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2页
    然后她一五一十的跟苏楷瑞汇报了这场崎岖而刺激的官司,接着便开始处理苏宅内的闲杂人等——贾良仁的两个小妾和五个孩子。
    那两个小妾六神无主的跪地大哭道:
    “夫人,我们对您并无不轨之心呐!”
    “稚子无辜!求夫人看在知言他们还小的份儿上,发发善心啊!”
    “夫人既然能善待那些流民孤儿,为何就容不下我们这些可怜的孤儿寡母呢?”
    “……”
    苏知言也凄凄惨惨的喊“母亲不要扔掉孩儿”。
    可是无论她们如何哭泣自辩,姜铮都只是冷冷反问道:
    “若是你们对我苏清晗没有不轨之心、果真无辜的话,为何会巴着那贾良仁来做个妾室?”
    “你们长得貌美也有手艺,明明可以有门当户对的好姻缘!”
    “你们不是常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选择了贾良仁,想必是你们做好了一切准备的,还是带着他的孩子回到贾家,好好替他伺候卧病在床的老母吧!”
    “我也没义务替一个毒夫养他的妾室和孩子!”
    “而且,”姜铮盯着苏知言和其他四个孩子,淡漠道,“我也从来都不是你们的母亲。”
    之后,姜铮便命杂役将她们粗暴地塞入马车,送回贾家去了。
    老五的周岁宴不必办了,省下了大笔银两。
    姜铮便和苏楷瑞商议,拿这笔钱开设了“凯瑞武馆”、“凯瑞镖局”和“清晗书院”、“清晗药馆”。
    如此一来,加上“苏氏学堂”……两父女的名字将和它们一起流传下去,千秋万代!
    很快地,姜铮听说那孙沅蓉的生父和孙钱氏一道去绣坊找了孙沅芷,要求她捞出自己的一双废物儿女,结果自然是被孙沅芷断然拒绝了。
    要么说他不愧是孙荣华的生父呢,当下就要动手殴打孙沅芷。
    好在姜铮一早有所提防,前些日子就让她搬入绣坊住了。
    绣坊里外都有防止闹事的打手,故而那孙父不仅没得逞,还被打得鼻青脸肿、皮开肉绽,嗷嗷求饶不已。
    随后,打手们把他扔到大街上,当众厉斥道:“孙主事是苏小姐的得力助手,就你这种腌臜货也敢来上门叨扰?还不快滚,否则日后见你一次打你一次!”
    孙钱氏赶忙扑过去要拉起他,却被孙父拳打脚踢,大骂一通。
    那孙钱氏被打得满地打滚,痛吟不已。
    见状,街上百姓和商贩纷纷冲着这对老夫妻开骂:
    “好你个孙XX,那日升堂判案你这老东西不在,今日却腆着脸来绣坊闹事?!”
    “你这样无耻,怪不得养出一对渣滓儿女!”
    “可怜孙主事竟摊上你这样糊涂的老婆子……你如何还有脸跑来威胁她?”
    “赶紧跟你那对被发配蛮夷之地的继子女一起滚吧!”
    “……”
    见群情激奋,孙钱氏和孙父只得灰溜溜的离开,从此不再见踪影了。
    孙沅芷的儿子高鸣赶考回来,得知前因后果后便把自己闷在房内几日,不吃不喝。
    孙沅芷压根不管他,并严明绝不会和高谢友复合,若是他更想要那个失德父亲,那就不要再做她的儿子。
    那高鸣得了个小小的官职,不日就要去外地赴任了。
    如今他是官家的人,自然对利益得失和荣辱名誉更为看重,而且确实是他父亲有错在先,所以很快就说服了自己,诚恳地说自己定会好好做官,日后好好孝顺她。
    然而孙沅芷显然已不是昔日的孙沅芷,那日从官府出来后,她就为自己去了孙姓、改回了原本的姓名。
    对于高鸣的话,她也并不放在心上,只是淡漠应下。
    随后,她从新晋的小绣娘中认了个义女,并经过姜铮允许后,亲自指导她、和她相依为命。
    【你不仅自己不做良母,还煽动别人放弃自己的亲儿子。】
    【我们对你很失望。】
    姜铮对它的话嗤之以鼻。
    人家孙沅芷辛苦了一辈子,丈夫下落不明、儿子又去了远方打拼,那孤苦伶仃的她在孤女中找个义女又怎么了,怎么就叫放弃自己的亲儿子了?
    它凭什么指责人家?
    但姜铮没做任何辩解,眉眼弯弯道:“你们不开心,我便开心了。”
    没过太久,外面就传来消息说那贾良仁的三个小妾因多年骄纵、不适应艰苦条件而先后丧命于流放途中,而那贾良仁自己也在抵达蛮荒的流放地之后就开始整日疯疯癫癫,时而暴怒、时而流泪,经常喃喃自语什么的……并且很快地,他就因气血亏损过多死掉了。
    真是因果轮回、报应不爽啊。
    这倒也算是为原主报了仇了!
    *
    苏楷瑞从书院、绣坊、药铺、武馆等铺子中分别挑选出了合适的人选,并让他们入住苏宅,日日细心传授生意经,隔三差五考核其品行。
    他已经不再担心自己诺大的家业无人继承该怎么办了,因为这些都是他的苏氏子孙!
    姜铮则命苏氏的所有铺子对外广发名帖,招来了更多虽有才华但遗憾于无法施展的女子。
    她将这些女子分派到各家铺子里,所开薪俸比男子略高些;并会定期给家中已有子女、表现杰出的女属下发放额外补贴。而且届时,补贴将会以财或物的形式直接交到其家人手中,并言明这是感谢其家人支持,为苏氏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女属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