代得到的器重和荣耀越来越多,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终于政权和兵权两手抓,渐渐有些骄横自大,才引得了帝王的不满。
“功高震主是事实,不臣之心也是事实,岑家并不冤枉。”容毓揽着她的腰,“不过这件事最大的责任还是在皇族,君王就算如何信任宠幸臣子,也应该有个度,不能捧得过高,否则早晚会起杀心。”
南曦挑眉:“我眼看着你对谢锦和轩辕曜好像也器重得有些过,就不怕最后害了他们?”
“我这不是还在吗?”容毓淡笑,“给他们多少信任和器重,都是因为有把握他们翻不出手掌心……曦儿该明白宠和捧的区别。”
南曦点头:“所以这就是你想早早为昊儿培养势力的原因。”
“一朝天子一朝臣。”容毓道,“朝堂上许多重要的职务都需要阅历丰富的老臣担任,但君王的宠臣却必须是自己能掌控的,且性情多多少少相投。
老臣们身在中枢,尽责尽力就好,宠臣则需做到荣辱不惊,进退有度,行事风格符合君王心意,且必须永远忠诚。”
君臣君臣。
君王掌握主动权,臣子忠诚谦恭,如此才是君臣之间最合适的一种相处模式,君王不猜忌,臣子不越矩,便不会有功高震主惹来猜忌一说。
朝堂安稳,君臣和睦,才能一心抵御外敌;
君王猜忌,臣子不恭,就会引发家国内乱,若内忧外患同时发生,家国如何强大?社稷又如何安稳?
南曦笑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摄政王,真是深谙帝王之道。”
容毓道:“曦儿过奖。”
第793章 弃武从文
因为行军出征一事,原本该放在七月的殿试到底是延迟了一个月,八月初五众考生在保和殿进行了一场复试,直到八月初六才开始真正的殿试。
大殿上设好一个个座位,文房四宝摆在案上,宣纸铺开,学子们接受检查之后一一落座。
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对于在场的考生们来说都不难,四书五经是学子们必读书卷,只要平日读书用功,很大几率都可以过关。
内侍得了旨,高喊一声:“考试开始!”
考生研磨,提笔蘸墨,开始奋笔疾书。
大臣们安静地站在两旁看着众学子作答,这么多双眼睛注视之下,若有人能舞弊才真是出了奇。
第一场考试很顺利,也很安静,没什么事情发生。
一个时辰到,众考生齐齐停笔,负责收卷的官员过来把卷子收上去。
内侍宣布休息一刻钟,考生们可以自行去解决如厕问题。
摄政王做事讲究效率,因为殿试是科考最后一关,人数已经刷下去了大半,试卷不需要再封闭,摄政王当场任命几个官员去偏殿阅卷,楚红衣和谢锦则带着几个人在偏殿巡逻监督,杜绝一切形式的舞弊作假发生。
第二场考试是写一篇文章,由摄政王亲自出题。
写文章是即兴发挥,事前谁都不知道摄政王出的是什么题,连大臣们都不知道,学子们写完文章之后,同样由专人把卷子收上去,摄政王过目,再有几位内阁老臣轮流传看,谁的文章写得好,一目了然。
自然,若摄政王想考些别的,也会当场出了几个对子让学子们对,或者出个题让学子即兴作诗,题目可以是风花雪月,也可以是江山大事,可以是季节呼应,也可以是君臣之道。
学子们除了文章做得好,脑子还得灵活,平日里读书多,见识广,在这样的场合下自然也不会太紧张,从容应对,尽显才气。
“这一批学子学识都不错。”容毓转头看向诸位大臣,“各位觉得怎么样?”
众臣纷纷点头:“个个实力强劲,尤其前三名,着实难分上下。”
从前一日的复试和此前秋闱、春闱的综合成绩来看,前三名已经在摄政王和诸位大人讨论之后定了下来,分别为楚家的楚玄衣,寒门子弟穆景林,墨家嫡子墨玄武。
谁也没料到墨家嫡子会选择弃武从文,参加科考,更未料到的是他居然会一举进入前三甲,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看来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墨家嫡子,实力不容小觑。
不过比起穆景林的谨慎和楚玄衣的谦逊,墨玄武的文章隐有锋芒,不知道会不会让摄政王不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