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3页
    曹芷兰虽然只是侧福晋,跟她不同,人家能有婚礼,直接上玉碟。曹李氏那个人爱面子,前头又有八福晋堪比太子妃的嫁妆,以她的心性肯定要给曹芷兰准备嫁妆的。
    这些丽嫔心里早就有数,她也从未指望过能从曹李氏手里抠出银子来。
    真正让她难过的是她爹的心思。
    这次随着回信只有老夫人给的一万两银子做贺礼,她爹除了让她尽忠伺候皇上,一点表示没有。
    丽嫔知道往宫里送信有风险,她爹势必很多话不敢说的太透彻。可给一封信总可以吧?哪怕只是寻常的叮嘱?
    结果呢?什么都没有,她爹就像是忘了她这个女儿一样。
    信从手指中话落,丽嫔眼睛含泪。抚琴吓的赶紧捡起来看了一遍,她道:“主子您别难过,老爷他是男人,男人心大,他肯定是没看出来您的意图。您是老爷最中意的姑娘,老爷不会不管不顾的。”
    到底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抚琴转眼就明白丽嫔的心思。见丽嫔哭的难过她出声安慰。
    丽嫔摇头,她只道抚琴不懂,并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也不知过了多久,她擦擦眼睛,“你再去找良嫔,问问她方子的事儿,告诉她,若再敢给本宫耍心眼别怪本宫不客气了。”
    祖母老迈,父亲靠不住,丽嫔唯有紧紧抓住皇上先生个孩子下来。这回她发了狠,若良嫔给的方子再不能有孕,她也就不客气了。
    淑贵妃她都能拉下来,更何况一个胆小如鼠的良嫔。
    第119章 第 119 章
    乾清宫,
    康熙处理完朝政,照例宣梁九功过来问丽嫔的事情,“曹家的书信可送过去了,丽嫔有什么反应?她手头银子应该不多了,你让小夏子在逼一逼,三天,朕希望他能把丽嫔的箱底榨干。”
    他面容冷峻,伸手比划了一个三字。
    由记得他当初南巡,曹寅上折子要给他在江宁建造一座行宫,曹寅隐晦的表示手头没有那么多银子,他二话不说就让对方到内务府支取。
    前前后后,从康熙二十七年到现在,曹寅差不多支取了百万两白银。
    他一直以为,曹寅是个要面子的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开口跟他要银子。因此,他每年给孙氏的东西里也多有银两,从一万两到五万不等。
    这些银子都是他的私房,是他专门补贴曹寅和曹家的。
    或许是对曹寅的印象根深蒂固,哪怕每次在曹家用膳都极为丰盛,他都误以为曹寅在打肿脸充胖子,是不想在他面前丢脸,故意为之。
    他以为曹家很穷。
    结果呢?
    丽嫔入宫就带了十万两银票。十万两什么概念?皇阿哥出宫建府内务府才拨款三十万两,这三十万两银子就能建造一座豪华的皇子府。
    十万两,相当于三分之一的皇子府。
    你可以说是因为丽嫔入宫,曹家是举全族之力才凑得银子。但是别忘了,曹家还有个二姑娘,这位被指婚给八阿哥做侧福晋的曹二姑娘到时候就不需要嫁妆、压箱底银子?
    曹寅眼睛不眨的给大女儿准备十万两,二女儿能少?
    他府中还有长子要娶妻,加上府里的生活开支种种。康熙预测他手头至少还有二十万两现银。
    李煦上折子说曹寅还不上欠银,他以为是真没钱,现实却给了他响亮的一巴掌。
    后宫的事情他了若指掌,那些凑到丽嫔身边谄媚的人也是他授意的,他就是想要看看丽嫔或者说曹家还能拿出多少银子来。
    丽嫔以为她爹放弃了她,没给她准备银子,她不知道曹家除了给她送了一封信,还上了一道折子,今年中秋,老夫人孙氏想要进京。
    小夏子是他安插在翊坤宫的太监,后来被丽嫔看中做了翊坤宫的一个小管事。他希望小夏子能在孙氏入京前取得丽嫔的信任。
    孙氏入宫肯定会看望丽嫔,让小夏子做她们之间的传声筒,有什么消息他也能第一时间知道。
    另外,“朕让顾太医研究的能让人假孕的药物研制的如何?如今半年过去了,别告诉朕一点进展都没有。”
    前面的话梁九功没办法替小夏子应承,后面那个他知道。“皇上,顾太医说已经差不多了,现在就是在想法子祛除异味,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给丽嫔吃下去。顾太医说他已经找老鼠试验过,老鼠吃了跟正常怀孕的反应一样。就是,就是在怀孕八个月的时候人会暴毙而亡。”
    八个月?
    康熙下意识的皱眉,他道:“八个月时间是短了点,不过也够朕把曹家查个底朝天。朕已经答应了曹寅,今年中秋会让他们进京,你让顾太医速度快点,争取在中秋的时候把东西给丽嫔用上。”
    好不容易抓住一个这方面的人才,他又担心给的压力太大顾太医撂挑子不干,“回来,中秋若不行就今年年底,你告诉他最迟今年年底朕要听到丽嫔的好消息。还有小夏子他们,让御膳房别一味地谄媚,也适当的给丽嫔点压力,告诉她御膳房的菜不是白吃的。让他们放心大胆的要银子,毕竟是皇宫御厨,朕看再多一倍也是可以的。”
    “御膳房之前胆子不是挺大,如今他们可是奉旨受贿怎么反而束手束脚了?”
    正常情况下抓到这种收受贿赂的,康熙都会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发落。如今难得的机会,不管他们要多少银子,康熙都不会管,事后也不会跟他们要回来,这群人反而开始瞻前顾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