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占着最有利的资源,但他的儿子们也不白给呀,八爷一党遍布朝野,谁也不好说他能不能最后一刻逆天翻盘。真到了金牌令箭都不好使的时候,什么可能都有的。
所以,那之后,肖先生也忙起来了。每日里在书房待的时间越来越多。
十一月初,十三第一次动用了暗卫,没瞒着皇上,让给四爷府里送了信,内容也简单,就说一句话,该准备的都准备起来吧。
十一月初十,暗卫的首领大半夜的赶到府上接人。让十三爷去畅春园见驾。
这是到了最后了。
楚然送走十三爷,就让刘嬷嬷带着人,把素面的布料白坯布啥的找出来准备着。
畅春园到京城,得有一个时辰的路程。皇上住园子去了,京城的权力中心也就转向了畅春园,勋贵们在城外也都是有园子的,都在园子住。留在京城的,都是低级的官员,以及后宫的大部分妃嫔,还有不被皇上待见的宗室权贵了。
十三爷在清溪书屋的暗室里见到的皇帝,已经是行将就木了。
“皇阿玛,这是我在府里收集的荷叶上的露水煮出来的岁寒三友,您赏儿子个体面,喝两杯吧?”肖先生是为原身尽孝了,在这中时候,能不避风险的送入口的饮食,算是尽心了。
皇上身边的太监总管和御卫们急得什么似的。
皇上老爷子自己,连个眼皮儿都没抬,拿起来就喝了。太监总管手都抬起来,恨不能把茶杯给抢下来,“急什么?朕的十三儿还会害了朕不成?”
说的一屋子人都跪下了。
皇上有气无力的,看着健康的十三儿,“儿呀,别怨你阿玛。你阿玛也是身不由己……”
“皇阿玛,您别说了。儿子什么都明白的,从来没有怨过。你的十三儿,还是那个在高邮湖上下水为您捞鱼的十三郎。”
他这说的是早年陪皇上南巡时候的事情。那会儿十三才十几岁,陪皇上南巡的时候,有一日游高邮游,听陪同的官员说湖里的鱼新鲜好吃,小孩子嘛,正是活泼的时候,就坐了小船下去捞鱼,因着附近的船多,鱼都不敢靠近,老半天都网不上来,一着急,他仗着水性好,就跳水里去抓。皇上在楼船上看人下去了,急得在船上就喊。又打发人下去护着。也是南巡路上父慈子孝的一段佳话。
那些年,皇上是真喜欢他这个嫉恶如仇一身侠气的十三儿的,高兴的时候,还说十三是吾家千里驹,跟人家显摆他儿子的书法功夫什么的。
此时此刻,当然提父子感情好时的情景更合适了。
皇上的表情就舒展了许多。加上那茶水里添加的灵雨水起作用了,精神头儿都好了不少。
“这茶不错,再来一杯吧。”
“皇阿玛,茶不能多喝,晚上再走了困。一会儿用这个水给您你煮粥喝去。”
直接管上了。
那太监总管都想着,十三爷是不是关傻了?这胆子也忒大了,连皇上都敢管了?
干脆跪着都不起了。
偏不知道这位爷的哪句话说到了皇上,皇上还真就没生气,也没说话,闭着眼睛养神。
十三爷也不离开,就在外间儿,让人准备小茶炉子,亲自上手,用白米加上他带来的水,煮白粥,小火慢熬着,一边儿随手拿了书架子上老爷子常看的书看。满屋子静悄悄的,飘着白粥的清香味儿。皇上歇了个难得的好觉。
其实,皇上已经吃不下去什么东西,用药吊着命了。倒是十三煮的都还能进下去一些。所以,自那天之后,就只吃十三煮的没滋没味儿的白粥,别的都不吃了。但精神确实恢复了一点点,到了十七日,都能坐起来一会儿了。
灵雨水救不了皇上的命,老爷子自己心里很清楚。人越是到了最后,脑子才越清楚呢。能坐起来多说一会子话了,就让人召见大臣,张廷玉、马齐,隆科多,还有一些绝对的亲信,能交代后事的,来来往往的身体好点儿就交代点儿。
这些人往来,皇上也没让十三回避。他就在外间儿,看着小炉子,不是煮粥就是煮茶的。皇上跟人说什么,他也不参与,该看书看书,该写字写字,跟没听见似的。皇上呢,也只当他不存在,跟身边伺候的小太监一个待遇,也不提一句,为啥十三爷在这里。
但十三的出现,意义非凡。
能让皇上交待后事的臣子,哪个是白给的。而且,都已经在畅春园里被看起来了,想送消息出去都是不可能的。但哪个心里没数儿,十三爷守在身边,那继位人,不就是明摆着嘛。
坚持到十一月二十八,正好比历史上原本的时候多拖了十五天,康熙皇帝的生命还是走到了尽头。所在的皇子,除了老大老二老十四,都守在病床前,回光返照的时候,老爷子亲口说了,传位给四阿哥胤禛。十三爷没等到老爷子咽气,就出去了。他得去安排护卫,把新帝护住,把八爷一党看住。
隆科多拦着不让他走,说所有人只准进不准出。
能拦住十三爷?
“那爷今儿就看看,是你九门提督的权力大,还是我这金牌令箭好使。”肖先生手上拿着金牌令箭,晃啊晃,斜着眼儿看隆科多,不知死的东西,作吧。
“微臣只知按皇上旨意办事,其他人一概不管。”隆科多不为所动。
“行。佟公刚直不阿,十三佩服。那我就坐在这里,让佟大人看看,我是怎么办事的。您是陪我在这儿等啊?还是去内室主持大局啊?”
--