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页
    大虎二虎也吃惊道,“娘亲,你怎么了?快起来。”
    他们吃力地想把韩莞架起来,奈何人太矮,架不起来。
    韩莞的灵魂才归位,赶紧逼退眼里的泪意,忍痛爬起来说道,“我刚才身体不适,现在好了。”
    她低头牵着两只虎一瘸一拐匆匆离去,后面传来哄笑声和讥讽声。
    “那妇人是脑子不适吧,身体不适应该倒下去,怎么可能跪下去。”
    “士风日下,那么俊俏的小媳妇,干的什么事儿……”
    韩莞的好心情瞬间全无。她敢肯定,她的膝盖不是临时犯病,而是被人用东西儿打了。打人的人劲大准头好,不是要她的命,就是让她当众出丑。
    他奶奶的!那人太坏了。
    她来这里这么久,除了得罪丁老头夫妇和孙银柱,没得罪谁啊。她敢肯定,丁家女儿女婿和孙银柱及那两个帮手没有这么好的身手,也请不到这样的高手。
    她眼前浮现出一闪而过的男人身影。离得远,又有花枝挡着,看不清长相,但看到他身材高大,穿着湖蓝色提花长袍。从衣裳判断,绝不是出自寻常人家。
    他是谁,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
    两只虎听有人骂娘亲不愿意了,回过头,异口同声回骂道,“个老子,你们才有病,你们全家都有病……”
    韩莞加快步伐,低声道,“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
    来到马家摊前,春嬷嬷见韩莞脸色不好,走路也是瘸的,站起身问道,“姑奶奶怎么了?”
    韩莞道,“无事,你带两只虎去买东西,过会子就下山。”
    她坐在小凳子上,要了一碗凉茶喝。
    春嬷嬷领着两只虎转了一圈,买了六个金丝饼和一斤麻撒子、一斤卤肘子回来。回到小摊前,孙大根也来接他们了。
    马家姑嫂还要继续卖水,下晌的生意比上午好多了。韩莞几人下山,两只虎已经困极了,孙大根挑的筐里装一个,春嬷嬷背的筐里一个,他们一坐进去就睡着了。
    回家放下东西,春嬷嬷赶着去镇上定猪肉。
    两个孩子还睡得香,韩莞把他们抱上炕继续睡。她卷起中裤,看到两个膝盖都磕破了皮儿,特别是右膝盖,被小石头硌得流了血。
    韩莞咒骂了两声,拿出紫虎膏擦了,就去厅屋数钱串钱。看到这么多钱,她的心情又好起来。
    一共卖了二两五钱银子十二贯四百五十文钱,其中包括一些富人的赏钱。两天的时间,除去成本还赚了十一贯钱,这在小生意中算是暴利了。
    自家也就这几天能多卖钱。明天肯定会有人卖石头烤肠,在他们参破肠衣的秘密之前,那些人的生意不会比自家好。不过,肠衣的处理法子简单,用不了多久人家就会搞懂,那就趁这几天多赚些。
    韩莞刚把钱放进箱子里,就听见窗外有动静。
    第三十七章 意外放气
    春嬷嬷不在家,春山在外院。韩莞想起在寺里吃的暗亏,从炕柜里拿出电棒,拇指放在开关上,用袖子挡着走出去。
    来到门外,刺眼的阳光让她闭了闭眼睛,院子里寂静无声。
    她警觉地四处看着,阳光把院子照得一片黄金,栀子花初绽枝头,叶子在轻风中打着转儿……整个院子,除了她,连只小鸟儿都没看到。
    她又走去后院,环视四周一圈,依然没有异常。
    韩莞松了一口气,因为那一跪,自己草木皆兵了。她反身刚走了几步,就从房顶跳下一个人,从她身后勒紧她的脖子。
    那个人身材高大,比韩莞高了将近一个头,抓她就像抓只小鸡。
    他小声骂道,“不要脸的贱人,小爷今天要弄死你。”
    他的手又用了几分力,韩莞的脖子被勒得难受,有些喘不上气来。
    韩莞大致猜到是谁了,她用左手使劲拉着他的胳膊,让自己的脖子好受一些。说道,“一个男人,偷袭女人就要脸了?你比我更不要脸。”
    男人的手松开,韩莞的身体一离开他,垂着的右手就往后戳去。
    男人被韩莞偷袭个正着,闷哼一声,身体抽搐着弯腰蹲下去。
    韩莞又用电棒戳了一下男人的后背,骂道,“让老娘在大法寺出丑,还跑我家来搞偷袭,我戳死你。”
    谢明承又闷哼一声跪爬在地上,比在寺庙门口跪下的韩莞还狼狈。
    韩莞快速把电棒换到左手用袖子挡着,后退两步伸出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对准他,一副准备再戳两下的女侠姿势。
    谢明承没想到自己一时大意着了这个女人的道。他虽然恨极了这个女人,但对她新奇的功夫更感兴趣。他强忍住不适抬头问,“你使用的是什么武功,没戳中麻筋为什么会发麻,还麻遍全身?”
    韩莞冷哼道,“你傻啊,我跟你关系很好吗,凭什么要告诉你?”
    谢明承咬牙站起身,由于难受,桩子不稳,前额渗满冷汗。他的个子很高,皮肤很白,薄唇抿成一条线,脸上棱角分明得如刀刻一般,怒视韩莞的眼里盛满寒意,整个人如同冰雕一般。
    韩莞再不待见他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男人长得非常好,也颇有气势和压迫感,直觉他比冷森森的寒刀还可怕。
    她后退两步说道,“是,我承认,那件事的确是韩家和我做得不对,我向你道歉。你的家人已经教训我了,我也知错了。你给我一纸合离书,咱们从此再不相干,一别两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