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说是徐家大房发财了,徐老汉跟着享福呢。
也有说徐家大房压根没啥钱,没看到买地买不起熟地,只能买荒山吗?
那房子,统共就那么几间,还都是土坯的,有钱干啥不造个新宅子啊?
可还有人说,没见早上张氏给开荒的人发工钱吗,提了一大箩筐的铜板,来一个算一个,一分都不带拖欠的,据说光工钱就发掉了上万个铜板呢。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
不过要说这牛车,也算买的及时,两天之后秋收开始,这牛倒是派了大用场。
因为徐达他们换了新买卖,才刚开始营业没多久,也不方便关门,人手也特别紧张,便只让盖头和郑山富回来帮忙秋收,春丫反正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啥忙,便去店里算账,石头打菜,吴放送外卖,郑夏一个人跑堂来不及,方婶只能顶上来,人手只能说是勉强够,不过好在开业至今,大家都磨合都差不多了,也算是忙中有序。
那边秋收的队伍,虽然比夏收少了石头和徐达,但是郑山富以前在庄子上也是干惯农活的,一个能顶徐达一个半,收粮的进度倒也很快,这边地里稻子刚割下来,那边就能用牛车拉着把粮食弄回家晾晒了,徐老汉越看越觉得自己买牛车的决定做的非常正确。
张氏还是负责每日给老宅众人做饭。说起来,已经分家的儿子,本是没什么义务要帮老宅加餐的,但是张氏和徐达在钱方面原也不是计较的人,再说家里开荒,养殖虽然都给了老宅报酬,但是怎么说呢,人家也真心为他们打算很多,把这些事儿交给老宅的人,张氏就觉得特别放心,所以人家现在忙着收粮,她好歹也要出一份力。
张氏的拿手好菜,便是一锅炖。她现在发现在一锅炖里放上香菇,那味道可以提升一个档次,所以让徐达提前买回了一堆的香菇。
把香菇浸了,或剁个鸡,或剁块排骨,加点头抽,再倒上些麻油,撒一点点盐,和大米一起闷上一刻,开盖就有一股奇香。
夏收因为已经收了一批粮食了,所以秋收的时候,基本每家田头都会有人送饭去,可徐家这饭送的,实在是太香了,惹的隔壁唐老二只想骂娘。
徐老汉还喜欢端着饭碗跟唐老二聊收成,还要假客气,“我那大儿媳给整的这饭,可香,他二叔要不要来一碗?”
唐老二想啊,不吃白不吃,你自己问的,别怪我不客气,“好啊,我也尝尝大赖子媳妇儿的手艺。”
结果徐老汉一回头,“啊呀对不住啊他二叔,那帮臭小子太能造了,这都分完了,对不住啊,下次一定给你多带一碗出来。”
唐老二:呸!!
第103章 威胁
三元村的秋收忙的热火朝天,而徐达却迎来了开业之后最大的危机。
秋收开始的第三日,午时的时候,徐达的铺子里就来了几个穿着无袖短褂,五大三粗的汉子,领头的却是个土行孙长相的瘸子。
来者共七人,进了铺子也不点菜,倒是占了两个桌子,方嫂子见人一身腱子肉,也不敢上前询问,只悄悄走到春丫跟前,说道,“小姐,您看那几人,来了也不点菜,感觉像来寻事的。”
其实这几人进来的时候春丫就已经注意到了,不注意不行啊,造型太奇特了。
现在算时节已经到了深秋,这些人还光着膀子穿短褂,这造型实在过于彪悍,再说前头那人,用春丫现代人的标准衡量,最高不超过一米五,还是个瘸子,只要不瞎,总归会多看他们几眼的。
见方婶来说,春丫犹豫了下,“不用管他们,你管你忙。我去喊我爹。”方婶应了声好,绕开那两桌,忙自己的去了。
在一旁盛菜的石头当然也看到了这些人,见春丫要走,担心的问:“妹子,这些人怎么回事?”
春丫朝那两桌看了两眼,回过神,“没事,哥你看着点,我去喊爹。”说完便往后院走去。
此时已经过了中午人流最高峰,徐达刚炒完最后一锅大白菜炒鸡蛋,正坐一边看盖头盛菜呢。
见春丫急匆匆走来,便问:“怎么啦?这会儿你不在前头收钱,来这儿干嘛?”
“爹,你是不是得罪什么人了?”春丫压低嗓音问道。
听闻女儿这么问,徐达歪头想了下,“没啊,我哪儿来功夫出去得罪人?铺子里这几日也没啥事儿啊。”
“外头来了七个人,看着不是善茬,您赶紧看看去,再想想,细节!有没有什么细节!”
春丫这几日一直在店里,想想店里也的确没什么事情,她想也许是她不在铺子里的时候,徐达他们不小心得罪了谁自己也不知道,所以还是得让徐达仔细想想。
听闻有人找茬,徐达急忙解下围兜,和春丫来到大堂,那坐着的七人很是打眼,徐达不用问,便知道是这些人来找茬来了。
不过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徐达堆了一脸的笑上前,“几位客官,不知想点点什么菜?小店另有包间,几位客官,需不需要去包间一坐?”
这时,那翘脚土行孙斜着眼看徐达一眼,问道:“你是这店的老板?”
徐达点头应是,那土行孙便道,“你知道我是谁?”
虽然徐达心中想的是,我管你是谁,反正我是你爷爷,但是话却不能这般说,于是便作了一揖,问道:“在下初来乍到,也是孤陋寡闻,请教这位客官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