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09页
    宝玉含泪磕头应了,贾政松了口气,闭上了眼睛。
    京城得知消息,李纨同迎春巧姐儿都要回南奔丧,林府自然也要遣人前往,连南诏国都遣了人来。
    只寻瑎欲哭无泪。无他,盖因他那坎坷多舛的婚事,先逢礼仪之争,后逢北地大战天地异变,之后忠顺王起兵叛乱,平乱后朝中大案迭出、人事变动汹涌如潮,好容易余韵渐歇,礼部官员才顾得上自己这头,正要商议婚期,那头新娘子的嫡亲舅舅没了……
    苍天啊!……难道是警幻还在闭关的缘故?……不对,只怕她醒来事儿只有更乱的……
    在给贾政治丧期间,贾兰也回来了,气势大异从前,虽还是少年郎,观之却有雄兵大将之势。只磕了头,守灵至五七,待贾政灵柩入土后,他又走了。别个还罢了,宝玉看他行状,眼中常常似悲似喜。
    宝钗在料理贾政丧仪时晕倒了,被湘云诊出两个多月的喜脉来,众人亦喜亦悲。喜在有添丁之盼,悲在贾政走时还不知自己已又有了孙子,若得此信,或者他能有心气撑过这一劫。
    待得这小儿出生时,麝月肚子也有了消息,却是双喜临门。
    黛玉的婚期就定在这前后,满城百姓都争睹番国国君入赘本国臣子家中的奇景,寻瑎一身朱墨两色的喜服,跨马走在前头,容色耀人,足可令女子捶胸男子顿足。皇帝始终怀疑寻瑎此举,另有所图,只这起起伏伏好几年,除了看到他对林家千金的“痴心一片”外实在看不出旁的什么来。
    雄图大略的神州国君怎么也不能理解一国国主能“昏聩”到这般地步。尤其听说寻瑎后头的“嫁妆”,竟是几十台满当当红绸包着的泥块时,一口清茶喷满了龙书案。这真是“携国来投”啊!早知如此,还要养什么将帅,只各家多多养些出众的女儿,把周围国君们都招赘来,不是皆大欢喜?!可惜,这世上脑子坏到如此程度的,也只寻瑎一个。
    更大的热闹还在后头,寻瑎入赘神州臣子家的话散了出去,茜香国闻之此事,大觉受辱,竟以此向南诏宣战。寻堔大喜,内有王妃调度国事,大将军王领着巫阵大军迎敌去了,一打打得刹不住脚,把茜香国给灭了国。
    茜香国女王成了阶下囚,照理这南诏国兄弟两个谁娶了她才合自来的规矩,奈何两个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惧内之人,哪里肯搭这个茬。推来拒去,直把个女王气得羞愤欲死,最后王妃的主意,一队人马,给护送到长安城,送给神州皇帝了。宫里的柳贵妃听着消息,暗地里把探春骂了百八十遍不止。却无奈皇帝最是顾全大局的,这个刺果儿是不咽也得咽。
    各样乱糟糟只是外事,贾府小儿刚做完百岁宴,他老爹却留书出走了。
    “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湘云看了留书,破口大骂:“没想到二哥哥是这么个没担待的人!如今珹哥儿还小,团团才刚百日,麝月肚子里的更是连面都没见着呢,他就这么一走了之了?!老爷临去前没有嘱咐过他?他是怎么答应的?!这是想出家去了?!凭哪个庙,也不会收这样无情无义的人!”
    宝钗形容若失,忽惨笑道:“他是见香火有继了,自己便可脱身离去。好一个身不由己,心不由己。谁个又是由己的不成?……”
    湘云忽然道:“宝姐姐,你就带了团团改嫁吧!让团团跟后爹姓,我倒看看,二哥哥往后怎么成仙成神,怎么同老太太老爷太太们交代!”
    宝钗才要开口说她,却见湘云面色煞白,眼中痛心难抑,遂伸手拍拍她道:“好了,好了,他在时难道我们就能指着他如何了?我好有一比,就比大嫂子吧,日子还不是一样过?只希望往后这小子能有兰儿那样的志气同本事。”说完搂紧了怀中娇儿,好似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力气。
    湘云见状,忽然抱住宝钗呜呜哭了起来。宝钗拍拍她道:“你放心,我总是在的,咱们在一处,把这家守下去。咱们还有蕊儿姨娘,还有珹哥儿,还有团团,还有麝月和麝月肚里的宝宝,还有许多许多人……”一行说着,一行脸上两行泪蜿蜒而下……
    李纨在京城得知这个消息,一时怔愣,许嬷嬷在旁叹道:“这宝二爷可真是……他那心思谁个不知?只林姑娘的姻缘不在他那里,他又娶了宝姑娘了,也过了这许多日子,宝姑娘还替太太老爷都服了丧的,他竟然就说走就走了。也是个没心的人呐。”
    碧月道:“不是说宝二爷是衔玉而诞的,有大造化的?或者就该是个得道高僧的命格儿呢,也说不准。”
    许嬷嬷道:“他这是迷执大了去了,还得道呢,造孽还差不多!”
    李纨一语不发,宝玉这句“心不由己,身不由己”,个中滋味,只怕他心里早已尝尽。只这许多年来,常人不懂得他的苦闷罢了。他对黛玉倾心,可惜两人没有缘分,后来又因父母之命娶了宝钗,他以己度人,自然希望自己也能对宝钗用心的。只可惜他试了这许多年,恐怕始终不能将心略转到宝钗身上。才知道这情真唯一,竟是分不得的。可若如此,让他又怎么日日面对宝钗?心中愧疚积聚日久,才有了这个事吧。
    在旁人看来,总是相携相伴过日子要紧,总是这夫妻父母之名是头一个责任。在他看来,心意才是最要紧的,身不由己,娶了宝钗,生儿育女;心不由己,无论如何努力竟都无法转圜过来移到眼前人身上,岂非担了个虚名?只他眼里的“虚”恰是多少人心里的“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