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0页
    孟姜继续夸道:“你沉迷科研,是因为你有一颗爱国之心,想把我们的国家和军队建设的更好更强,我就喜欢你这种沉迷工作的,因为我也如此。”。
    听孟姜提到“喜欢”二字,古长安眼睛里燃烧起了最亮的光,傻傻的笑起来,忍不住将一直憋在心中的话脱口而出,“孟姜同志,如果你以后想谈恋爱了,可以优先考虑我吗?”
    说完就后悔了,一脸忐忑的看着孟姜,很怕被拒绝。
    孟姜听了忍笑,觉得男孩子还真是无师自通,谈恋爱很顺手嘛。
    “可我以后还要考大学,还要好好长本事,估计二十五岁之前都未必谈恋爱,你比我大六岁,估计等不了吧?古爷爷天天盼着要孙子。”
    古长安立刻道:“我可以的,不要说二三十岁,四五十岁我也可以等。”
    孟姜:“……那好,一言为定。不过你要有了喜欢的女孩子,不用遵守诺言,我可以体谅。”
    其实对于古长安,她并不是像喜欢恋人那样,因为恋爱是热烈的冲动的,没有任何理智的,但她至少喜欢这个人。
    年少时候的喜欢很难得,希望她的这些话能让他的生活变得甜蜜一些。
    原生家庭的不幸造成他一辈子的自我否定,明明是很优秀善良的人,不该遭受这种人间疾苦。所以虽然只是喜欢,孟姜却愿意给他一束亮光。
    没有任何时间恩爱,两个算是准恋人的两人第二天就分开了,一个奔赴西北继续埋头科研,一个沉迷医学努力帮助病人。
    孟姜每个月会收到古长安的一封信,还会有西北的各种各样的特产,甚至还会收到好多津补贴和粮票工业票作为零花钱。
    而孟姜则会做各种酱菜酱肉小吃之类的邮寄给古长安,每年还会带着军绿色的发卡照相寄给古长安,让他看到自己一年一年在长高,在变大。
    两个不怎么浪漫的人,信中说着不怎么浪漫的事情,却觉得走得越来越近。
    孟姜觉得这样分居两地的恋爱真的太适合她了,因为她真的很忙,这种偶尔的甜蜜比天天腻歪在一起要好很多。
    这世上本就没有千篇一律的爱情,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第108章
    孟姜很满意和古长安的异地恋, 觉得这样的生活又甜蜜又没有腻腻歪歪的负担。
    可古爷爷却不这样觉得,他觉得自家孙子太对不起小孟同志了,一点都没有尽到男朋友的责任, 放着这样漂亮可爱又能干的小姑娘不管,他这个当爷爷的都着急。
    尤其看着自从和孟姜谈恋爱, 孙子现在的状态好了许多,每次信里都能感受到他的自信和从容, 古爷爷就更喜欢了。
    可他也知道孙子所从事的科研意义重大, 对国家实力影响巨大, 不是说放弃就放弃的, 当爷爷的只能支持。
    两难之下古爷爷便拼命替孙子补偿孟姜,连带着受过孟姜恩惠的老头老太太们都帮着照顾, 让大院里的人都知道孟姜有大佬们罩着,可不是什么来自乡下的小可怜。
    所以这几年,孟姜过得十分如意, 并不用担心任何人情关系,只一心搞事业,把自己的医学好好发挥出来就可以。
    在古代世界的时候, 她很多时候都必须忙于人际关系, 而到了现在最爽的便是可以凭实力说话。就如那些帮助她的老头老太太,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她医术高超让人信服。
    她凭着一身的针灸和接骨技术,得到了大家的尊重。而她也不满足于此, 在中西医之间努力吸收知识精华。
    孟姜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总有一天用得上!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76年底,此时大大小小的革委会们彻底倒台, 全国气氛大好。
    虽然国家在物质上依然还不丰富,但百姓的精气神回来了,过年过节也敢热热闹闹。
    这一年春节,孟姜攒了半个月的假期,可以回向阳屯好好过个年。对的,此时的向阳大队又恢复了老名字向阳屯。
    村子名字虽然变了,村民们依然信任孟向东,推举他为村长。不仅孟村长为人公平仗义,还因为人家三个孩子都超级有出息,这样的家庭别说在村里,就算在乡里都数得着。
    此时孟楠已经成了大姑娘,谈了一个对象是钢厂的技术工人,大学毕业生,性子也挺不错,计划明年就成婚。
    姐们俩相见,和往常一样相互挽着胳膊聊了半天。孟姜问姐姐,“姐你明年结婚,我姐夫同意你继续读书吗?”
    孟楠叹气,“他一般的事情都听我的,应该不会拒绝,但我自己发愁。你也知道我从小学习一般,一读书就要秃头。这几年你天天发疯,见面就念叨让我多读书,可读书有啥用,最后还不是当工人。”
    孟姜气得掐了姐姐一把,“姐夫可是大学生,你一个初中生,就不担心过日子没有共同语言?而且虽然都是工人,但管理层和车间工人能一样吗?你现在三班倒,上夜班多辛苦呀,以后有了孩子更难了。”
    孟楠心道,过日子也不看语言不语言,还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家家都没区别嘛。
    见孟楠不以为然的样子,孟姜凑到她耳朵边小声道:“我听说一个消息,明年年底可能恢复高考,到时候你就算考不上大学,考个大专也不错。咱们省里市里都有学校,到时候和单位商量一下读个委培或停薪留职,又读书又能顾家,岂不是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