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时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使得朝堂官员贬谪的贬谪、斩首的斩首,不少官职一下子有了空缺。宁夏正好提拔自己的人,不光是那些支持她登上皇位的大臣,还有与她政见相同、有才有抱负却始终不得重用的官员。
宁夏之前着人在黎国各州县兴办了学堂,那些学生中年纪大些的已经下场了,而且大多考上了秀才。也有考上举人,甚至即将要参加殿试的。
这些人是宁夏很早就开始有意培养的实用型人才,不光是会念书,每个人都怀有一技之才,或通天文或懂地理,能够调配到最合适的官位上。
因而接连损失了好些大臣,朝堂也没有像某些人担忧的那样发生大动荡,反倒因注入新鲜血液变得鲜活起来,不再死气沉沉的。
该解决的事都解决了,黎国近来也没有大事发生,就有朝臣提出将大选的日子提前,为宁夏充盈后宫。这皇帝都是三宫六院、嫔妃无数的,虽然如今在位的是女帝,按照礼制还是应该选些男子进宫伺候。
自古没有男人为妃的先例,这事说来不太好办。提出这事的大臣建议男妃从官宦人家的子弟中选出,哪家有适龄公子的可送一两名参加后妃大选,其他流程可依照旧制。
在场的朝臣听到这话心里都在呕血,恨不能呸提出这建议的大臣一脸口水。你丫的家里生的都是姑娘,当然不在意什么后妃大选。妈蛋,他们家好几个身姿翩翩的儿郎啊,怎么能送进宫呢?
男人三妻四妾惯了,有些朝臣便无法接受自己儿子入宫伺候一个女子,还是与其他好多个男人共同伺候一个人。再加上后宫不得干政,进到宫里就代表这辈子只能为争得帝王宠爱团团转,再无法在朝堂上谋得一官半职。
别说抱负了,就连自由都没有了。官宦人家的公子除了个别不成器的,大多饱读诗经、颇有文采,要么从小习武、一身武艺,身上寄托着一家人的希望。真心疼爱孩子的,儿子与女儿都是不舍得往宫里送的。
所以啊,他们目光幽怨地盯着那个提意见的大臣,又怕宁夏真的采纳他的建议,下令让有适龄公子的人家往宫里送人。朝堂上的氛围登时奇怪起来,宁夏高高坐在龙椅之上,将他们的神情都看在眼里。
“……”此时她的心情只有六个点能够形象地形容出来。她根本没想过要充盈什么后宫,这些大臣不需要用那种原地去世的眼神看着她。
以往的皇帝纳了多少妃子、后宫中有多少人,宁夏一点不关心这个,也从来不觉得宫中伺候的人越多越好。全国每天有那么多事发生,堆在御书房的折子处都处理不完,她哪里有时间进后宫?
以国事繁忙为由,宁夏驳回了那位大臣让自己充盈后宫的建议,下了朝就赶紧离开了,生怕又被念叨。
皇后现在已经是太后了,听宁夏说了这事笑得肚子疼。待笑够了才擦去眼角沁出的生理性泪水,问她真的不打算选几个知心的小公子陪伴在身侧?
尽管已经登上帝位拥有了黎国最高统治权,实际上宁夏的年纪并不大,也才二十出头而已。在这个朝代二十出头已经是个老姑娘了,可放到现代社会,二十出头正是青葱水嫩的时候,毕竟十八才成年咧。
宁夏没觉得自己老了,被太后问到这事就将心里话说了:“母后,这种事情要讲究缘分的。先皇三宫六院安置嫔妃几百余人,其中又有几个对他是真心的?”
“而且那么多有才有德的女子本该拥有更好的生活,却因进了宫便像朵缺水的话,渐渐枯萎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这实在太可惜了。儿臣不愿效仿先皇做那薄情寡义之人,那些官宦人家的儿郎身怀大志愿,不该困在后宫之中蹉跎时光。”
“唉,母后就是心疼你,身边没个知冷知热的人。”太后何尝不知道后宫就是座镶了金玉的牢笼,表面上看着华丽无比,身处其中方知有多冰冷。
“儿臣知道的。”宁夏跟太后的关系一如往常亲近,并没有因她身份的改变有所变化。
先皇逝世后,他后宫中的诸多嫔妃本是要被送去庵堂礼佛的。宁夏额外开恩,没有诞下子嗣的后妃可自行选择是离宫去过自己的生活还是留在宫中。
若是离宫的话,宁夏会为她们准备一座大宅院还有金银百两。她们是回自己家或是要单独住都可以,百两的金银够她们生活很久了。不愿离宫的就住在宫里,反正皇宫这么大,也不多她们几张嘴吃饭。
诞下子嗣的,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宁夏都给她们赐了府邸。子女年纪大些的,还赐了一块封地,她们可跟着自己的孩子去到封地生活。
那些嫔妃得了恩典,对宁夏是千恩万谢,绝大多数人都收拾了东西离开皇宫,选择留下来的只有那么三五个。其中位分最高的是汪贵嫔,现在也被称为汪太嫔。她与太后关系不错,两人时常在一起喝茶赏花。
汪太嫔的家人早就没了,她孤身一人没有去处,就选择了留在宫里与太后作伴。宁夏对这个汪太嫔有些印象,因为对方擅长制香。
先皇薨逝后,曾有为他诊脉的太医与宁夏提过,说先皇连续好几年都恶梦连连,最近更是睡都睡不下,一闭眼就惊惧地囔囔。这症状实在有些古怪,他一直查不出病因。
宁夏倒是去查了,还查到了汪太嫔头上。汪太嫔原是汪家独女,她的父亲汪大人与护国公是至交好友,两人一起上了战场再没能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