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松了口气,家里也的确没啥好招待的,于是便跟春丫慢慢攀谈了起来。
原来小四本名吴放,家中原在城外十里处的尾栅村有三十亩良田,他爹是家中独子,十七岁便中了秀才,几年前上京赶考途中遇到山匪,不幸遇难。
他爹的尸首被抬回来的那日,他娘就疯了,过了没多久,便也病死了。
那时吴放不过五岁,小妹吴娇才两岁,吴老太爷也早在一年多前驾鹤西去了,于是一众世伯族叔把他们家三十亩良田和十几间的青屋大瓦房给瓜分了个干干净净,最后吴奶奶拎着菜刀,带着两个孩子,拼死从尾栅村逃了出来。
她找到了吴放他爹当年的同窗好友,此人那时正好在县衙当文吏。
听闻祖孙三人的遭遇也非常同情,便出钱疏通,好歹是把吴放给单独立了户,再把吴放他爷爷那辈给分了宗,不再和尾栅村的吴氏有任何瓜葛,这才让他们祖孙三人能在这县城里安置下来。
之后的日子,这位昔日同窗也时不时的接济他们,知道他们买下这处小房子已经花光了从家里带出来的钱,便给吴奶奶找了份浆洗的差事,每月也会或多或少的接济点粮食给他们。
不过去年年底,这位同窗便调任到他处去了,这往日的照应便没有了。
那日春丫遇到小四他们的时候,吴奶奶正好是病了,他们三人皆靠吴奶奶浆洗度日,手停就口停,家里存的几个铜板给吴奶奶抓了几服药便见底了,在他们三人已经断粮之际,正巧遇到春丫几人。
虽然春丫他们看着也不像有钱人,但是出手却实在又大方,给他们的那些包子馒头,硬生生让他们挺过了四五日,待到吴奶奶病情好转,可以下床开始做活了,那些干粮正好吃完。
此时春丫听着小四平静的讲述,看着小五正安静的坐在一边,捧着她给的肉包子也不吃,吴奶奶沉默的搓洗着衣服,一时间百感交集,不知道自己这么窥探人家的过往到底是对是错,对于又让他们想起那些不愉快的从前觉得很抱歉,“对不起啊,我不知道……小四,我其实就想问问你,你愿意来我家店里来做工吗?”
“我愿意的!”小四想也不想就回答。
“可我还没说工钱呢!”
“春丫姐,我不要啥工钱,我就想你们要是开食肆,能不能每日就给我些饭菜?让我妹和奶奶吃顿饱饭就行。”小四忽闪忽闪的眼光认真的看着春丫。
被小四这么一说,春丫更是心酸,鼻头一酸,她深吸了口气,控制了下自己的情绪,“说的啥话,做工怎么能不要工钱,你呢每日就去码头给咱们拉拉生意,或有船上的客商要送餐食的,你就给跑跑腿,吃饭就咱们店里包了,不过不能挑哈,剩啥就吃啥。另外工钱算你一百五十文一个月。
还有奶奶,这浆洗的活您也别干了,跟小四一起来,您就负责给我们刷刷碗,洗洗菜,饭也在店里吃,当然小五也能带着,别乱跑就行,每月给您两百文,您看您愿意吗?”
第54章 我可以做主
正在默默洗衣服的吴奶奶听春丫这么说,抬起头,颤声问:“丫头,这事儿你能做得了主吗?”
“能啊,我可以做主的,不信您问小四。”春丫很认真的点了点头。
“我不是怀疑你,我就是觉得这事儿,这事儿……你可又救了我们祖孙三人了,丫头老太婆我谢谢你啦。
你放心,洗碗洗菜我指定能给你干好,我们也不挑吃挑喝,每日能给口饭吃就行。”吴奶奶说完,别过了脸,用围裙默默的擤了擤鼻子。
小四更是一叠声的道谢,连小五都笑嘻嘻的把自己手上端详了半日的包子递给了春丫,“春丫姐姐,你吃!肉包子可好吃了!”
这春丫可不能要,本来就是她买了给他们的,推让一番,又和小四约定好明日一早让他就在陶家巷等,到时候有什么事儿,徐达自然会安排的,至于吴奶奶,那还是得等铺子里都弄好了再去就行。
交代完这些,春丫见天色已经不早,便匆匆告辞,小四几乎一路要送她到城门外,春丫赶了他几次,他才一步三回头的回去了。
到得城门等车的地方,徐达他们还未到,估计今天他们三人要晚了,城门边有卖芝麻烧饼的摊子,两文钱一个,春丫去买了四个,边吃边等。
一直等到天色都快黑了,才看到徐达赶着骡车朝城门而来。
“啊呀,我闺女等急了吧?石头赶紧的,拉你妹妹上车。”徐达絮絮叨叨的停下了车。
春丫笑嘻嘻的回道:“不急,急啥,我就知道你们今天得晚,喏,我买了芝麻烧饼,你们垫垫饥吧。”说完把烧饼分给了徐达三人。
正饿的晕头转向的三人接过烧饼,三口两口就吃完了,赶骡子上路,徐达就跟春丫说起了下午的事儿。
下午徐达和春丫分开之后就匆忙赶回店里,赶上了书院放学那波客流。
因为店铺已经定下了,所以徐达也给自己宣传了一把,就说铺子搬迁到南城码头那里的陶家巷去了,离这儿也不过一刻,学子们以后要是得空,欢迎光顾,价格还是便宜,用料依旧实在。
虽说他心里知道,到时候去的人肯定不多,不过反正嘴闲着也是闲着不是。
有人表示太远了,也有人表示有空一定会去光顾。
听说徐达他们要走了,那吃的人更是比以前还要多,没多会儿功夫,店里准备的吃食就售卖了干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